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遊記讀後感700(一)
《格列佛遊記》是世界文學名著,大家都很喜歡這本書。我已經讀了兩遍。有人會說:「書為什麼要讀兩遍,讀一遍就行了,幹什麼還費時間呢?」我卻不這麼認為,好書不厭百回讀。書就是要多讀,多讀書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能豐富自己的知識。如果讀了一本書,但沒學到什麼知識這有什麼意義呢?一本書唯讀一遍,只能知道一個大概的意思,只有多讀幾遍,精讀細讀才能深刻領會書本的全部內容,領會書本的實質意義。
就像《格列佛遊記》這本書,我讀第一遍時,只覺得格列佛的經歷異常奇特;而讀第二遍時,我才感受到了作者對每一種情景都做了細緻的描繪,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我才知道了書中深刻的含義。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格列佛因為在大海上冒險,突遇大風,船被打翻了,他抓住一塊木板漂到了一個住著許多古怪的人的小島上,從此開始了各種稀奇古怪的遭遇。他遇到過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和慧馬國,並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而文章真正要表達的內容卻是18世紀前半期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比如,國王與民眾和大臣之間有著不同意見,最終導致引發戰爭、自相殘殺。
古代著名哲人陳壽曾經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一本書就像一個嚮導,也像一盞明燈,它會帶領我們走向知識的源泉。我們應該把一本書多讀幾遍,只有這樣才能領悟到書中的意思,只有領悟到書中的意思,才能學到知識,提高寫作水平。《格列佛遊記》不但給了我知識,還使我懂得了這樣的一個道理。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700(二)
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格列佛遊記》,書真的太好看了。
這本書讀來讓人愛不釋手。作者的想像,作者的文采,都令人拍案叫絕。可是,這只是表面的局部特徵;尖銳深邃的諷刺才是其靈魂。《格列佛遊記》中的諷刺是一把多刃的利劍,首當其衝被評點和挖苦的,即是當日之英國。那時,英國政府專制黑暗,目中無人。人們都奢侈浪費或貪婪無厭。富人享受著窮人的勞動成果,而窮人和富人在數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人民大多過著悲慘的生活,斯威福特看到上上下下的人都如此心甘情願的被金錢所奴役驅使,不由要對人的本性生疑。
小說第二卷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評了英國。格列佛長篇大論的向大人國國君介紹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以及種種為國家為自己「掙面子」的事。不過,用大人國的眼光看,英國是利立浦特般的蕞爾小國,它的歷史充斥著貪婪、黨爭、偽善、無信、殘暴、憤怒、瘋狂、怨恨、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所產生的惡果。斯威福特的諷刺還橫掃了英國社會其他許多重要方面。如:第三卷里對拉格多科學院人士描寫是直接針對英國皇室學會的,表達了對現代科技的種種憂慮;有關勒皮他飛島一段則影射英國對愛爾蘭的剝削壓迫。總之,在十八世紀早期,秩序更替、工商繁榮、物慾張揚、政界腐敗、黨爭激烈及對外擴張等構成了英國生活的主旋律;而斯威福特則敏銳抓住了時代的特點和弊病,痛下針砭。
這部小說不但抨擊社會現狀,還有意識地模仿了某些語言和文體。格列佛在抄下「領土廣被」一語後,還在括弧里不動聲色地解釋道:「周界約十二英里」。他似乎並無評論,只是在忠實客觀地為我們解釋利立蒲特的尺度。然而,隨著這句解釋,那「直抵地球四極」的無邊領土就陡然縮為周長不過十餘英里的彈丸之地,諷刺鋒芒脫影而出。
格列佛遊記讀後感700(三)
這個學期,我看完了《格列佛遊記》這本書。
這本書講的是格列佛以海上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後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涉險了一些神奇的國家,最後最後回到了自我的國家的事情。情節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歷險寫的栩栩如生,搞笑極了。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格列佛能夠到慧?國這個令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那裡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的世界裡,有著太多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常常發生: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用拐賣兒童的方式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拋棄自我的親人朋友。難怪我們的老師與父母們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不要上當受騙。這與我們提倡的幫忙他人,愛護他人是很難統一的。但我遇到有困難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時,我遲疑。當有人要替我解圍時,我不敢理解。這些都讓我內心感到痛苦、矛盾。既妨礙了我去愛別人,同時也錯過了別人的愛,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漸漸地覺得這些書其實很有意思,不會看不進去,反而覺得讀過幾遍之後,越發愛上了這些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遊是每個人的夢想。打開手中的書,一頭扎進去吧,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其中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