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瓮出汲"是一個古代中國的典故,源自《後漢書》和《幼學瓊林》。具體內容如下:
典故來源:
故事講述了東漢時期,鮑宣的妻子桓少君,在嫁入鮑家後,不計較自己的出身富貴,而是甘於夫家的貧賤,親自操持家務。
桓少君的父親將女兒嫁給了鮑宣,並陪嫁了豐盛的禮物。鮑宣認為自己的處境貧窮,不敢接受這樣的厚禮。桓少君則穿上粗布衣服,出門提水,展現了她的順從和勤勞。
典故意義:
這個典故後來被用來稱頌婦女有順從的德性,願意與丈夫同甘共苦。
桓少君的行為不僅體現了她對家庭的奉獻,也反映了她對婚姻和家庭的尊重。
文化影響:
"提瓮出汲"成為了中國文化中讚揚婦女順從、勤勞和犧牲精神的象徵。
綜上所述,"提瓮出汲"不僅是一個關於桓少君的故事,它還蘊含了深厚的文化意義和道德價值,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