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後感不少於1000字

讀後感不少於1000字(一)

讀《童年》,是高爾基寫的一部小說《童年》。這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這部小說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家童年的成長經歷,描繪了19世紀末俄羅斯社會生活的畫面。

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家業的逐漸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去知覺。他還暗地裡放高利貸,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鬥毆。在這樣一個瀰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舅舅們為爭奪家產而爭吵鬥毆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飽受驚嚇。這一幕真實反映了俄國下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況,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裡,也有溫暖與光明。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各的不幸。《童年》以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的生活經歷為線索,刻畫了一群性格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這裡有嚴厲而暴躁的外公,有慈祥的外婆,有愛喝酒鬧事的舅舅,有漂亮而憂鬱的媽媽,還有會跳舞的"小茨岡";有抬起長腿踢媽媽的繼父,有稱為"奶奶"的綠老太婆,有孤僻而執著於化學實驗的房客"好事兒",有自殺的小偷彼得伯伯,還有一群玩草鞋大戰,去冰天雪地的小島上偷木板過活的善良小流浪漢……

而小阿廖沙正是以一顆脆弱而敏感的童心生活在這群人中,體驗著人生的酸甜苦辣。愛豐富了他,使他充滿了堅強的力量去應對困苦的生活;苦難讓他明白,俄羅斯人大多像小孩子似的,喜歡拿憂傷來逗樂,玩弄,不為做不幸的人而羞愧……正是從這個足跡里,走出來了一個文學巨人,世界因他而增輝。《童年》,也為我們認真了解一個偉大民族打開了一扇小小窗戶。

讀完這本書後,我不僅從中讀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獲得珍貴的精神食糧,而且還學習了作著刻畫人物性格的匠心獨運和簡練的敘事風格。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面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

讀後感不少於1000字(二)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手斧男孩》。這本書是由世界文壇大師蓋瑞?伯森寫的。

封面上畫著許多參天大樹,有一位十歲左右的小男孩拿著斧頭。看著封面,我不禁產生了許多疑問:為什麼小男孩在這種看起來荒無人煙、危險重重的地方?小男孩的父母在哪裡?小男孩的手中為什麼拿著一把斧頭……一個個問題從我腦中蹦了出來,使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看書中的故事情節。

這個故事大概內容是這樣的:13歲男孩布萊恩本想坐著直升飛機去看望爸爸,不料在中途飛行員突然猝死了,布萊恩駕駛著飛機栽進了原始森林裡的一個湖裡,他被丟進了一個與世隔絕的世界裡,無依無靠。憑著臨行前媽媽送他的斧頭砍樹、搭房子、製造武器……就這樣挺過了整整54天,才被發現。他被獲救時,也還難以相信自己過了54天原始人般的生活。

從本書,我可以看出布萊恩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他面對黑熊時鎮定冷靜,想到黑熊如果要吃他,早吃了,為什麼要等到現在?一定是因為黑熊想吃覆盆子。於是他和黑熊一起吃了美味的覆盆子,還與黑熊交了朋友。布萊恩也是一個很聰明,動手能力極強,善於觀察和發現身邊新鮮事物的男孩。有一次,他在洗臉時發現湖中有許多小魚兒在游。他就用斧頭做了一把魚叉,叉到了幾條小魚,給自己吃。布萊恩一個13歲的小男孩用一把斧頭開創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他造了一堆弓箭,箭頭,長矛,魚叉,靠一把生鏽的斧頭在兇險的大自然里,存活了54天,不正是布萊恩有著永不放棄的毅力,敢於面對現實,並且積極地戰勝困難。

讀完這本書,我覺得我要向布萊恩學習敢於面對現實,把他的頑強精神帶進平常的生活與學習中。當我們面對挫折時,不能退縮,逃避,要努力應對,使自己更勇敢,當面對各種困難時,要鎮定自若,冷靜地面對突發事件,平靜的思考,用智慧去解決,而不能煩躁不安,手忙腳亂,並且積極地想出的辦法。腳踏實地,敢於實踐,即使失敗了,也毫不氣餒。記得有次大考我發揮失常,考了八十多分,爸爸媽媽批評我,我就很生氣,哭個不停,覺得很氣餒。其實這個時候我不應該哭,而應該敢於面對現實,趕緊與爸爸媽媽一起分析這張試卷,看看在哪塊方面我失分較多,比較薄弱,然後針對性的給自己「加加餐」,多向老師請教把自己的漏洞給補上了,這樣以後同樣的錯誤就不會再犯了。在生活中,我更要向布萊恩學習做一名勇敢者,做一名生活中的強者。

讀後感不少於1000字(三)

《弟子規》是根據《三字經》編寫的。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樹,只有根扎得牢,樹才會長得茂盛。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像畫畫,讓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發揮想像創作是不會創作出一幅優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憑著自己的意願任意胡為,那他不會被別人接受,他的人生不會快樂。我也沒有接受過正規傳統文化教育,在學習了弟子規後,我就覺得自己有責任和義務在正確理解古老地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將這塊文化瑰寶傳承下去。真心希望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夠認識到這一點,從我們班級教育的一點一滴做起,幫助每一位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算起來,真正意義上接觸傳統文化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了。其實,這麼算也不見得正確,因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每一個人都隨時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畢竟,文化是一個連續的傳遞過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語文老師講的「無論世家子弟還是山野村夫,無論略識文字還是一字不識,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現儒家文化的教養」。這句話,我是感受越來越深。一種思想理念在中華大地上延續了幾千年,這裡的人民哪裡還可能不會受到影響呢?雖然傳統文化在近代屢遭浩劫,她還是在中國大地上有很強的生命力。()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範。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範的意思。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特別是當今,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籲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認同的過程,而對自身產生影響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例如,我們學習《弟子規》,背誦下來應該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對一個人產生有益的影響,那就需要時間了。一個人處世必定有一些原則,在他們潛意識中受到這些原則的制約。學習了《弟子規》,就是要把聖人教誨貫徹到生活中,落實到一言一行中。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