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給我帶來一個很大的人生感悟,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部命運交響曲。尋找生命意義的旅途,必然要面對無數的苦難,也必然要承受命運之重。
約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生可以說是天才的一生,與苦難作鬥爭的一生。少年時的克利斯朵夫必須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擔,他做過公爵府上的鋼琴師,做過音樂家教,過早承擔生計的責任給小克利斯朵夫身心帶來了深深的傷害。青年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按照自己的理解創作了一些「反傳統」的作品,立刻遭到了幾乎所有人的攻擊。老年時刻骨銘心的戀人格拉齊亞去世更是讓他傷心欲絕。主人公命運的底色是苦難,但羅曼·羅蘭更傾向於表現克利斯朵夫承擔苦難的力量,苦難是他人生的障礙,也是他超越自我的基石。
他的一生苦難重重,然而正如文中屢屢提到的萊茵河河水一樣,流水愈急,波浪愈大;苦難愈多,反抗越大。他生命中的反抗,主要集中在對死亡的反抗、對自我墮落的反抗以及對不公社會的反抗。死亡自他出生以來就一直困擾他的成長,年幼的克利斯朵夫目睹了祖父之死而生病,病好後一直思考死亡和生命的關係,他知道自己被控制在一個破壞之神的股掌並任其宰割。然而,他並非束手待斃,相反還怒火填膺,反抗意識由此在小克利斯朵夫心中紮根。
然而克里斯多夫也有過放棄生命與反抗的念頭。隨著奧里維不幸之死,克利斯朵夫傷心欲絕,不願繼續生活,此時他在死神的對抗中無力而又無奈。自我墮落存在於每個人的內心黑暗之處,但人生於世必須反抗自己的自我墮落,大自然的廣袤美麗與刻在骨子裡的生命意識讓他堅持了下來。我們不喜歡苦難,然而卻必須擁有承擔苦難的力量,擁有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勇氣和信仰。克里斯朵夫一生經歷了親人之死、愛人之死、友人之死,他堅強的心由於死亡的衝擊更加堅強。所以克利斯朵夫走向生命的終點時,他沒有畏懼,沒有痛苦。此時他認為屬於死亡的一切都是在磨練強者的意志,只能使他更加自強不息、瀟灑從容。
在一方天地間,或平平淡淡,或跌宕坎坷,相同的是生活,不同的是人生。我想《約翰克里斯多夫》這本書所帶給我們的,是與苦難作鬥爭的倔強,是不畏困難的勇氣。而在歲月的長河中,我也會不斷突破障礙,挑戰自我,讓自己的人生路更加充實而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