戰爭片讀後感(一)
《集結號》講述的,也是一個類似的故事。
1948年的一天,中原野戰軍某部9連得到命令,為掩護團主力轉移,必須堅守汶河陣地,除非聽到團部司號員吹起表示任務完成的集結號,否則決不準撤退,哪怕打到最後一個人。9連全體官兵面對數十倍於己的敵人,拚死打退了對方三次進攻,而集結號始終沒有響起,最後除連長穀子地一人被震昏倖存外,其餘47人全部陣亡,無一生還。
穀子地在後方醫院康復後,發現全國解放軍已經做了大整編,原來部隊的番號不在了,他不得不花了數年功夫,總算找到了老部隊,得知他的老戰友、當時下命令的團長已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更讓他吃驚的是,原來當年執行的,其實根本就是一項有去無回的任務:為掩護團主力的行動,團長不得已做出犧牲他們連的決定,所謂撤退的集結號,只是一個安慰,根本就沒打算、也沒有吹響過……由於9連47人全部陣亡,且戰場在戰後已改建了煤窯,所有陣亡戰士的遺體都沒有被找到,所以他們只能按失蹤處理,不能獲得革命烈士的榮譽。在知道這一切後,深感委屈的穀子地下決心要為犧牲的弟兄們討回公道……
《集結號》反映的,是中華民族內戰這個大悲劇下幾個小人物的悲劇,總體感覺悲壯感人。在宣傳時,影片號稱戰爭場面達到了《雷霆救兵》的水平,實際看下來是誇張了點,但和韓國影片《太極旗飄揚》比,已可以等量齊觀。無論是化妝、音效還是戰場表現效果,確實達到了近年來國產片的最高水平,遠遠超過了《衝出亞馬遜》之類的片子。
《集結號》的劇本寫的不錯。國內近年來的一些「極品垃圾」,例如《無極》、《夜宴》和《黃金甲》,其實無論演員的表現還是聲光效果都達到了相當水準,之所以被稱為爛片,關鍵是劇本寫的太差,「不會講故事」,情節不是老套就是讓人覺得莫名其妙。而集結號全篇一氣呵成,沒有離奇生硬的感覺,作為戰爭片,讓人覺得自然可信。
在情節上,沒有出現國產片解放軍傳統的「高大全」的形象。為了全局的勝利,犧牲偏師在戰爭中是很常見的,儘管這對當事人來講相當殘忍:但借用影片對白,「戰爭哪有不死人的」?在國內主旋律影片中出現這種情節,據我的記憶還是第一次。此外,陣前殺俘、破碎的肢體、面對敵人優勢武器的無可奈何……這些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
而片子的缺點,主要在於一些細節。在戰場火力、武器道具上,很多地方不嚴謹,解放戰爭的場景中出現了太多五十年代才出現的武器,火力表現之強烈也遠遠超出了當年的實際情況,不過這也是刺激觀眾視覺的一種手段:在這些方面,《集結號》較之《雷霆救兵》還是差的太遠。
總體而言,個人認為,《集結號》是近年來最優秀的國產戰爭影片,是部男人氣息很強的電影,值得一看。
戰爭片讀後感(二)
今天,我看了著名民族戰爭片——《三百斯巴達勇士》。看完了這部電影,我頓時覺得斯巴達勇士的一股正氣湧上我的心頭。
在這部影片裡,我看見了三百斯巴達勇士們為了民族,為了自己的孩子、妻子、人民、土地與強大的波斯軍隊進行了戰爭。我的感觸很深。
我想到:假如有一天,我們的國家面臨著滅亡;軍隊,面臨著強大的敵軍,會向那三百斯巴達勇士一樣嗎?會向他們一樣敢用自己的熱血,與強大的敵軍作戰嗎?我看行,雖然現在的膽小鬼太多了,「賣國-賊」也不少;但是,只要我們從現在開始,勇敢的站起來,面對一切困難永不屈服,堅強地同困難鬥爭,打敗他們,才能成功。()
看,霍元甲,在洋人面前,從容不迫,敢與「強大」的對手格鬥,一點也不畏懼。他是何等得勇敢與堅韌吶?我們的老師曾經說過,如果我們沒有老一輩人那敢打敢沖的精神,就無法扞衛我們的祖國。就真得做「亡國奴」 了。
所以,讓我們站起來,學習這三百斯巴達勇士那面對困難,毫不畏懼、敢打敢拼的精神。保護我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