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我的事業是父親讀後感

我的事業是父親讀後感(一)

前段時間老婆在網上買蔡笑晚寫的《我的事業是父親》這本書,最近看了看,很有感觸、深受啟發。

作為浙江的一個普通醫生家庭,在蔡笑晚夫婦的努力培養下,他們的六個小孩,三個是本科生,三個是博士生並在美國的著名大學留學。成才率如此之高,不要說在一二十年前,就算在現在,也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了。

看了《我的事業是父親》,知道蔡笑晚從第一個小孩一出生,就有了把培養小孩當事業的想法,為此特意改名叫蔡笑晚,他一步步朝著自己的目標為了付出了三十年的努力,他成功了,兒女們個個優秀。

看了這本書,主要體會和感觸有:

1、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教育孩子也是如此,蔡笑晚早早就確定了要花畢生的精力來培養自己的小孩成才,並為此作了詳細的準備、具體的計畫和不懈的努力。所以,他成功了,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有準備的,有計畫的。

現在生活中,不要說四十年前,就算現在,能有如此詳細周密的培養孩子計畫的人又有多大比例呢?極少。

2、眼光超前,十分重視早教。早教近幾年才開始在中國普通家庭真正流行,但直到現在,早教做得很到位的家庭的比例依然極低。可蔡笑晚竟然在1967年,他第一個小孩出生時,中國文化大革命才拉開序幕的年代,即十分重視早教,其先知先覺、眼光之超前真是令人佩服!

3、對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蔡笑晚並不是一個一味只追求成績的家長,他在要求小孩成績的同時,也十分重視孩子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人仍在為吃飽飯在奮鬥時,他卻想盡一切辦法、創造機會陪孩子們去旅行!他們去了中國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的很多地方,無疑極大的開闊了小孩的眼界和視野。其培養小孩眼光之超前真令人嘆為觀之!而像我這樣的、比他最小女兒還年輕的人,在兩前年還對旅行的理解極不到位,並對旅行並不熱衷。現在想來,自己的眼界和視野真是太落伍了。

4、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蔡先生可謂是「步步為營、隨時關注」,一有不好的動態,立刻採取應對措施,將孩子的成長軌道納入快速、正確的方向。幾個孩子,幾乎每個人都轉了多次學,一旦發現孩子在那個學校已經做到最優秀,沒有對手,即將鬆懈時,立馬轉學到更好的學校去。面對孩子成長過程的一些問題,也及時的採用恰當的方法進行調節、溝通,效果都十分不錯。

5、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教育孩子要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6、從小就時刻向孩子灌輸成功、優秀、奮鬥等理念,一直鼓勵他們做最棒的。

7、對孩子的英語教育從小就十分重視,早早就做了送孩子去國外留學的打算。

   8、蔡先生認為,只有民智才是國家進步和民族昌盛的根本關鍵。並舉了日本二戰後再次迅速騰飛的例子。對於這點,我是深表贊同的。

讀後感大概就這麼多吧,評價別人容易,關於早教的道理很多人也都懂,但自己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堅持,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的事業是父親讀後感(二)

讀罷《我的事業是父親》一書,我心中感慨頗多!並不是主人公蔡笑晚高效地培養博士生的成就如何地觸動了我,反而是洋溢在字裡行間的他的昂揚向上的生活態度、堅定不移的人生信念和志存高遠的不懈追求激勵了我。

一個普通的家庭走出了三個大學生,三個博士生,六個孩子個個成才,被稱為「博士之家」,這是多麼令人驚詫的事呀!當時在浙江溫州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一時之間人們奔走相告,蔡笑晚成了名人,成了一個「奇蹟」,被媒體評價為「人才魔術師」。

那麼,這真的只是一個「奇蹟」嗎?他真的是一位「人才魔術師」嗎?我們不禁捫心自問。不,當然不是,我認為這是一個父親二十多年來用心教育孩子的必然結果。

「家庭的早期教育決定了一切。」「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母誤子半輪,便誤了一生。」……蔡笑晚的這些話語無不說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也有這樣一段話:「孩子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不是取決於天賦的多少,而是取決於從出生到五六歲這段時間的教育。誠然,孩子的天賦存在著差異,但這差異是有限的。所以,不用說生下來就具備很高天賦的孩子,就是那些天賦一般的孩子,只要給予合理的教育,也能成為優秀的人。」

