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善良屋與小磨房》讀後感

《善良屋與小磨房》讀後耐人尋味。書中講述了東北有一位住著破馬架房靠拾荒為生的孤獨老婦人的善舉。她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含辛茹苦地養大了撿來的四個棄嬰。寒門出貴子,這四個孩子長大後都事業有成,成了家。老婦人也跟著去享福。

我被這一驚人的善舉感動的流淚,但也覺得匪夷所思。一個既不是大款又不是上層人的連自身都難保的弱勢女人,怎能養得起非親生的四個孩子呢?我們常聽說因養不起有把孩子送人的,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處於窘境的老婦人卻收養了別人的四個孩子,她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我想了好長時間,最終悟出答案。

人有好壞善惡之分。惡人以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甚至圖財害命為樂。善人則助人為樂,從善如流「願車馬衣輕襲與朋友共」,實行天下為公。惡人經商必為奸商,為富不仁:善人經商則為儒商,所賺之錢大量用於慈善事業。中國的儒學推行的完全是善人哲學,天下為公的()哲學,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務使天下共享,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

如此看來,老婦人的善舉,汪曉潁的敬老院,都是「人性之美」的具體體現,它再一次揭示了一個偉大的真理:中華民族是一個閃現著「人性之美」的偉大的民族。倘若這種「人性之美」在每個人的身上閃現,那麼,美好和諧的社會定會指日可待。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