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中的主人公墨子是一個躬自操勞的古代知識分子。和儒家相反,他是庶民階層利益的代表者,主張身體力行,提倡自我犧牲的精神。他的學說以非攻、兼愛、尚俠、好義為主。
作品寫他衣衫襤褸,胼手胝足,然而卻又勇敢,機智,充滿著忘我的精神。當楚國籌划進攻宋國,他一面晝夜兼程去勸阻楚王,一面又吩咐管黔敖作好戰鬥準備:「不要只望著口舌的成功。」小說圍繞著墨子的行動直接展開情節:一路上過宋,入楚,以正義折服楚王,憑實學戰勝公輸般。魯迅歌頌了這個正面形象,正如他一九三四年在一篇雜感里說的:「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墨子正是被當作「中國的脊樑」來描寫的,熱情地表達了自己對人民民眾及其代者的讚美和歌頌。直到今天,「埋頭苦幹、拚命硬幹、為民請命、捨身求法」的中國脊樑仍然是老百姓謳歌的對象。
魯迅非攻讀後感(二)
「九一八事變」以後,全國上下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可是輿論界卻出現了一股失敗主義的濁流。他們認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已蕩然無存,無可救藥。《非攻》在這樣的背景下問世了。先生飽含強烈的愛國激情,在《非攻》中以古諷今,以此說明,弱國面臨強國進犯時,必須敢於抵抗。
《非攻》中的主人公墨子是一個躬自操勞的古代知識分子。和儒家相反,他是庶民階層利益的代表者,主張身體力行,提倡自我犧牲的精神。他的學說以非攻、兼愛、尚俠、好義為主。作品寫他衣衫襤褸,胼手胝足,然而卻又勇敢,機智,充滿著忘我的精神。當楚國籌划進攻宋國,他一面晝夜兼程去勸阻楚王,一面又吩咐管黔敖作好戰鬥準備:「不要只望著口舌的成功。」
魯迅非攻讀後感(三)
《非攻》出自魯迅先生的小說集《故事新編》,是根據春秋時期的一個故事改寫的。主要講的是,楚王讓大夫公輸般造雲梯攻打宋國。當時的思想家、軍事家墨子主張各國和平相處,不要打來打去,他知道這件事後,便來到宋國。墨子看到了飽受戰爭之苦的宋國的貧窮,又來到楚國,看到了楚國的繁榮。於是,墨子找到了公輸般,勸他別再幫助楚王攻打宋國。公輸般說不過墨子,只好帶他去見楚王。楚王也被墨子說得無言以對,只好讓墨子和公輸般用皮帶當城池,木片當武器來比試攻城。公輸般攻了九次也沒成功,墨子只攻()了三次就成功了。楚王只好暫時不攻打宋國了。墨子完成任務後又回到宋國時,在城門口被宋國「募捐救國隊」搶了包,想到城樓下避避雨,也被宋國士兵擋住。
這篇小說明是寫春秋時期的宋國、楚國、墨子和公輸般之間的事,其實是在諷刺國民黨「九·一八」事變後賣國求和、不思抵抗的醜惡行為。表面上國民黨發表過不少收復失地的言論,像小說中「我們給他們看看宋國的民氣!我們都去死!」這句話,看上去很有氣概,事實上卻絲毫不採取行動。「募捐救國隊」其實在春秋時期沒有,文中提到它是為了揭露國民黨借救國名義搜刮民財,用來享樂的醜行。在文章的結尾,作者借宋國人對墨子的忘恩負義,寫出了國民黨嫉賢妒能、忘恩負義,自私自利的本性。
這篇小說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由、民主和光明生活的嚮往,對國民黨獨裁統治黑暗的憎惡和他的愛國情懷。生活在新世紀的我們,要做正直、有思想、辨是非的人,要懂得感恩,不要做忘恩負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