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曹劌論戰的讀後感

曹劌論戰的讀後感(一)

《曹劌論戰》一文,從它的結構安排和人物刻畫上來看,作者左丘明指在通過齊魯之咱 ,歌頌魯莊公「任人唯賢」「勇於納諫」的君主胸懷。

同時,正面描寫了曹劌的「政治才能」和「軍士才能」。但在老師教學中,以及有關教學參考書中只表揚了曹劌的「陰謀」,隻字不提莊公的胸懷,反若鄙視他,使他相形見絀。我認為這違背了作者的創造意圖,對莊公的評價有是片面的。我認為真正值得讚揚的是魯莊公這個人物。 因為無勸無是的曹劌,其「遠謀」能從分發揮並取得成功,這都是莊公的功勞。就文章交代來看,決不能排除莊公大力支持這一因素,也就是說莊公的「任人惟賢」是長勺之勝的必不可少的先決條件。 我們不妨來分析以下全文,看一看莊公作為: 「公將戰,曹劌請見。」在強齊壓境,緊張備戰的形勢下作為一國之君還能顧及到「草民」來訪並親自接見,這是多麼令人難以想像啊!更可貴 的是,在曹劌一一否定了他的戰略方案時,莊公並不生氣,而是更謙遜地說下去,當曹劌要求「戰則請從」,莊公就「與之乘」。倘無莊公的「納賢」,曹劌的一腔報國熱忱何能如此順利地如願以償。可見,莊工的「納賢」為曹劌施展「遠謀」創造了條件。

莊工軍事才能不如曹劌,也許治國方面強於曹劌。你看:「衣事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雖然,此舉就參戰條件來講,顯然不夠,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莊工的政治清明。也就是說他不貪婪,不腐朽,能以誠待人,能順應潮流,雖然有迷信色彩,但他畢竟處在那個愚昧時代,我們又怎能過分苛求呢?當然「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更不用說了。再則「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常被議論者所忽略。其實,我們從此可以看到這個弱國之君有一種威武不能屈的氣質。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就是通過這些含意深刻的語句來讚揚莊公的。我認為作者寫曹劌的「遠謀」,其目的就是來讚揚莊公的君主胸懷的。 不管怎樣說,我們分析一篇文章要從全局著眼,而不能斷章取義,否則「撿了芝痲,丟了西瓜」,錯誤評價了文章中的人物,移植了文章的實質,違反了作者本意。

如果有人說:「我們以前的分析是絕對正確的。」那麼我深表遺憾,奉勸老師去細品一下魯莊公其人。

曹劌論戰的讀後感(二)

《曹劌論戰》寫的是歷史上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它的作用可堪比巨鹿之戰。是齊魯兩國戰略轉折點。

在戰火紛飛的春秋戰國,諸侯國個個虎視眈眈,曹劌是長勺之戰中光彩照人的角色,他的毛遂自薦精神,取信於民的戰略思想,把握戰機的卓越才能,確實令人敬佩。但是,人們卻忽略了關鍵人物——魯莊公。

曹劌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如果當他自我推薦時,魯莊公拒絕了他的好意,不肯任用這個山野村夫。那麼曹劌還會在歷史的舞台上絢爛耀眼嗎?

曹劌這個人,我們不得不說他膽子大到極點了,面對一代君王,依然措辭辛辣。「肉食者鄙」的刺耳批評,「小惠未徧」、「小信未孚」的尖銳意見,這些都可以取他項上人頭。如果不是魯莊公仍能虛懷若谷,唯才是用,曹劌早就長眠於地下了!

曹劌善於運用戰術,控制軍心這是無可否認的,但是魯莊公也善於總結經驗。不懂裝懂是不少君王的壞毛病,他們才不想讓別人認為他們笨,面對勝利只會享受和慶祝。然而魯莊公在「既克」之後能「問其故」,向內行請教,學習戰爭的規律,提高自身才幹。不就向我們說明了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虛心。

在人才層出不窮的今天,魯莊公的所作所為不是使人倍覺敬佩嗎?

曹劌論戰的讀後感(三)

通過語文課本中《曹劌論戰》一文的人都知道,它通過描述曹劌和魯莊公在齊魯長勺之戰的戰前準備、戰時指揮、戰後總結中的言行,展現了曹劌的愛國熱情、政治才能和軍事韜略,暴露了魯莊公政治上的目光短淺和軍事上的急躁冒進,提出了「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這個核心的觀點

不錯,大敵當前,魯莊公雖然列舉了應戰的三個條件,但他把「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放在首位,把「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放在第三位,以為主要靠得到他封贈的幾個貴族首領率領士卒衝鋒陷陣,就能打敗齊軍,沒意識到「取信於民」,發動人民戰爭的重要意義,把貴族的力量至於人民的力量之上,本末倒置;他還把「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放在第二位,以為虔誠地對待神靈,就能得到神靈的保佑,打敗齊軍,盲目迷信。另外,他不懂得以逸待勞、敵疲我打、兵不厭詐的戰略戰術,急於指揮軍隊出擊和追擊,輕舉妄動,急躁冒進。魯莊公這個「肉食者」的確有「鄙」的一面。

然而,魯莊公能弗專衣食、以情治獄,說明他是一個廉潔公正的君主。其次,他能紓尊降貴,接見曹劌,跟曹劌共同探討應戰的條件;能從善如流,不剛愎自用,又能任人唯賢,不嫉賢妒才,願意跟曹劌同車上陣,聽從曹劌的意見,放手讓曹劌代替自己指揮作戰;還不恥下問,向曹劌詢問取勝的原因,從中學習戰略戰術,吸取教訓。可見,魯莊公還有「不鄙」的一面,這正是他躋身為「春秋五霸」之一的重要資本。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是否可以得出以下兩個結論?

第一,我們要一分為二地看待歷史人物。正如我們既要否定魯莊公的缺點,又要肯定魯莊公的優點一樣,不能求全責備。

第二,一個君主不可能是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軍事無所不精的全才,最要緊的是他能像魯莊公那樣廉潔公正,親近民眾,知人善任,任人唯賢,從善如流,不懂就問,虛心好學,不剛愎自用,不獨斷專行。

說到魯莊公,我不由得想到毛澤東。在第一點上,毛澤東尚能做到。他在《沁園春雪》中客觀評價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在第二點上,晚年的毛澤東則完全比不上魯莊公。毛澤東因為對新興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建設規律認識不足,盲目模仿蘇聯的建設模式,而且頭腦發熱,急躁冒進,搞什麼「三面紅旗」「大躍進」,在經濟建設的決策上發生了嚴重錯誤,造成嚴重後果,卻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堅持錯誤,對婉轉批評的劉少奇和直言諷諫的彭德懷懷恨在心,殘酷迫害,以一場席捲全國的「文化大革命」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我覺得作為一個領導者應該要注意自己的行為,「鄙」不能「鄙」得太輕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