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格局會決定你的層次
1
參加工作第一年的時候,我經常在下班的時候回到家裡的樓下吃痲辣燙,一是因為薪水不高,這樣一頓在城中村大排檔的晚餐很省錢,二是可以順便滿足我喜歡吃各種蔬菜的需要。
一開始的時候我會約上一個女生同事H小姐跟我一起,這樣也不至於太過孤單。
你的格局會決定你的層次
只是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每次我們吃著痲辣燙聊天的期間,H小姐總會告訴我一句,你知道嗎?我覺得我都不配吃這一頓飯。
我問為什麼。
她回答,我爸媽現在在外地打工,一想到他們這麼辛苦,我就很心酸。
我於是安慰,他們有他們的不容易,但是我們的生活也要繼續過是吧。
H小姐繼續說,可是我一難過就吃不下,這該怎麼辦?
我第一次被這樣的話噎住了。
雖然我說不出來感覺,但是那頓飯吃得我很難受。
後來在公司吃午飯的時候跟H小姐一起拼桌,每一次她也都必定唉聲嘆氣一句,你看我坐在這麼舒服的辦公室里吃飯,可是我爸媽一天三餐都吃得很狼狽而又不體面,我覺得自己太沒有用了!
……
2
時間久了,我就漸漸地躲開了跟H小姐一起吃飯的機會。
年底的時候公司組織去海邊舉辦晚會,統一訂的是海邊的酒店,兩個人一間,我跟H小姐分到了一個房間。晚上活動結束的時候回到酒店,我打開了空調跟電視,因為帶了精油準備泡澡,於是我去衛生間的浴缸里開水。
就在流水嘩啦啦地響起來的時候,H小姐問了我一句,你不覺得我們現在很奢侈麼?
我想都沒想就回復了一句,這是公司的福利,也是我們辛苦一年的收穫,再說酒店已經付過錢了,這些設施我們都是可以用的呀!
這番話說完,H小姐突然很嚴肅地跟我說,你看我們住在這麼好的酒店裡,這麼舒服的大床,可是我一想到我爸媽在工廠里住著簡陋的員工宿舍,我就覺得自己在這裡遊玩的不安心。
也是在這以這一刻我才意識到,以前我覺得H小姐只是因為成長環境造成了自己的自卑心態,這一點我可以體諒。但是經過這一夜之後,我突然意識到,她的思維已經不僅僅是單純的負能量了,而是扭曲到有點自我加重痛苦的狀態了。
什麼叫做自我加重痛苦?就是無限制地放大痛苦本身,以至於甚至影響到了自己的日常吃喝拉撒睡上面了。
3
這種狀態我經歷過,而且持續了近十年。
我父母都是事業單位的員工,在我上國中那一年兩人就下崗了。因為沒有其他的謀生本領,加上我父母吃慣了大鍋飯的思維釋然,也沒有多少經商的頭腦,於是只能靠熟人的引薦做一些體力活,收入也不過幾百塊。
這個收入可能跟更加貧窮的山村家庭來說不算可憐,但是就我們家庭這個個體的發展而言,相當於是一夜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沒有了正常的收入,於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就覺得家裡的氣氛開始變得很沉重,我第一次意識到了什麼叫做貧賤夫妻百事哀。
我父母並不是那種格局觀比較開朗的人,家裡窮就是窮,他們會赤裸裸地告訴我,從來沒有考慮我那個年紀的我能不能消化,價值觀會不會受到影響。
也是因為這樣,我開始了漫長的自卑成長期。
每一次開學的時候,我都會被告知,這一筆錢是向誰誰誰借來了,也不知道你明年還有沒有機會再去讀書了。
每一次我想買一件新衣服的時候,我媽就會告訴我,如果是以前有固定工資的時候,我一定會馬上答應你,可是今日不同往日了……這段話的意思就是,我要體諒他們的不容易。
這樣的小細節還有很多,所以長時間的貧窮衝擊之下,我每次在學校上學的時候壓力很大。
考試成績不好的時候會自責,這種自責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不夠細心認真,而是會無限地被放大到:我的父母辛辛苦苦送我上學,我怎麼可以這麼不爭氣?
