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把欄桿拍邊讀後感

把欄桿拍邊讀後感(一)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辛棄疾《水龍吟》

說起古代文人,腦海中便出現那些遷客騷人站在譬如黃鶴樓之類的名樓上,或憑欄遠眺,或雙手背後目光深邃而遙遠,或是飲酒對詩,或談起各自身世,或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或是報國無門痛拍欄桿的場景。欄桿似乎成了他們的發洩口,而欄桿也似乎在向我們訴說著那些有過壯志雄心的文人們的悲憤與無奈。「把欄桿拍遍」語出辛棄疾的《水龍吟》,宋代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記載,一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唏噓獨語,或以手拍欄桿。嘗有詩曰:「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

這次暑假,我有幸讀了梁衡先生的散文《把欄桿拍遍》。梁衡,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沒有華麗虛浮的辭藻,卻字字珠璣;他的作品不是清雅流水般的清新,而是其實磅礴的大海,排山倒海,震撼我們的心靈。然而,在他的散文中,我又最喜歡他的《把欄桿拍遍》,他向我們描述了辛棄疾充滿豪情與蒼涼的一生。

雖很早就知道辛棄疾,但對他的認識僅止於一位著名的詞人,一位壯志未酬的愛國將領,內心卻不曾為他激盪過。而梁衡先生的文章,不僅讓我重新閱讀了辛棄疾的詞,重新感受了一次辛棄疾,從而真正認識了悲壯得讓人盪氣迴腸,執著得讓人心痛不已的辛棄疾。在先生的筆下,他,真真切切得站在了我面前,一位沙場英雄,有著「封狼居胥」的壯志,有為君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熱血,然則現實卻將這一切敲碎。愛國將軍辛棄疾南歸之後,手裡立即失去了鋼刀利劍,只剩下羊毫軟筆,再沒有機會奔走沙場,血濺戰袍,他只能「像屈原那樣仰問蒼天,像共工那樣怒撞不周。」感慨「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筆走龍蛇,淚灑宣紙。他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他的詞,不是用墨來寫,而是蘸著血和淚塗抹而成的。「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臨江水,望長安,登危樓——他用盡一生都在等待一個能重新征戰沙場,報效國家的機會。「可誰又能懂他這個遊子,實際上有著亡國浪子的悲憤之心?」本想以身許國,淚灑大漠,如今卻空有一身力、一腔志而無處使。唯有登上危樓,痛拍欄桿。江水悠悠,似詞人長嘆,掩埋在歷史的長河中……從詞中跨越歷史去體會當年稼軒的心境,這是我所不曾體驗過的。畢竟,歷史早已蒙上了太多的色彩和渲染,而梁衡先生用豐富的想像和深刻的理解為我打開一扇窗,讓我看到了一個「積300年北宋南宋之動盪,才產生」的,在文人中具有「唯一性」、歷史上具有「獨特地位」 把欄桿拍遍的沙場英雄和愛國將軍——辛棄疾。

把欄桿拍邊讀後感(二)

書中一位位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士,一幅幅美輪美奐的景色,一段段難以忘卻的情懷,一句句真情流露的話語……吸引著我,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梁衡先生用手中的筆為我們寫就一篇篇頗具古色古香的「工巧散文」。他細膩傳神的勾畫或許是其與筆下人在精神上衝撞,在思想上交匯,才能袒露心靈,直逼心靈,進而寫出心靈,為我們呈現出筆下人的真實意境、想法。

從前,我未曾看過當代作家的散文作品,誤以為當代作家生活在和平年代無法將真情注入筆下,為我們帶來震撼心靈的佳作。而今我錯了,梁衡先生仿佛集百家之長,無論是繪人亦或是繪物,無不傳達著他心中的那股豪情與壯志!

觀書過程中,我仿佛是穿越了時空,與筆下人、筆下物真切溝通交流,觸碰到心底的文化沉澱。正是這優美的文字,袒露出心中的理想抱負,並湧入我心!

