緤布是唐代的一種棉紡織品,主要產於古代高昌(今新疆吐魯番)。當時,新疆產的棉被稱為「白疊子」,這種棉織成的布就是緤布。新疆棉屬於非洲棉(俗稱小棉),而「白疊子」一詞來源於波斯語的譯音,是通過絲綢之路引入新疆的。南北朝時期,新疆的棉紡業已經相當發達。在吐魯番、於田等地出土了大量棉布。唐代及武周時期的文書顯示,農民租地種植的「緤」(即棉花),表明棉布已成為西域各國向中國內地貢獻和交易的商品。唐代長安城里甚至出現了專門銷售棉布的店鋪。8世紀中葉,為了支持平定「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的戰爭,高昌採用賒銷的方式,將大量軍需布運往內地。直到清代,新疆棉布都是絲綢之路貿易的重要商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