後來到了大學,因為見到了更大的世界,所以格局觀跟價值觀也被衝擊得七零八碎。每次跟同學一起出去遊玩的時候,我就會很自責,覺得家裡的父母很辛苦,我應該做的事情是認真上課,剩下的時間就呆在圖書館裡好好複習。
也就是說,我覺得我自己配不上跟那些同齡人一樣的,可以參加社團、可以學一門樂器,可以出去聚餐、可以去唱KTV等等一切的休閒活動。
在別人眼裡這些再正常不過的大學生活,會讓我有一種負罪感。
4
回到前面那個女同事H小姐的種種行為,活脫脫的就是當年的我,我試圖安慰以及幫助過她,但是她自己始終無法走出來,所以後來的日子裡,我只能選擇慢慢地疏遠了她。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觀點很流行,「父母尚在苟且,你卻在炫耀詩和遠方」。
說的是一些家境一般的學生黨,看到別人遊山玩水便心生羨艷,但是因為還沒有經濟獨立,於是義正辭嚴地向父母伸手要錢,並美其名曰:「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這個觀點我是贊同的,並且延伸下來可以給出相同的參考邏輯。
比如一個要父母貸款幾十萬出國留學讀博士的人;比如家裡一貧如洗自己還要考研究生的人,或者是高考復讀了很多年也要死磕非要上重點大學不可的人,還有想買個上萬塊錢的奢侈品的人。
這些案例里的主角,我給出的建議一般都是否定的。
家裡處於收入很少甚至貧寒的人,在有了一定的教育文憑下,最好是先就業再謀發展;高考很多年都沒有考上理想大學的人,如果有另外的調劑機會也可以接受。
我們是要追求夢想,但是你也要學會及時止損,你要明白什麼部分是耗不起的。
至於那些只是為了所謂的虛榮心要買一些大牌來裝氣質的女生,我有時候也會為她的父母感到悲哀。
雖然我知道錢在她手裡我沒有資格評價她怎麼用,但是我希望傳達出來的價值觀是,在自己收入沒有多少的時候,勉為其難地追求所謂高大上的品味是沒有什麼必要的。
也就說,我並不鼓勵盲目的提前消費,以及用父母的艱辛付出與苟且作為自己虛榮生活的代價。
5
但是另一方面來說,我也並不提倡被父母的艱難生活作為道德綁架,就像我的同事H小姐一樣,時時刻刻沉溺在一種極度的自責心態中。
你可以在心裡體諒家人,你可以默默積攢力量,但是放到具體的生活跟人際交往中,一味地描述以及強調貧窮跟苦難這件事情,就會跟H小姐一樣,成為那個在聚會上、在飯局裡讓我們覺得掃興的人。
前陣子我收到一個女生的留言,說的是自己讀大專,馬上面臨是升本還是出去找工作的選擇。女生說因為覺得父母老了,覺得他們很辛苦,心疼萬分,於是不想再向他們伸手要錢,所以非常急於出去掙錢養活自己。
「不想再伸手管父母要錢了。」這是大部分大學生以及年輕人都會考慮的一個問題。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的中國家庭里,我們的父母謀生都是比較辛苦的。
無論是做生意還是有穩定的單位,只要不是大富大貴型的人家,大部分也都是過得節儉而克制的,於是等到自己長大以後,當然也能體諒到父母的不容易。
但是我想表達的是,僅僅游浮於表面上的痛苦跟自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拿我自己來說,當年讀書的時候,每一次當我拿著到處借來的學費去學校報名的時候,我沒有一次不在心裡恨過自己,並且無數次地在心裡想著,我不要再花我父母的錢了,我要外出打工,我要改變家裡的環境。
這種情緒積攢到大學的時候開始迸發,我一次次地懷疑讀書這件事情有沒有用,上大學有沒有用,我帶著很沉重的負罪感過了四年的生活,我非常的不快樂。
6
最極端的爆發點是我工作第二年的時候,我媽因為高血壓腦充血昏倒,然後被送進醫院。我是事後才被告知的,所以可想而知我有多自責,特別是放大到萬一這一次就是永別的念想,這種感覺讓我很後怕。
可是痛苦歸痛苦,還是熬了過來。
我的解決方式並不是馬上辭掉深圳的工作,然後回去一直守著我媽。這種孝順是短暫的,也是痛苦的。
