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津津樂道於幾個文化不高、但事業有成的名人,用於堵住家長苦口婆心的嘴。
然而事實是:這樣的人只是少數,大多數不愛學習的孩子,長大之後卻發現,自己用幾年瘋狂的青春,換來了一生的卑微與底層。
有一段父子之間經典的對話,告訴了我們努力讀書和不讀書的大不同。
兒子剛上學不久就問當農民的父親,人為什麼要讀書。
父親說,一棵小樹長一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者當柴燒。
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
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上幹不了別的。
如果國小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全,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國小的知識夠用了;
如果國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
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了;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知道了嗎?」
兒子說知道了。
爸爸又問:
「放羊、種地、當保全,丟人不丟人?」
兒子說丟人。
爸爸說:
「兒子,不丟人。他們不偷不搶,幹活賺錢,養活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點也不丟人。「
不是說不上學,或上學少就沒用。
就像一年的小樹一樣,有用,但用處不如大樹多。
不讀書或者讀書少也有用,但對社會的貢獻少,他們賺的錢就少。
讀書多,花的錢也多,用的時間也多,但是貢獻大,自己賺的錢也多,地位就高。
那次談話給兒子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從此兒子在學習上不需要威逼更不需要利誘,就會做出最好的選擇。
請鄭重地告訴孩子:不讀書走上人生巔峰的人只是少數,多數人的生活現狀卻是不容樂觀的。
著名作家龍應台在給兒子安德烈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
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來源:環球文摘精選(ID:duzhe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