所以,當我們把三歲以內的幼兒期看成是無知的蒙昧階段時,蔡笑晚已經開始對自己的孩子實施早期教育了,事實證明他的做法是可行的。正因為家庭的早期教育使他的孩子一個個經歷了自學和跳級,在比別的孩子小三、四歲的情況下卻能學到最好,成為名副其實的優秀生。

我們可能認為自己的孩子缺乏自信,往往希望老師在學校里能給予孩子更多的發言的機會等表現自己,以此讓孩子樹立起自信心。其實我們並不知道,孩子的自信來源於家庭,並不是在學校里培養出來的。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指出:「受到母親無限寵愛的人,一輩子都保持著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著對成功的信心,在現實中也經常取得成功。」對孩子自信的培養只能從小由家庭潛移默化,用母愛誘發出來。

一個人可以被別人歧視,但萬萬不能被自己的父母歧視。當我們在與孩子的交流、交談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措辭,千萬不要輕易說出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語,摧殘孩子的自信心,讓他覺得自己是個一無是處的人。

注重因材施教

蔡笑晚的每個孩子都有一本「檔案」,裡面記載著從小到大的學習歷程和取得的成績。他還堅持與孩子通信,為每個孩子記錄,通過這些去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不同點,然後研究出更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法來。

蔡笑晚發現孩子的「最佳教育時間」是在兩歲半後。他這時候就給自己的孩子進行簡單的加減運算訓練。不久,他驚奇地發現,即使在幼兒階段,孩子也具備進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且教得越多學得越快。他說:「一般的家長只從1教到10,但我一直教他們念到千位數,讓他們對大數字也很熟悉。等到他們會寫的時候再教加減乘除法,因為有了大數字的基礎,多位數的運算也就便利一些了。一年級學生最多就是進行兩位數的運算,但我的孩子在上學之前就會算四位數的加法了!」……

因材施教是多麼重要。事實證明,人的智力是有差異的,我們不能忽略了兒童智力發育的不平衡性,刻板地用同一年齡限制並用同一速度去教育智力發育程度相當不同的孩子。因此,對那些接受能力弱的孩子,我們應注重其基礎知識的掌握,在要求難度上稍微降低一點,在情商發揮上給予更多的機會;對於那些情商很高的孩子,給予更多的規則和理性思維更多的訓練,從而盡力避免吃不飽或吃不了的現象。

正確看待分數

當蔡笑晚的孩子成績不夠好時,他往往很能理解孩子們,但他做得最多的還是幫助孩子分析原因,尋找失誤的緣故,並要求他下次能做好,同時告戒孩子:能做的題目一定要細心做好,萬萬不能失分,真正難的題目,你做不出來,別人也不見得能做出來,所以考試或競賽的關鍵是把自己的實際水平發揮出來。「擁有真才實學才是最重要的。」正因為父親的鼓勵和支持,六個孩子總能在低谷中走出,總能在一段時間後成為班中的佼佼者,數一數二的成績總能讓父親驕傲一回,但新的起點還在等著他們,所以他們又會踏上新的征程。

可是,我們往往只看重孩子的分數,()而對於孩子錯誤的題目並沒有深入地去看,更沒有去問孩子為何當時做錯了,是不懂?還是粗心?沒有去找問題的根源,看著分數有的置之不理,有的怒髮衝冠,還有的唉聲嘆氣。試想,孩子的心裡又會怎麼想呢?學習的積極性又怎能調動起來呢?……

當我看到蔡笑晚和孩子們進行信件交流的時候,不禁被他的「專業」所震驚,孩子在學什麼,他都是瞭如指掌,並能精闢地指出孩子需要做的是什麼,該注意的又是什麼。在專業的選擇中他也能一箭矢的命中要害,對孩子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假如我們也能對自己的孩子的學習如此關注的話,孩子又怎能不好好學習呢?

《我的事業是父親》既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教子書,又是一部難得的貯滿諸多教子實踐、教育理念,可操作、可模仿、可仿效的親職教育實踐讀本。從這本書中,我為蔡笑晚的教育理念所折服。書中介紹的很多經驗,我們是可以借鑑和參考的,無論是教育自己的子女還是學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