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後感名著作文1500字

讀後感名著作文1500字(一)

《不抱怨的世界》是我讀完之後感觸最深的一本書。我們都喜歡抱怨,但是又不喜歡聽別人抱怨,我想這是人的共性。

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為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許多時候,我們並非意識不到這一點,但就是不願意直面,並且積極做出改變,有時候,隨著心理的慣性,也不知道如何改變。不過,改變不如意的現狀,也是人類的本性,抱怨帶來的消極作用,人們意識到了之後,還是會有改變的欲望自然升起。當改變隨著情緒上的牴觸被帶進了生活,就由「有意識的無能」踏入了「有意識的有能」。

我們開始留意自己的言語措辭,以沉默代替抱怨。這實在不是一個能輕易勝任的挑戰,儘管抱怨和評斷如口臭般污染著自己的生活環境,但習慣性的東西總是會帶來安全感,即使是替代式的。我們常常在努力維持不抱怨與落回現狀之間掙扎,改變自我的勇氣、不懈地自我覺察,共同打造了一把神奇的鑰匙--這把鑰匙,讓我們長久以來封閉著的意識緩緩敞開。

對舊有習性的挑戰必然帶來生活層面上的某些變更,鮑溫溫和而又堅定地指出:在這場把生命導向光明、積極的內在改變中,如果其他東西的確是阻礙,工作,或者朋友都應該考慮放棄。

《不抱怨的世界》並非是一部闡釋觀念或解析心理的作品,而是一場「不抱怨運動」的發起、描述、記錄與召喚。正是那些已經改變了全球數百萬生命的事例,展示了抱怨的普遍性,以及相似的蛻變流程。

放下抱怨,這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不作為,或者放棄對社會不公正的言說權。帶有負面情緒的抱怨,恰恰才是不具建設性的消極。而源於生命的熱愛,並由此生髮的感恩、寬容和同理心,也不容任何機構以任何名義竊取盜用。

所有的描述至多只是路標,真正的開始總是握在你自己手中——如果踐行,如果堅持,已經足夠造成改變的敞開,穿透我們雜亂無章、充滿問題而又缺乏審視的生活。

《不抱怨的世界》告訴我們,不要抱怨,不抱怨就是一把鑰匙,一把喚醒我們內心深處改變的鑰匙,讓我們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可以有一份難得的寧靜。

讀後感名著作文1500字(二)

我平時喜歡看長篇小說,總覺得長篇小說故事曲折,情節生動,引人入勝,對於詩歌,總覺得語言太過簡練,沒啥好看的,知道這個暑假學校組織的讀書行動,其中有一本冰心的《繁星?春水》。抱著試試看,換換口味的想法,我開始了研讀這本冰心的詩集,當我一頁頁地往下看,每首短詩的每一個篇章,雖然只有寥寥幾句,既勾勒出了優美的景色,其中卻又包含著無窮的含義。

「繁星閃爍著——深藍的天空,何曾聽得見它們對語?沉默中,微光里,它們深深的互相讚頌了。」這描述的畫面幽靜、美麗,平和,是我們每日可見,卻被詩人簡單的詞語描述的每個人都心向神往,期待與這美景朝夕相伴才好。

「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躲到你的懷裡。」;「小小的花兒,也想拾起頭來,感謝春光的愛——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他終於沉默。母親啊!你是那春光嗎?」渺渺幾語,意簡言駭。淡淡之中,抒發了兒女對母親的眷眷依戀之情,讓我感受到了無私、崇高的母愛,感人至深。世上只有媽媽好,母愛是偉大的。這不由得我想起我自己的母親——我小的時候住在外婆家,後來才搬過來跟爸爸媽媽一起住。但平常還是外婆在照顧我。媽媽平常工作特別忙,晚上也很晚回家,放學了也見不到媽媽。有時我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其實是在怪媽媽沒有時間陪我。儘管我有的時候大吵大鬧,可媽媽卻總是細聲細氣跟我講話。暑假如果有時間媽媽也會和我一起去國外旅遊,但我總覺得跟媽媽在一起的時間太少太少。有一天無意中聽見外婆說:最近媽媽因為工作量大,連續三四天都沒有睡覺。原來媽媽為了我們一家的生計,這麼辛苦,卻從來不說,對於我的要求,只要能辦到,總是儘量滿足我。喔,母親,作者筆下無私而偉大的母愛,不就是我親愛的媽媽的寫照麼。

