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二回讀後感(一)
嬌杏在這一回有了「人上人」的好結局。她是書中第一位女性的結局,體現了作者對女性良好的祝願。丫鬟命運兩濟,後面的女主人兒卻是一個兩個空餘恨。雨村娶了嬌杏,還送了不少禮物給甄家,此時的賈雨村,尚知報恩。
雨村初入官場,恃才侮上,被上司尋個空隙,參他一本,這是官場常見的現象。雨村因此被革,為他日後重入官場時「隨鄉入俗」,亂判葫蘆案鋪墊了心理上的因素。
大凡讀書人,骨子裡都有一個自視甚高的通病,有人受挫後憤然離職,採取「不合作」的態度,有人在挫折中改變初衷,淪為虛情假意,爾虞我詐。每一種遊戲,都有它的遊戲規則,明白自己改變不了遊戲規則,便只好改變自己了。「雨村被參後,心中雖十分慚恨,卻面上全無一點怨色,仍是嘻笑自若。」這種心態是常人難以做得到的,可見是大奸!
有人在官場失意後,憤世嫉俗,而雨村被參後,還力謀鹽政林如海的西賓,成了黛玉的老師,僅僅是因為盤費不繼嗎?他是在製造機會與權貴接近,結交!事實證明,他後來確實是通過林如海重返官場謀得要職。結果是,吃一塹,長一智,做出了過河拆橋之事。
交代完雨村成為黛玉老師的事情後,書中出現了一副對聯: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這兩句,是黑官的心理濃縮:有利可圖,擋不住誘惑,一朝東窗事發,命也不保住了,便想著那怕是回家種田也好啊!這副對聯,在冷子興說榮國府前出現,相當於進入某個城市之前的路碑吧?
「翻過筋斗來的」一說,自然而然的想到唐僧的高徒孫悟空。
榮國府年紀最長,也就是最高統治者是史老太君賈母,是不是作者出於對女性的偏愛?
寶玉出生前,兄賈珠就去世了。黛玉既出於嫡妻,又剋死親弟,從而有機會讀書識字,寶、黛二人一樣命硬,一個克弟,一個克兄!此乃天之作,非人力所能左右。
曹雪芹及其《紅樓夢》,就是我們中華民族不朽靈魂的一部分。與其說他是異步偉大的巨著,不如說它是中國通史。與其說那是寫貴族的生活,不如說是當時時局的真實寫照。從一點點的細節來講,那種語言的魅力體現出來,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塑造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從人物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張一弛。一絲一毫無不張顯出人物的特點,可以說那種語言的敘述找不出一斯破綻。而從中又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發展的問題,具體的癥結,具體的民生國計,無不與此相關聯。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柬書。
前面說都都是前八十回,而後四十回我認為恰恰相反。從中有許多的破綻,例如賈寶玉在前八十回的一回中已經暗示到其是一悲劇人物,而到高鄂的筆下它又成了一個樂於學習又參加考試而考取舉人,從一個頑童到一個好學之人,這中間幾乎沒有什麼銜接,是很令人匪夷所思的。而且在最後又丟下已經懷孕的寶釵出家為僧。而且據說高鄂是因為一個上任的資助,取續寫紅樓的,我認為一個初衷就不那麼純潔的人,並且也沒有理解到曹雪芹的寫的《紅樓夢》。是無法寫好的。再說想像曹雪芹一樣的來刻畫人物是非常難的,不是容易達到的。我看到不如留下這四十回不寫,給人以遐想的空間,還是聽美好的。
紅樓夢第二回讀後感(二)
《紅樓夢》第二回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賈雨村到「智通寺」的事。那青埂峰下的一僧一道已經分頭行動,各自忙著度脫可以度脫的情鬼去了,所以我認為在智通寺煮粥的老僧,便是青埂峰下的那位僧人,是前來度脫賈雨村的。賈雨村在門口看到對聯之時,也曾有過疑惑,卻終不明白這兩句「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是為點醒他而作。對比著想起第一回甄士隱出家前的那一幕,甄士隱「本是有夙慧的」,故聽到了「好了歌」及道士的言論,「心中早已悟徹」。可見能否被度脫,起決定作用的,不是是否有僧道前來度脫,而是內心是否有「夙慧」,正所謂「佛渡有緣人」是也。()
其實賈雨村也非尋常之輩,他能識寶黛二人,能在多年後不忘嬌杏當年的回頭;甄士隱家破後,連岳父都瞧他不起,賈雨村這個外人卻還不忘用錢及物對甄家娘子一謝再謝。我看到這些段落,就覺得賈雨村日後的飛黃騰達都是順理成章的。只是他肉眼凡胎,所見所想都逃不開俗世的紛擾,即使度脫之門已向他敞開,他走進去了也仍會走出來,因為他實在是不智不通。這一點,想來,那老僧也看出來了,所以任憑賈雨村問什麼,只裝聾作啞不作答,任他去沉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