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高中生讀後感1000字

慢慢合上書本,我心情沉重,一個18歲花季少女絕望地選擇做人彈結束了生命,巴以戰爭到底經歷怎樣的一段歷史?故事圍繞著兩位女主人公展開,講述了兩位花季少女在生命的最後十二個小時發生的悲劇故事,帶領我們走進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兩個民族普通民眾的真實生活中。

迪瑪是一個18歲漂亮、學習優秀,參加任何考試總是輕巧奪冠的巴基斯坦姑娘,她的未婚夫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表哥,幼年的迪瑪和表哥及夥伴們因為巴以戰爭的影響,活動受到束縛,經常玩著假扮死亡的遊戲,那時的迪瑪就是一個主觀、倔強的女孩,隨著逐漸的長大她在巴以衝突中飽受心靈摧殘,每天在封閉的屋子裡與電視裡新聞主持人進行心靈交流,宵禁讓她的婚期一再延長,宵禁讓她只擁有一扇窗戶去看這個世界,見證一場場血淋淋的槍殺事件,目睹鄰居家兩個小孩是如何失去他們至親的爸爸,迪瑪心靈越來越痳木,現實的殘酷催使著迪瑪,讓她自願當人肉炸彈,中間她也有猶豫過,但是仇恨令她更加堅定信念……

梅利亞姆是一個與迪瑪同齡的以色列姑娘,從小生活在美國,近幾年跟隨父母回到故鄉,與迪瑪不同的是她經常逃課,經常呆在樹林裡懷念最好的朋友—來自美國的米歇爾,米歇爾和她有共同的美國自由生活經歷。在這戰火硝煙中,米歇爾是她生活的希望,是她精神世界的唯一救兵稻草,然而在一次爆炸事件中米歇爾被炸的四分五裂,埋葬了米歇爾手臂的同時,那根救命的稻草也被燒毀,這讓梅利亞姆對世界徹底失望。

2002年3月的一天,迪瑪從爆破專家賈桑手中接過炸彈,從容不迫走向以色列的超市。

2002年3月的同一天,梅利亞姆一個和迪瑪同樣膚色、同樣年齡形同姐妹的少女拿著購物清單,毫不知情地來到超市。

也許是命運女神的捉弄,迪瑪見到梅利亞姆的第一眼便產生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但她肯定這是一個猶太人,於是她確定了目標,開始復仇,引爆炸彈,即將綻放的花蕾突然凋謝,看似美好的一切頓成泡影……

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是什麼?是災難是痛苦;是仇恨是心靈的焦慮與扭曲。兩個互不相識的花季妙齡少女,因為種族之間的鬥爭,因為上層領導的私人利益成為犧牲品,這不應該讓我們去認真思考嗎?夢想與現實的衝撞、生命與死亡的對決,不禁讓我潸然淚下,讓我們熱愛生命,珍惜生命吧!

高中生讀後感1000字(二)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可謂是佳作,就讓我領略一下他的一生吧。

徐志摩自小過著舒適優裕的公子哥的生活,他的第一個妻子叫張幼儀,是個比較平凡的女人,他們之間幾乎無情感而言。要說愛就只有張幼儀自己吧,她從嫁給徐志摩後,盡心盡力為了這個家。可是在她在生產時,徐志摩去不聞不問。難能可貴的是她沒有絲毫怨言,台灣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劃下編纂的,為的是讓後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她就是這樣一個可憐的人。

