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的說,我喜歡這本書,我也建議從事網際網路運營行業的朋友們去閱讀這本書。有人說,讀一本書就是和一位作者交流,而《運營之光》的作者沒有高高在上,也不是學術做派,更像是一位稍有閱歷的朋友,有著簡單而堅定的價值觀,真誠又富有使命感。他用樸實的語言和我們娓娓道來他的見解和想法,也許不夠完美。
1 是什麼曾經拯救過你,你最好用它來更好地拯救世界。
作者說,這就是他寫這本書的初衷。在八年跌跌撞撞的運營之路上,他在或成功或失敗的經歷中明白了一些道理,掌握了一些方法。這些道理和方法成就了現在更好的他,所以,他希望把這些拯救過他的東西分享給更多的人。
深以為然,因為我也在如此踐行著。
我一直是「讀不喜歡但有用」書籍的背書者,具體可參見《讀有用的書還是讀自己喜歡的書?》這篇文章。因為這種嘗試曾經拯救過迷茫的我,我也相信如果你也處於同樣的困境應該也同樣適用。
在團隊管理中我曾經經歷過一段封閉和自我的時期,技巧很多但依然力不從心。慢慢的,我發現打開自己的心其實才是管理的源頭。於是,我在《比技巧更重要的可能是意願》這篇文章中,傳遞了這樣的想法。
回想起我開始「先讀後感」這個公眾號的初衷,其實也是希望把那些曾經「拯救」過我的思想、行為和見解分享給更多的人,甚至是在這裡匯集更多「美好」,以微弱的光芒照亮世界。
很慶幸,在我準備寫《運營之光》讀書感想的時候,看到了一位朋友的投稿郵件,她講述了一個陌生人的善意照亮她人生旅程的故事。感動又興奮,原來曾經的「匯聚美好」的想法真的在慢慢成形。
2 運營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寬廣,更重要
這其實就是一個崗位認知的問題。
比如我現在從事的工作,有的人說就是寫軟文,有的人說是寫軟文+拉流量,有的人則說是寫軟文+拉流量+用戶體驗,我們有理由相信,認為該工作僅僅是寫軟文的人將在不久之後覺得沒意識無發展而離開。為什麼同樣的工作不同的人職業軌跡截然不同?因為認知決定行為。你以為我在碼字,其實我在「拯救」世界,這其中的內驅力和使命是完全不同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作者會在一本書的前面去大篇幅的講解「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時代將是運營驅動的」、「好的運營對軟硬技能要求是非常高的」,因為作者希望說服運營人對這份工作發自內心的選擇並認可,同時也設定了一個長而寬的目標。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坎坷的。
對於很多剛剛進入運營崗位的人來說,我認為讀這本書最大的意義不在於你所學到了多少運營的技能,可能更重要的是堅定了自己繼續做好運營的決心,以及對運營之路的希望和憧憬。
3 運營的微觀與巨觀
如果在運營微信公眾號,最先想到的是如何更好的寫文章吸粉,這屬於運營的微觀理解,這也是我比較狹隘的地方。如果跳出吸粉的思維,而從運營的本質出發,即讓用戶和產品之間產生更好的連線所採取的一切乾預手段,那麼運營就不僅是盯著公眾號是否吸粉來看了,而應該基於產品和目標用戶的特質,腦海中轉動各種運營手段,思考如何組合實現最優的運營效果。當然,在轉動各種運營手段的前提是,對這些運營方法都嘗試和了解過,知道每一種運營更加適合什麼樣的產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我的工作目前是SEO運營,從搜尋引擎中獲取流量。從SEO運營往「微觀」方面走,它需要基於產品進行文案創作,又可以基於觀點進行內容編輯,最終滿足搜尋引擎原理從搜尋平台中獲取流量;從SEO運營往「巨觀」方面走,它無非也是一種運營的手段之一,它性價比高,它適合的產品是用戶可能會從搜尋引擎中搜尋併購買的產品(目前電商如此發達,生活用品似乎很少從搜尋引擎中搜尋了吧)。當某天要實現某個產品的運營,那麼SEO運營也將會從大腦中快速的調用出來,看看是否可以被使用。
