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讀後感30字(一)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輯印在這本小書裡,不是普通的家書。
傅雷家書讀後感30字(二)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讀著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著,聆聽著,用心銘記著。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傅雷家書讀後感30字(三)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親職教育,終於成長為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為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為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傅雷家書讀後感30字(四)
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只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里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書讀後感30字(五)
近日細讀了《傅雷家書》,在閱讀前、閱讀時、閱讀後,產生了不同的感受,頗為難忘。
《傅雷家書》是傅雷與兒子傅聰往來信件的彙編,其中兩則書信還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為什麼一父一子間的普通家信里存在那麼深的教育意義?我在翻開書頁之前心存疑惑。
家書的傳遞開始於傅聰去波蘭學習之後,兒子剛離開家,離開祖國,父親的信中感情深摯,不捨之情令人動容。既期望孩子能在外學成,又時時想著孩子,不得不忍受鑽心的思子折磨。每每去信央求兒子多來信,收到來信後便視如珍寶,欣喜若狂。而在等待孩子的來信時,又是那麼的坐臥難安,憂心忡忡,幻想著收不到信的種種可能,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累了病了。嘆一聲,可憐天下父母心!
傅雷家書讀後感30字(六)
傅雷對傅聰的關愛細緻入微,在生活、學習、人際關係處理、藝術修養、德行品性等各個方面都千叮萬囑,苦口婆心。他說過:「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藝術家,再其次才是做音樂家,最後才是做鋼琴家。」他不希望兒子只成為一個鋼琴技藝超群的鋼琴家,而是期盼他成長為一個藝德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時時告誡兒子不忘祖國,為國自強。
這對父子的家信,其實不是普通的家信。正如傅雷所說,這些()家信至少有四個作用:「其一,我的確把你當成一個討論音樂和藝術的對手;其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其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僅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其四,我想時時刻刻做你的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其用心之良苦,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