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節作文(一)
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人們帶上清明果、紙錢……上山掃墓。
聽我爸爸說,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在清明節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插上柳樹枝,告訴人們清明節到了。最有趣的要數吃雞蛋和剪頭髮了。
清明節那天一定要吃雞蛋,雞蛋裡面還要放點蔥。因為蔥和聰是同音字,所以雞蛋裡放點蔥人們叫「聰蛋 」也就是聰明蛋了。還有就是清明節那天一定要剪頭髮,剪了頭髮會變聰明起來,所以人們稱「聰明頭」。你說奇怪不奇怪。
這就是我們那裡的清明節,我愛這已有2500年的歷史和獨一無二的清明。
有關清明節作文(二)
又到了清明節,這個時候,或許有許多人都在懷念自己的親人,或許有許多人都在為死去的親人祈福,又或許,有許多人都在為他們燒紙,其實這些行為都是表現我們愛我們親人的行為。今年,因為老家離我們太遠了,並且我還有許多作業要做,我就沒跟爸爸一起回老家,但是,我了解了很多關於清明的故事,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其實清明節的來歷是這樣的: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基祭」之補。後來民間亦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個固定的風俗。
要談清明節,需從一個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熱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5日,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中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8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清明節還有許多有趣的習俗:比如盪鞦韆,踏青,植樹,蹴鞠,放風箏,插柳,當然,最重要的還有掃墓。
明年,我一定要回老家!
有關清明節作文(三)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東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五月四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是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在民間亦相仿效,於次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名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源於商朝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在四月五日前後。清明節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人體,都在此時換取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
清明節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經開始,歷代承襲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添加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和燒紙,其實掃墓是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
清明節我到了文化宮去「踏青」,中午在外面野炊,晚上又去給去世的姥爺燒「錢」,嘴裡還要不住的說:「姥爺,我們給你燒錢了,你安息吧!」
清明節也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戴柳,射柳,打鞦韆。遼代最重視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