佳文中,《把欄桿拍遍》最令我難忘。或許是符合我這個年紀的心理,辛棄疾的一生深深地觸動著我,滿腔的熱血被調動!時興奮,時悲傷,時憤慨。面對他的一生,我的內心五味陳雜!從起義始,至沒落終,辛棄疾的一生在梁衡先生的筆下令我嘆息。「中國歷史上有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終以文為業,成為大詩詞作家的只有一人,這就是辛棄疾。」對他的讚嘆與尊敬直至現在也不絕於耳。正是這樣一位英雄豪傑,其蒼涼的一生,令人動容!他抑鬱難申,報國無門,以詩以詞抒情排郁。「辛棄疾的詞不是用筆寫成,而是用刀和劍刻成的。」憂國憂民,憑欄遠眺,望眼欲穿,心急如焚的形象是他的名片。那份愛國之心何人能及?他只是想為國效力,收復中原!可憐南宋朝廷的委屈求安,排斥他的做法,是對他最大的傷害!隨時局變動,仿佛成了他的宿命!百般阻撓,百般磨練下,辛棄疾的詞不再簡簡單單,「筆下的每一個字都讓人吃一驚,仿佛就是一滴血,又恰如一行淚!」

「積北宋南宋之動盪,才產生了一個辛棄疾。」對,辛棄疾只有一個!他的愛國情懷,他的憂國憂民,他的堅持不懈……即使是今日依舊是我們不斷學習的優秀品質,我們應以辛棄疾為榜樣,謹記他痛拍欄桿背後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吧!

觀完本書後,心中不斷起伏波動,如此精緻散文,如此盪氣迴腸的筆觸帶給了我對文學的進一步認識,對人生也重新審視,我將不斷努力,不斷感悟人生中的真諦

把欄桿拍邊讀後感(三)

最初對於稼軒的認識是在國小的課本里讀到了「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那時對他的印象只是停留在知道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罷了。而第二次是在中學課本上,從老師的介紹中得知他生平資料的一點皮毛,前兩次都在課本上遇見他的,而今天卻是在一張充滿了平凡氣息的紙上再次與他對話。

「把欄桿拍遍」,多麼有詩意的一個題目,讓人眼前浮出一片景象:一個政途不順的詞人在一排安靜的欄桿前輕輕拍過,心情是複雜的。他想建功立業想讓自己的滿腔熱血注入到國家發展的罈子中。但是夢想有時雖然離現實很近很近,就是中間隔著一堵牆罷了。南宋的皇帝沒有練就一雙善於發現人才的眼睛,以至於老是看見一些像浮藻之類的東西,而終不知那從淤泥中破水而出的荷花才是真正值得欣賞。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朵荷花並沒有因為無人欣賞而馬上枯萎凋謝,而是用它的芳香,它的儀態,最重要的是它的品性——一種不在乎有沒有人注意的但始終是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的品性——在風雨飄搖的時代從未動搖過收復失地的決心!

從歷史這本書裡慢慢去翻閱去找尋,壯志難酬的人真不少。陶潛也是有建功揚名之心的,只不過官場對他來說是一個黑黑的染色坊,所以他及時的抽身,為後人留下了一篇篇清新秀麗的田園詩作,不再執著於自己曾經的建功立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歐陽修在仕途不順的時候,也只能在小亭子裡舉著杯子,望著斜陽,喝喝悶酒,曾經的理想變成了自己閒置時的偶爾的回憶。但辛棄疾不同,因為他是真正操過刀的人,正如文中說道的「是快刀利劍殺過幾次人的。」這說明他的詩詞真的是從刀刃上用血洗蘸過的,是真的從鐵蹄黃沙的洗禮中抽出來的,帶著對於「希望再回沙場」的無限渴望,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只是拿著劍或是舉著酒杯在某一個容易勾起回憶找尋感覺的地方寫下詩或是抒發自己心中的憤懣之情。

如果在這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中,()若宋朝是一棵參天大樹,那辛棄疾則是一片樹上的葉子,而且不是長在樹的冠頭,天天都能夠享受陽光的充分愛撫,恰恰是長在最下端的沒有陽光沒有充分的養料,但就是這樣的一片葉子卻是不停地向上生長,從未停止過自己心中的信念,一種追求功業,追求北伐的愛國信念。這種執著又何嘗不是可貴的呢?這種執著的心又何嘗不是神聖的呢?

也許我們當代人,特別是當代的青年人,也應該去試著擁有一顆執著的心呢?試著向一顆種子學習,學習一顆種子是怎樣的從硬如土石的大地下鑽出來,然後是怎樣從一株小芽去努力地汲取養料從而歷經歲月風霜地長成為一顆參天大樹的。這個過程是漫長的,是困難的,也是陰霾籠罩的。所以,你就需要從現在開始,向一顆種子學習,學習它的執著,也勇敢地去嘗試!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