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

勵志人生知識庫

百刻制

百刻制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時間計量制度,其核心內容是將一天一夜分為一百刻。這種制度起源於商代,經歷了多次變革,包括漢朝百二十刻制、南朝梁的九十六刻制一百零八刻制,最終在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後,又提出了九十六刻制的改革,並在清初被確定為正式的制度。

百刻制的確立與漏刻的使用密切相關。漏刻是一種計時工具,主要由一個陶製的水壺組成,水從壺中滴落,通過水壺上的標記來顯示時間。在這種制度下,一天被劃分為一百刻,每一刻大約等於14分24秒。這種制度在實用中與十二時辰制並存,互相補充。

為了解決百刻制與十二時辰之間的換算問題,古人將每一刻細分為60分,每一時辰包括8刻並20分。這種劃分方式使得百刻制和十二時辰製得到了勉強的配合。

總的來說,百刻制是中國使用最久的時間制度之一,其產生和發展反映了古代中國對時間計量精度的追求和對計時工具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