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玉米黑粉病病徵

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是常見的玉米病害之一,由玉米瘤黑粉菌侵害所致。此病的主要特徵是在病株上形成腫大的腫瘤,腫瘤呈近球形、稜角狀、桿狀或不規則形,有的單生,有的叢生或重疊,大小不一。腫瘤外部為白色和灰白色膜,內部肉質細嫩,白色,柔軟多汁。隨著成熟,腫瘤變成灰黑色和堅硬。

在幼苗期,苗期受害情況不易被發現,需仔細地診斷才能正確地辨別出病株。一般當幼苗長至3-5片葉(植株高度30厘米左右)後症狀才開始顯現,靠近地面的莖基部或葉片背面產生小瘤狀物,莖基部病瘤膨脹較大,嚴重時可致幼苗枯死。在成株期,以雌穗發病危害最重,果穗上半部或個別籽粒上產生瘤狀菌癭,嚴重時全穗形成畸形菌癭。菌癭的外薄膜顏色起初呈白色,後期過渡為黑灰色。薄膜破裂後便散發黑灰色的粉末(孢子),孢子可萌發並再次侵染玉米。

病瘤可出現在玉米的不同生長部位,如葉片、莖稈、雄穗和雌穗等。例如,葉片上的病瘤常分布在葉片基部近中肋兩側或葉鞘上,病瘤常串生出現。莖稈上的病瘤多生在莖節上,病瘤近球形或不規則形。雄穗上的病瘤呈牛角狀,經常成堆出現。雌穗上的病瘤多生於雌穗的頂端,一般多表現為部分小花被侵染,其餘部分正常結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