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一章讀後感(一)
《三國演義》第一章我讀過很多遍,倒不是我多喜歡讀這一章,因為我每次看書,還沒看到一半,就沒耐心,不想看了。覺得反正自己的書,以後再看不遲,所以書非借而不能讀,確實不錯。後來又想拿來重看,就又從第一章開始看。如此惡性循環,半途而廢,甚為惱火。
第一章「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交代了亂世的背景:皇帝昏庸,宦官當道,朝政日非,民不聊生,黃巾思亂。幾位亂世英雄應世而生:喜怒不行於色,大智大勇的漢室宗親,劉備;很帥,很威風,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逃九州的關羽;「天下興亡,屠夫有責」的莽撞人張飛。年輕有為,善於撒謊,堅持原則的曹操。三國的領銜主演們幾乎都亮了像。個人比較喜歡張飛,他當時專職殺豬賣酒,比較有錢。黃巾造反後,政府發榜招兵破賊。劉備在那裡看榜後,慨然長嘆,很難過。張飛聽不慣啦,厲聲說他: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你看看人家張飛雖只是個屠夫卻說的多麼的慷慨坦蕩,義正言辭啊。身雖卑微,心繫天下,不愧是個愛國青年。他聽到劉備也是好樣的有志之士,便出錢出力要和劉備共舉大事,毫不吝惜身外之物。然後結識關羽,桃源結義,討賊立功……
張飛沒有大哥劉備的運籌決算,武功也稍遜二哥關羽。他只無怨無悔的追隨兩位哥哥,休戚與共,生死不離。他們救了董卓的一條狗命,董卻對劉備很無禮很勢利,在他單純的眼裡那裡能容下此種鳥人。他很生氣,便要去宰了董卓。有詩讚他:「人情世故古今有,誰識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益德,盡誅世上負心人。」
如果益德這樣的人多一點,是不是「很多人」會倒霉呢。這個社會是不是會變得和諧安寧啊?因為在他嫉惡如仇,粗豪莽撞的單純世界裡,殺個負心人比他殺頭豬還簡單,痛快。
讀罷此章,為張翼德的可愛單純感動。卻也竊感「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的複雜情緒。
三國演義第一章讀後感(二)
東漢末年,由於皇上無能,朝廷腐敗,老百姓怨聲載道。後來終於爆發了農民的起義,天下一片大亂。朝廷為了鎮壓起義農民,下令各地招收新兵。幽州太守劉焉也貼出了招兵買馬的布告。
劉備,字玄德,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靠織草蓆,賣痲鞋維持生活。這天,他看到了招兵告示,想到自己不能為國家出力,不禁嘆氣起來。這時,後面走來一位黑臉大漢,大叫道:「大丈夫為什麼嘆氣呢?」這位黑臉大漢名叫張飛,字翼德,以殺豬賣酒為生,特別願意和英雄好漢交往。劉備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張飛。張飛說自己這兒有點錢,可以拿出來做點事。兩人說話很投機,就到村裡的酒館喝酒去了。
兩人正喝著酒,一個紅臉大漢走進酒店,對店小二喊道:「快拿酒來,我趕著去參軍呢!」這個人名叫關羽,字雲長,因撒謊了家鄉的一個惡霸,一直四處流浪。劉備見關羽不是平常的人,就要請他過來一起喝酒,三人一見如故。劉備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關羽,關於非常高興,於是,在張飛的桃園裡,三個人對天發誓,結拜為生死兄弟。按照年齡,劉備為大哥,關羽是二弟,張飛十三弟。結拜以後,兄弟三人合村裡的年輕人在桃園裡喝起酒來。
過了兩天有兩個商人送個他們一些鐵,馬匹和錢。張飛請人來打造武器。劉備是雙股寶劍,關羽使青龍偃月刀,張飛使丈八蛇矛。這是鄰村的青年陸續有人來報名,就這樣,劉備帶著五百多人投奔太守劉焉。他們打了許多勝仗,劉備後來當上了安喜縣的縣尉。弟兄三人互敬互愛,感情一天比一天深厚。
三國演義第一章讀後感(三)
讀了《三國演義》第一回,張飛、關羽、劉備說:「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我覺得我們現在任與人之間應該遵守承諾,決不可以不做到答應別人的事。
隨著我們日漸長大,有時也總會答應朋友的事,但我們總會不放在心上,只覺得這是朋友的事,耽誤一下沒關係。其實當你對朋友說:「對不起,我忘了。」的時候,朋友心中不僅僅著急,更有氣憤,很有可能不再是朋友了。()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關羽、張飛的確沒有同年同月同日死,或許你會認為他們不遵守諾言,但他們是為了蜀國的事業著想,所以才有了「違約」,我們與他們不同,不再是「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是完成「我包了」等一些自己找來的任務。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為了我們的友誼能更深,為了朋友永遠是朋友,我們一定要把答應朋友的事認真完成,只有這樣,我們朋友間的友情才可以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