梡俎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重要家具,其名稱和形式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變化。以下是關於梡俎的詳細信息:
名稱變化:
在有虞氏時期,稱為「梡俎」。
夏後氏時期,稱為「嶡俎」。
商代時,稱為「鋸」。
周代時,再次稱為「房俎」。
形式與用途:
梡俎主要用於祭祀神靈和祖先,顯示了古代中國對神靈和祖先的尊敬。
隨著時間的推移,梡俎的形式和用途也發生了變化。例如,在周代後期,出現了「案」的名稱,主要用於日常生活使用,而祭祀用的仍稱為俎。
歷史發展:
從有虞氏至兩周,俎的形制雖有所變化,但尺寸和漆飾變化不大。
戰國時期,出現了案、幾的名稱,形制與前代略有變化。
漢代以後,案的使用日益廣泛,品種也在不斷增加。
與其他家具的區別:
幾、案在形式上難以劃出截然不同的界限。通常較大的稱為案,較小的稱為幾。
幾是專為坐時側倚靠襯的家具,非尊者不使用。
綜上所述,梡俎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祭祀用具,其名稱和形式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從有虞氏至周代,梡俎的名稱和用途經歷了多次變更,反映了古代中國對神靈和祖先的尊重以及物質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