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科學家對話作文(一)
20世紀的一百年里,有一顆耀眼的科學巨星,他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超越了牛頓。他就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在2026年,因為編輯部要出一本愛因斯坦傳,但資料不全,讓我去採訪愛因斯坦。於是我坐上了時光機回到了過去,到愛因斯坦家的路上,我不時的想像著他的樣子:穿著一身整齊的服裝,一副學者的樣子。可是,一見面,我不禁驚訝起來。愛因斯坦,一副蒼老而慈祥的面龐,頭上的頭髮已白得差不多了,臉上留下了一道道辛苦努力為人類做貢獻的「條紋」,他穿著一件白色且不整潔的大褂、一條普通的褲子和一雙褐色皮鞋,那件白色大褂就是他實驗時穿的服裝,讓人覺得他只是我們生活中的平常人。於是我開口問他:「您現在身為大科學家,可您在小時候,您有想過要成為科學家嗎?」他笑著說:「不,我小時候算是比較笨的,曾被學校勸退過,可那時我媽媽說我一定能成為一名偉人的,可沒想到這句不經意的話竟成了現實。」我更驚訝了:一個科學家竟然沒有那種高於別人的架子,而且在別人面前坦然的說自己比較笨。帶著這些驚訝,我又繼續問:「您對於獲得的榮譽是怎麼看的?」他笑了一下,打開了身旁的抽屜,拿出了幾個袋子,裡面就是他的榮譽,他說:「這其實只是一種證明,證明了我為人類做出了貢獻,我曾把這些獎牌給孩子們當玩具玩。」我想:如果所有的科學工作者抱著這種心態去工作,那該多好。愛因斯坦又接著說:「為人類做貢獻無論高低都是一件好事。」我有些好奇:他是不是覺得他做的貢獻都比別的科學家大呢?於是我帶著好奇心,又問:「您覺得您與牛頓比起來,哪個人的貢獻更大些?」他笑而不答。這時,他看了看錶,說:「實驗結果出來了,我要離開了,有機會再談。」說完之後,他起了身,朝實驗室走去,我的採訪結束了。我為他那謙遜的精神所打動,我從沒有見過如此謙遜的科學家。像以前採訪過的奧本海墨等人,愛因斯坦與他們是截然相反的。
後來他寫信給我時我才知道:愛因斯坦一直認為他對於人類的貢獻不足牛頓的三分之二。實際上,他的貢獻以及學術成就早就超越了牛頓。這一番談話下來,我被他的謙遜的品質深深打動。居里夫人曾說:「人類需要奉獻者,需要一種醉心於事業的大公無私。」牛頓也說過:「我就像一個在海灘上撿貝殼的小孩,只不過偶爾撿到幾個比較耀眼的罷了。」這兩句話正好都是愛因斯坦人格的真實寫照。
是啊,正如居里夫人所說:人類需要奉獻者。而這些奉獻者都是像愛因斯坦一樣——永遠的謙遜,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位謙遜的科學家以及奉獻者——愛因斯坦。
與科學家對話作文(二)
「名人大採訪——霍金」。門外有許許多多的記者在等待著採訪霍金,而我就是其中一位。
大概是我太幸運了,第一個採訪霍金的人就是我。我把自己裝扮好,因為我想以自己最整齊的面貌去見這位大科學家。
走進霍金所在的房子,四周擺設簡單。霍金坐在他的輪椅上,莊重和藹的面對著即將靠近他身邊的我。
提問開始了,我首先問了:「霍金,你對於小時候同學打賭你用不能成材有什麼看法?」霍金他用僅能活動的兩根手指頭在鍵盤上敲擊出他所說的話:「我認為只要把每一件時都追根究底,把問題看深,不需要在乎其他人的眼光,」通過霍金熟練的敲擊鍵盤的動作我能夠感覺到他所做出的努力是多麼大。接著我又問:「霍金先生,在您得知身患重病時,你的心情如何?有什麼打算?」霍金先生:「當我身患重病時,確實給我帶帶來許多生活的不便,我知道了自己的生命將會完結但是,我堅信只有毅力去克服困難,戰勝病魔,我就無愧於自己的生命。」我聽完了霍金說的話,對這位大科學家肅然起敬。
因為霍金先生會見記者時間有限,他不宜太勞累,所以我只能在問最後一個問題。
「霍金先生,請您發表一下任何面對生活,面對生命,人應怎樣度過完美的一生?」我面對霍金先生鄭重地問。
霍金先生仍用他那兩個手指敲擊:「生活是美好的,但病魔一旦擊中生命,生活將有晴轉陰,一下跌到低谷,所以要以開朗的性格去面對一切,不被困難所打倒,用全身能量去擊垮這一病魔。」
問題結束了,我站起來在霍金身邊深深地鞠了躬,然後慢慢走出房屋。
在回家途中,我的腦海里時時浮現與霍金交談時的畫面,他所說的話更是讓我記憶猶新,我一生都不可能忘記——困難沒有打不倒的,去不跨的。
「名人大採訪」還在繼續,而我已經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與科學家對話作文(三)
我們依然站在地球上,雖然地球已經是如此陌生:世界的淡水已基本枯竭、沙漠幾乎侵占了全球、大國之間為了剩下的一點點資源也已斗得精疲力竭,
於是,世界變得安靜了,人類似乎理智了。為了共同的未來,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都集聚到了地球上唯一剩的一塊綠地上——一百年前這裡是北冰洋的中心,商討對策。之後,我作為代表被派往鄰居星球與那裡的科學家尋找人類的生存之法。於是有了下面的對話。
「您好!我來自地球,我叫……我們地球目前已經……」
「您好!很高興你們來了。()但問題已經相當嚴重了……」
「我們知道了……」
「植樹造林在一百多年前就應該提上議事日程,保護淡水也是那時在科學界已經成為共識,可政治家們卻為了選票不聞不問……」
「嗯,人來自自然,要依靠自然,要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長久生存。」
……
這些話如此熟悉,喚醒了我兒時的記憶。道理如此簡單,卻從未引起我輩重視。我等捧腹自唉、老淚縱橫!
科學家是我兒時同學,他從M國博士畢業後因直言該國引致的軍備競賽會導致世界災難而被迫離開地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