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操作,起源於1961年,最初是美國爲了平滑收益率曲線,促進資本流入和強化美元地位而採取的操作。具體來說,美國通過在公開市場上賣出短期債券並買入長期債券來實現這一目標。儘管最初效果不明顯,但後來測試顯示,扭轉操作能夠更有效地縮短長短期債券的收益率差。因此,扭轉操作成爲了各國央行量化寬鬆政策的可替代選項。在現代語境中,扭轉操作特指美聯儲在第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到期後可能採取的貨幣政策,即不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但延長持有債券的期限,通過賣出短期國債並買入長期國債來進一步推低長期債券的收益率。這種方法既可以獲得量化寬鬆的好處,又避免了擴大資產負債表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扭轉操作在其他領域也有不同的含義,例如在體育中,扭轉是指肩膀和臀部之間在水平面的相對運動,是一種旋轉運動中的“x因素”,常見於高爾夫揮杆、鞭腿等動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