因為如果我做出了這個選擇,意味著我的收入會減掉很多,生活會過得更艱難,並且有可能會放棄了我想要的人生。
我選擇回到深圳更加努力工作,賺更多的錢,於是有了更多的假期以及路費回家,於是給家裡換了個大房子,於是幫我爸媽買了保險,現在他們有了退休金。
老人家操心的部分少了,身體自然也好了起來。
對於我而言,這才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孝順之道。
很多人都在孝順父母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的邏輯里陷入兩難,我一般給出的建議不是以父母為先,而是要以後者為先。
也就是說,你得先明白自己的生活想怎麼過,然後再用自己的能力去盡孝。
這些事情沒有人會幫你解決,你要麼迎難而上,要麼一拖再拖。在盡孝跟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兩者之間,我已經做出了我能夠努力的部分,我問心無愧。
經過這一件小事之後,我以前經常糾結的狀態就慢慢調節了過來,於是也開始平和了起來。
這種平和體現在,我知道我的父母正在慢慢老去,我知道我要努力奮鬥才能趕得上他們老去的速度,我知道我要掙更多的錢去改善家裡的境況,這種報答報恩之情,我是一直放在心裡的。
但是我不會時時刻刻想著這件事情,有時候我會淡化掉父母過得不容易這件事情。因為上升到人生長河的大格局上來說,眾生皆苦,我的父母也不過是這受苦中的一員,這是這個世界裡很公平的一件事情。
這個思維角度很有用,它會讓我在花錢的時候學會理性規劃跟克制,讓我看到其他同事各種掃貨跟旅行遊玩的時候,不再讓我有羨慕嫉妒的心態,而是會告訴自己,我的自主選擇權可能要晚一點,不過沒關係,我願意等。
這個思維角度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我開始學會了享受當下。比如說我辛苦了一陣子給自己一頓大餐幾件新衣的犒勞的時候,我的出發點變成了這是我理所當然可以得到的部分,而不會突然跳出那個「我的父母還在受苦,我不能這麼浪費」這個扭曲的邏輯上。
我學會了接受苦難,但是我並不會放大苦難。
作為一個成熟人,我們應該知道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苦難也一樣。
苦難在積極方面的意義就是可以磨練一個人,讓你變得更加強大。但是另一方面就是,如果你不能適應苦難,你陷入了時時刻刻討伐自我的極度痛苦中,那你就會被它徹底綁架了。
7
知乎上經常探討窮養孩子跟富養孩子的話題,我一直覺得這個主題很大。
就我個人的成長經歷而言,我覺得將來養育自己孩子的時候,我不希望告訴他父母掙錢很辛苦所以你要對得起我們,我更想給他傳達的觀念是,我們掙錢不易,所以才更要學會珍惜此刻當下的一切。
一邊解決生活難題,一邊吃好睡好認真享受人生,這樣的生活才是不扭曲的,這才是我們平凡人的理性生活方式。
親情從來都是我們這一輩子最甜蜜的負擔,尤其是跟父母的恩情部分。每一代人的傳承都有無數的苦難跟瑣碎的艱辛,我們覺得自己對父母的報答還不夠,就如同我們將來的孩子也會覺得報答我們的恩情還不夠。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自己將來成為一個比較獨立的母親,也就是我付出養育孩子的物質跟心力,這是我一開始在他出生以前就做好的選擇。
這是我心甘情願的選擇,所以我並不希望這一切會成為孩子的負擔。
我生你,我養你,我願意。
你報答,你感恩,我感激萬分。
回報父母的最好方式,是你自己過得好起來,你得先成為你自己。
作者簡介:達達令,自由媒體人,個人公眾ID:她在江湖飄(tazaijianhupiao),新書《為什麼你總害怕來不及》火熱銷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