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心裡很難過。陸續有幾個同事跟我提轉崗,理由都是北京生活壓力太大了,希望回家鄉發展。還好公司夠大,在他們家鄉都有業務分支,因此不算人才流失。態度都很堅決,毫無迴旋餘地。其中一位是賣了北京的房子才來跟我提的,我呆坐半晌說,房子都賣了,咱們還談什麼啊,去吧。另一位是在家鄉買了房子然後過來跟我提的,說女朋友在家鄉等他好幾年了,北京生活壓力太大,實在沒法在北京安家,打算回去下半年就結婚。本來我口袋裡有很好的禮物打算給他,但是跟家鄉的女友和北京的生活壓力相比,實在不算什麼了。又是呆坐半晌,我說,去吧。
賣了北京房子的這位,在今天一篇文章里回憶,10年前大學畢業決心北漂,包里裝了父母給的3000塊錢、幾件衣服,還有一條毛巾被。剛到北京的時候睡客廳三截沙發,經常晚上把沙發蹬散自己掉到地上。一路打拚,從小公司到大公司,從一個人到成家買房,帶幾十人的團隊。最後做決定,考慮了半年。
「妻子在收拾東西的時候,送出去很多,也賣出去很多,那一床毛巾被,被我小心地塞進後備箱,我告訴她,當年就是它,陪我度過了那一個個艱難的夜晚,於我來說,它更像一個老朋友,要和它一起回去。」
我早過了抒情的年紀,咱們就不提毛巾被這件事了。每個北漂的人都有自己的心靈史,也都有一條毛巾被吧。而且我是北京人,沒辦法感同身受,抒情無益。
我經歷了足夠長的人生,如果講講平生最得意的事情,我願意說那是十幾年前,我在自己主持的BBS上認識了很多朋友,很多才華橫溢的網友,網上混熟以後,我會問他們,願意來北京發展嗎?其實當時我無權無勢,靠的就是一腔熱情,覺得他們應該有更大的舞台。他們接受了我的邀請,陸續來到北京,網友聚起來喝一頓大酒,然後散開,消失在帝都低垂的夜幕中。我沒辦法幫他們更多,只有對他們絕對的信心,他們怎麼可能在北京混不下去。
那幾年,我最好的朋友多半都是這樣的北漂。事實證明我沒有看錯,今天他們好幾個人都取得了遠遠超過我的成績,以至於我在這裡已經不好意思提他們的名字。但我心裡得意,覺得這才是我對這個世界最大的貢獻,也是對家鄉北京的貢獻。
那些年的北京,對我的北漂朋友們也真是友好。我不記得他們為了什麼事情真正焦慮過。一開始自然都沒有房子,但是他們不擔心沒地方住,也不擔心未來房價漲上天。他們享受這個城市,有一位嚷嚷著要去吃莫斯科餐廳,還有一位跟我說,昨天他吃了十碗牛肉。這真不是水滸傳里的情節,就是十碗牛肉,那哥們一個人幹下去了。還有一位跟我說,李老師,我總記得你帶我們去公司樓下星巴克,一人一杯咖啡一塊芝士蛋糕,討論半下午選題。不管後來取得多大成就,他們總有一些美好的回憶留給了那個年代的北京。我很自豪,也為這個城市自豪。它的包容和友好,就像那位同事經歷的,你只要帶一條毛巾被來,你可以晚上從三截沙發睡掉到地上,這個城市都接住你。
但是今天,還是那條毛巾被,同事把它收進後備箱,像帶著一個老朋友,返回家鄉:
「和朋友告別聊天的時候,大家不約而同地聊到了焦慮,似乎這已經成為了目下的一種流行病,每個人都在不停地焦慮著,每個人都被不同的欲望所催促著,各種媒體和信息匯集到腦子裡的,永遠是那句:你要得到最好的,你需要不斷努力……聽起來這似乎快成了一個無解的死循環,然而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
我是北京人,可能我沒法感同身受這種焦慮。我只能從一個北京人的角度,感覺到這個城市對外地人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友好。舉個例子,從去年開始,臨街的小商小販基本被清理乾淨了,當然這給買菜理髮吃早點帶來很多不便,但是更重要的,我想,它正在改變這座城市的生態。北京可能會想,我趕走低端的外地人,留下國貿上地中關村的北漂,整個城市不是更能夠上檔次嗎?但是北京可能忽略了,一座城市首先是一個生態,你不可能砍掉這個生態的底座,只留下還算買得起回龍觀和燕郊商品房的北漂上班族。很可能,由於房價、糟糕的空氣和擁擠的交通,更由於失去了開放和包容的心胸,北京的城市生態正在塌陷。就像前段有篇文章《北京大蕭條》所說,2016年北京十大重點服務業利潤總額7244億元,相比上年下跌11.3%;2016年文體娛樂業利潤94億元,相比2015年的122億暴跌24%。文章認為是瘋狂的房價吞噬了人們的消費意願,而我認為房價可能只是一個因素,北京總體生態氛圍的劣化,更侵蝕了人們的生存意志和企圖心,首當其衝便是沒有根基的北漂們。
你還會因為一個北京朋友的電話邀請,辭掉家鄉的工作,把自己扔進帝都的夜色嗎?你還會只背著一條毛巾被,睡到帝都某個客廳的三截沙發上嗎?那個曾經滋養了無數外地人夢想的北京,可能已經消失了。至少今天,我已經不敢再給哪個外地朋友打邀請電話了。
昌平名媛生活指南、北京地域歧視指南……這些搞笑的爆款文後邊,你是否聽到了嘆息和哭泣的聲音?
當一個在北京打拚10年、怎麼說都還算成功的人問出「人生最重要的是什麼」的時候,我想已經不僅僅是簡單開個歡送會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