也就是張幼儀在臨產期間,徐志摩認識了才女林徽因,徐志摩與她交往甚密,並有談論婚嫁之意。所以不想再維持這沒有愛和自由的婚姻,就與張幼儀離了婚。在英國劍橋的時候,他瘋狂地迷戀著這位美麗且才華橫溢的女子,他為林微因寫了許多詩。但是他們的理智終使他們分開。《偶然》就是一首他們分離時寫的,其中寫道:「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多年以後,林徽因也曾對自己的兒女說:「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後來,徐志摩與陸小曼相戀。徐志摩的《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就是寫嚮往與陸小曼自由戀愛。陸小曼出身名門,又是家裡唯一的孩子,因而養成小姐脾氣。所以徐志摩只能不停奔波,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遷就她。陸小曼對家庭觀念的淡漠使他難以忍受,陸小曼的大手大腳使他捉襟見肘,他是從狂熱的愛情中"夢醒"了吧。於是很滄桑的寫下這首詩的名句"我再不想成仙,蓬萊不是我的分;我只要這地面,情願安分的做人,——"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不再出去交際。她默默忍受著外界對她的批評和指責。正如她在致志摩輓聯中說;「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她懷念志摩,致力於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遺作,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其中的苦辣酸甜一言難盡。

走著走著,就散了,回憶都淡了;看著看著,就累了,星光也暗了;聽著聽著,就醒了,開始埋怨了;回頭發現,你不見了,突然我亂了。這是徐志摩的一句話。我讀不懂,也許這是只有他才懂他心裡的悲傷。我想,沒有誰的一生是完美的。徐志摩傷害過的人,原諒他了;他愛過的人,理解他了,這就夠了。生活的腳步不管是沉重,還是輕盈,成長,有時比成功更重要。人生,就是一種糊塗,一份模糊。一切不快樂,都和自己的圖謀有著密切的聯繫,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渴望擁有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或者,太過於執著了。

人生在世,沒有一種曲折是屬於自己的,所以,沒必要悲觀失望。生活在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是沒有悲傷的,沒有一個人是不會流淚的。它對每個人而言,只是一個過客,一種磨練,一番考驗。不要一味難過,而要振作精神。曲折是難免的,不要喪失信心,堅信苦盡甘來。

高中生讀後感1000字(三)

《紅樓夢》有兩大陣營,一是寶釵,二是黛玉。

應該說,寶釵是一個深受傳統思想文化禁錮的女孩,文中也沒有提及她究竟是不是喜歡寶玉,只是明示了賈府最高權威元春站在了寶釵的一邊。沒人會在意寶釵的意見,她和寶玉一樣。只是封建貴族制的犧牲品。

寶玉犯錯挨了打,寶釵義正言辭,勸道「你是要改過了罷。」於是她被學者定位封建統治的衛道士。

林妹妹哭哭啼啼的紅腫了眼,哭道「你是要改了麼?」她被定為賈寶玉的紅顏知己。

賈寶玉最後怎麼說?他說:不改!打死也不改!

我們對《紅樓夢》進行細讀品味,就會發現「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只是一個空泛而美好的願望。

說到底,惟其艱難,主人公的受難,更能凸顯寶黛二人愛情的價值感。我們並不能偏激的說誰對誰錯。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它比名利,比金錢,比青春都要重要一點點,不多,就一點點。

襲人可以說是裡面最可憐的一個角色,襲人是寶玉的通房丫頭,日後寶玉成婚了,她也是有一席之地的。林黛玉有時還會笑稱襲人是嫂子,可見黛玉對這事也是有看法的。

當我看到襲人開始在人前搬弄是非,想讓黛玉搬出去的時候,我從她身上看到了凡人容易犯的毛病,自私,軟弱,首鼠兩端。可她應該得到諒解,因為不是不同情他人,就是不憐憫自己。

等我們看到了紅樓的結局:黛玉的慘劇,寶玉的悲劇,寶釵的鬧劇。

故事就會發現能夠受傷也是一種福氣,即使是像黛玉那樣失戀了,一夜之間老了十歲也不介意,假如能大哭一場就好了。有多少人能像她一樣抱著自己的抱負與才華和對寶玉的愛和恨走呢?

我的意思是:假如有一種人生歸宿可以選擇,那麼,死於傷心,比活在心如枯槁不發芽的灰暗生活里,更合我意。

林黛玉那種「碧雲天,黃花地」的哀愁,並不()是空泛無由的,好的感情總是最接近人類美的本質。女子對此的追求要更偏執些,註定也要受更多的苦。

寶黛二人的故事告訴了我們:感情是一種如此稀缺的資源,除了珍惜,我們別無它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