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孔多正在下雨。」
正如馬丁在《冰與火之歌》中的一句輕描淡寫:「回憶如同用雨水盛接雨水。」可在這背後,又有多少個日與夜的掙扎。哭喊、絕望,以及不甘終被釋然,放下。這又何嘗不是孤獨的樣子?那孤獨究竟是什麼?
——孤獨是對社會的掙扎與無奈。
人本孤獨。
這一點在百年孤獨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七代人始終重複著的兩個名字,何不正是隱喻著,生命周而復始的輪迴掙扎,出生就看到了死亡,開篇就註定了結局。可我們又何嘗不是呢?放眼古今,秦漢吳蜀魏晉隋唐宋元明清……群雄逐鹿、君臨天下,王朝更迭,家國延承、此起彼伏,與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終結又有何異?「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人本生為孤獨。
是啊,既然孤獨是人生的常態,那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就是為了孤獨而生。你懂得越多,你就越像這個世界的孤兒。時空是一把巨大的枷鎖,無論是文明萌芽初起的蠻荒時代,還是滾滾車輪帶來的驚喜與憂慮參半,至始至終,都不過是接受了社會掙扎與孤獨的考驗。
那麼在這喜憂參半的生活中,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和面對孤獨?
許多人選擇在失意時用酒精痳痺自己,也有許多人選擇與世隔絕,只為在被窩裡盡情地嚎啕大哭。可我們總忘了——物質是孤獨的寄託,精神才是孤獨的棲息地。
對布恩迪亞家族來說,沒有什麼可以永垂不朽。錢財不過幾張紙,風吹了就散;愛情不過幾句誓言,青睞的人每天都能換;權利榮耀、青春美貌,這些都太易碎易逝了。當餘音消散,人去樓空時,最終只留下孤寂與死亡相伴。從了孤獨,沒有什麼可以與你永久相伴。
物質都是虛假迷人的,只有精神上的解脫才配與孤獨較量。
可當餘音未散,人山人海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和面對孤獨?
我的答案是接納並挑戰孤獨。既然人生為孤獨,何嘗不接受孤獨的考驗去戰勝它呢?這才是孤獨存在的意義。許多人畏懼孤獨,其實是畏懼失敗,可我們越害怕,孤獨就越猖狂。這個社會、這個國家亦是如此,如果被孤獨威懾到了,它就一定不會強大,整個社會就會被孤獨的陰影籠罩著,成了一隻井底蛙。
就算是為了孤獨後的振奮,為了掙扎後的希望,為了不讓自己的人生那麼容易通關,我們也要去嘗試一番孤獨啊!這才是人生為孤獨的最真實的意義。
馬孔多在下雨,孤獨正審視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