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華爾街讀後感

華爾街讀後感(一)

在吳敬璉先生為該書作的序中寫道:以華爾街為代表的資本市場,是現代市場經濟體系的核心架構。它的一舉一動、一起一落,都對這一體系中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每一個人的生活發生重要的影響。因此,研究和了解它的特點和規律,就成為試圖掌握自己命運的人們必做的功課。然而,華爾街卻是一個極為複雜的機體,要把它看清楚和說明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華爾街證券市場建立兩百年來,對它進行報導、評論、稱頌和抨擊的文章乃至影視作品可謂車載斗量,但是它們對華爾街的評價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有人把它稱為金融的神殿,美國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驅動機;也有人說,華爾街乃是金融罪惡的淵藪,製造了歷次金融危機。

華爾街創造財富的力量遠大於破壞財富的力量。一方面,由於華爾街貪婪、逐利的本性,不斷引發金融危機,對財富造成了很大破壞,這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尤其明顯,如全球股票市值2008年末幾乎較高峰時下跌了一半,金融衍生產品名義價值下降了近60萬億美元,全球信貸損失也將超過2.2萬億美元。另一方面,華爾街是撬動美國經濟的槓桿,從獨立戰爭、南北戰爭到兩次世界大戰,從19世紀末美國工業化進程到20世紀末新經濟轉軌,華爾街在美國不同的歷史時期承擔了不同的使命,並創造出了巨大的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講,華爾街創造了現代美國。

創新是華爾街的生命。從資產支持證券到貨幣市場基金,從浮動利率債券到遠期利率協定,從外匯期貨到貨幣互換,從利率掉期到各式各樣的信用衍生品,華爾街總是能夠層出不窮地創新金融產品,並藉此推動金融市場的顛覆性變革。華爾街創新的秘訣在於了解與適應客戶不斷變化的需求特徵。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對於這一次的金融危機,華爾街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國的金融市場要如何在吸納華爾街的寶貴經驗的同時,客觀評價與理性看待危機後西方各國的金融監管改革呢?

華爾街讀後感(二)

相信大家對華爾街這個名詞一點也不陌生,那麼什麼是華爾街呢?它又代表著什麼呢?華爾街是紐約 市曼哈頓 區南部從百老匯 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大街道的名字,全長僅三分之一英里,寬僅11米,是英文「牆街」的音譯。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美國摩根 財閥、洛克菲勒 石油大王和杜邦 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集中於此。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 也在這裡,至今仍是幾個主要交易所的總部:如納斯達克 、美國證券交易所 、紐約期貨交易所等。「華爾街」一詞現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附近區域的代稱,亦可指對整個美國 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而在《華爾街》這本書中,你會與「股神」巴菲特聊聊獨特的投資之道,探探查諾斯做空中國的口風,跟羅傑斯討論時下金融危機的局勢,跨越時空近距離守望華爾街輝煌的歷史。《華爾街》僅僅只是個開始,本書深入華爾街,在歷史坐標中,對資本市場做一次莊重地表達!()

我了解了華爾街的由來,演化歷史。最初它是印第安人的土地,四百年前由於荷蘭入侵,北美洲成了荷蘭的殖民地,荷蘭殖民者為了抵禦英國軍隊入侵而建築一堵牆,後沿牆成為一條街,世人稱為「Wall Street」。當時歐洲是世界的霸主,歐洲各國都需要開闢新航道,開展海上貿易,掠取落後國家的珍貴資源,從而是自己變得強大。但是開闢新航道風險很高,需要的資金龐大,於是荷蘭想到金融集資,成立股份公司,滿足其資金需要,東印度洋公司便是當時最早的股份公司。金融集資也是從荷蘭傳到北美洲的。剛開始華爾街名聲狼籍,因為華爾街充滿奸狡欺詐的經紀人,後來在1792年美國24名經紀人在華爾街的一棵梧桐樹下聚會,簽訂協定,約定每日在梧桐樹下聚會從事證券交易並訂出了交易佣金的最低標準及其他交易條款,只是紐交所的開端。後來經過幾百年國家建設及戰爭對資金源源不斷的輸送,不斷使華爾街壯大,同時也誕生了不少金融巨頭,如摩根,洛克菲勒,卡耐基等。

當然金融的過度自由化有其自身的風險,1929的經濟大蕭條及2008年的金融危機足以印證了這一點。美國政府不斷地推出新法案修正這些漏洞。如2001年的安然事件,安然公司虛構巨額未來不確定收入最終被揭露走上破產的不歸路,其審計機構安達信公司也難逃劫數,全球五大從此變成全球四大。自那以後,美國公布了SOX法案,通過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從而減低財務風險,保障投資者利益。

華爾街只不過是一條「平凡」的街道,但在這裡卻上演著最真實的善良和邪惡。在這裡,勇敢者開始創新,創新出新的經濟衍生物,這裡是數字高手的遊樂場。創新在實踐中不斷被淘汰更新,瞬息萬變,因為利益存在,卻因為信任而維持著。繁榮了世界經濟,卻又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華爾街的發展史,是光榮與不光彩並存的,有的公司的發家史就是斂財史,就著吞併,背叛……

早期的華爾街,那些大型財團,有時擔負起央行和財政部的角色,他們為戰爭提供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大量的保障資金,並把債務變成經濟產品投放到市場中,有時候很不光彩,有時候卻又很仗義,亦正亦邪?但是在這裡工作的人,卻是絕頂聰明的。

中國人常說,幾乎每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都不大,但是絕不能因此而過分樂觀。當然平穩的經濟景象得益於政府的經濟調控,其實是因為我們的市場經濟發展還沒有深入,沒有發展到一定階段,航游在河流中的輪渡還沒有機會領略大海的洶湧,是不能判斷它的抗力和船長的駕馭力的。我們的經濟體制還過於年輕,沒有經歷什麼大的風浪,中國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成熟的經濟體制,是少不了要向華爾街學習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