所以,對於運營崗位的我們來說,不論你現在從事著哪一種運營,都是一個不斷收集運營手段的過程,我們最終要達到的不僅僅是對某一種手段熟能生巧,更重要的是掌握因產品的不同而調用不同運營技能的能力。
4 70%的可控與30%的不確定
作者在文中有講到,對於一份運營工作而言,有70%是可控的。梳理好整個工作流程,將每個流程做到標準規範,基本上可以實現70%的可控了。比如我們公司的運營工作,最開始員工入職的時候都會進行標準化的培訓,也會有基本工作量的要求。隨著員工入職時間變長,會產生一些矛盾點,如這樣批量生產的文章真的有用嗎?單從一篇文章來看,精心打磨的文章肯定比半個小時的軟文要優質很多,但從公司的角度來說,定量定標準的產品起碼保證了公司運營過程中可控的70%,另外的30%則會在特殊的點去挖掘和探索。以上是運營公司把握70%的方式。
對於實際的運營工作,我們則要學會去梳理整個工作流程,哪些是可以常規把握的,這條線不能斷。哪些又是可以基於常規工作去試錯的,當然這個是在做好那70%的前提下。不過,事實上,很多人連哪些是屬於那70%的都不太清除,只是隨波逐流的要求做什麼就是做什麼。看似能勉強完成工作,把握了所謂的70%,其實並沒有,這70%只是公司早就框定好的。
5 流程化思維
接著上面的70%來說,能明確知道並把握好這70%的人都應該是具有流程化思維的人。流程化看起來是一個比較呆板的詞,但我認為初入職場的人最應該刻意練習的就是流程化思維。
我們最開始接觸一份工作,可能首先是領導零散的培訓,慢慢的接觸到了工作的各個環節。具有流程化思維的人會很快的將所有環節梳理,並且基於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儘可能的理解流程並最佳化細節。隨著工作的不斷加深,遇到的問題更多,想要達到的效果更好,可以在原來的流程中再次升級,最終形成屬於自己的流程模板。
擁有這樣的流程模板後,工作將會更加的高效,一些基本的小問題也不會再犯,因為這些問題都在流程模板形成過程中「修復」了。再後來,熟能生巧,融會貫通,遇到某些特定的時間特定的事情時靈感來襲,那麼餘下來的30%就這樣產生了。
任何學霸的在產生異於一般人的結題思路之前都是對知識點和應試技巧的熟練掌握,學渣只有撓頭的份。所以,當我們連70%的基本功(流程化思維和工作)都沒有做好之前,不要想著我可以搞定30%的特殊事件。
6 你想要什麼樣的成長,就去什麼樣的環境
作者在書中講到自己在不同的階段,接觸到了不同的環境,給予了自己不同的成長。他認為,一個人的成長往往是受環境的影響的,你在合適的時間被放到一個合適的環境或事件中去,自然會獲得巨大的提升和進步。
這一部分給我的啟示或者頓悟是,對於選擇的人或者事,跳出具體的高矮胖瘦或者活多錢少,我們更應該去看的是包圍在人或者事之上的環境。對自己來說,選擇也不是說某個「環境」好我就去哪一個,而是從自己本身出發,下一個階段你更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樣的自己需要怎樣的環境去成長,你就去選擇這樣的環境。當然,如果你在一個環境待久了,也成長到自己力所能及最好的狀態,那麼換一種環境去激發新的成長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你可能已經看出了來了,對,我說的就是求職與換工作的問題。
最後,總結一下,這本書如它的名字《運營之光》一樣,帶給你前行路上的光芒,指引你看向遠方的美景,也告訴你如何跋山涉水,但怎樣使用登山杖和船槳,你可能需要更專業的工具說明書了。
最後的最後,分享一句最近很喜歡的一句話「要努力活成一道光,誰若接近你,就是接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