還有那「菊花開著田也高了,庭院也開朗了。」咋一看,是一幅多麼清淨的秋色圖畫,當你再往下細讀,「看他大刀闊斧,造出了海闊天空的世界」,喔,原來作者希望我們青少年,能有開天闢地的勇氣,有銳意進取的精神,勇往直前的執著,以推動我們人類的進步呵。

讀了《繁星·春水》的我,受益匪淺。此時,心潮澎湃,無法平靜,萬千感受,無法溢於言表。

讀後感名著作文1500字(三)

有一本書,讓我回憶起中國的進步;有一本書,讓我懂得許多道理,受益匪淺。這本書就是《袁隆平傳》。這位「雜交水稻」之父所散發的人格魅力是無人能擋的。

人們心目中的袁隆平,自少年時代便是智慧、執著、誠實、堅韌的典範。因為有了這些美德,他總是以坦然、自信的微笑來面對未來的漫漫人生。他把人生比作一盤永遠下不完的棋,把自己當做一個過河卒子,拚命前進,永不後退。學農,是他人生的一個重大抉擇。他把自己喻為一粒種子,不管撒在土地上的任何一處,都會生根發芽。在大學裡,他開始接觸世界上知名的生物學家米丘林、李森科、孟德爾、摩爾根等的各種不同的學術觀點和學術思想,並對他們每個人的學說進行比較和研究。他以為不應該單純地、被動地去吸收科學知識,而更重要的是要靠理性來判斷其價值。在他看來,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來不得半點馬虎與虛假。

袁隆平非常崇拜希臘的偉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因為他總是引導人們認識自我,追求智慧的生活,學會用自己的頭腦思維,學會懷疑權威乃至教義。當年的青年知識分子袁隆平堅信「沒有錯誤的實踐,只有錯誤的理論」,於是他既肯於學習科學理論知識,又重視科學實踐,所以總能及時擺脫保守思想的束縛,闖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功成名就之後的袁隆平,在科研事業中,總是努力開釋不絕於耳的紛擾。人毀人譽,概不動心,因為他完全沉浸在開拓創新的快樂之中了。人的一生能夠保持對事業的堅守是很不容易的。因為這樣的堅守,就意味著戰勝困難和挫折;這樣的堅守,就意味著克服自己的浮躁與見異思遷;這樣的堅守,就意味著必要的放棄。必要的放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獲得。他總是重複著這樣一席話:「愛因斯坦的成就是我望塵莫及的,但我要效仿他的精神,失意時不氣餒,得意時不忘形,分外之事雖有利而不為,分內之事雖無利而為之,終身安於自己的科研事業。」他就是這樣,寒時不心冷,溫時不發燒,總是保持一顆平靜而淡泊的心,以不變之心,應萬變之境。

平民總理周恩來,有權不私,有名不顯,權傾一國,兩袖清風。他為中國人民矗立了一座人格的豐碑。平民科學家袁隆平是周恩來的忠實追隨者,他為我們奉獻的不僅僅是雜交水稻,也在科學界聳立起一座人格的豐碑。他用一生實踐著這樣一個哲理:從事雜交水稻的研究,乃是洞悉生命的本質,推動生命的進程,培植人類文明的事業。從事這樣的事業,乃是生命的價值所在。

《袁隆平傳》是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給人以啟迪的好書。袁隆平先生的人格魅力值得我們去推崇,去學習。希望大家也去看一看,說不定你們還可以感悟更多的東西。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