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馮驥才作品讀後感

馮驥才作品讀後感(一)

手捧《少年台灣》,在一字一句中行走。在我看來,這是一本他出版諸多書籍中,讀者認為極其淺顯的書。但是和那些作品比較起來,這一本應該是作家相對珍惜的書。因這是年少時的記憶;其中有聲音、氣味、形狀、色彩、光影。這些在作家的筆下是那樣真實具體又飽滿,還雜糅這位少年內心的成長過程。作家用美學的眼光來描述它。內心的記憶碰觸少年的情懷,才形成一篇篇以「少年」為主的台灣印象和發生時代裡的故事,是一本作家投入情感較深的作品。

行文也自由。對於書中括弧的部分,說來閱讀上有些不習慣,說連貫,也連貫,說不連貫,也不連貫。隨著慢慢的閱讀,也算習慣了作家的這種表達方式。我呢,把括弧置之度外,一氣呵成去讀。因括弧一般都是表示注釋說明,蔣勛先生的則不然,用他自己的解釋是「跳出來時,也許是另外一個人在看這件事,也許是我自己的分裂,或者說是這裡面的某一種斷裂。」說是大膽「玩了」這個部分。在閱讀與寫作上,這一點我還是蠻欣賞的,人能不受約束,由心去表達,在最自然中酣暢寫感受與體會,是一種真我的表達吧!

因聽過《中國美術史》,再讀這本書,就發現他的所說所寫,均含美學特點。除去一些敘述故事的部分,在描寫台灣的各個走過的地方,都含有這樣的美學化散文、詩歌特點。沒有故事情節描寫的台灣地域文化,那是少年心裡對故鄉的理解,甚是覺得這樣的一篇篇行文,更適合朗誦。在頓挫時,你更能體會美感在。而那美感也會滲透你的心裡。如作家自己所言「這不是一本閱讀的書,這本書合起來,就可以背起背包,準備出發了!你,當然就是書中的少年。」你也會體會到作家嗅覺記憶中的故鄉,也體會一下這位孤獨者跟自己對話的妙趣。這不是父親的故鄉福建,這不是母親的故鄉西安,這是少年的故鄉,就是他筆下的台灣,也是他少年時的全部記憶。

這本書,寫作跨度上也很大。從開始寫,到政黨輪替之後停筆,時隔六年之久。那六年的沮喪,再回來「以島嶼的方式看它,那種信仰才是比較具體的。」這是一種蛻變,從中間走了出來,再回到個人身上,再次背起行囊快樂行走。你會在「萬善同歸」中懂得作家「少年台灣」的意義了!那「萬善同歸墳」,那曾經無主的孤魂牽動著作家,有傷懷之感,也有悼念亡靈之嘆,更有自己的一份情懷在裡面!「少年龍桐、少年八里、少年豐山、少年龍坑……」這些都是作者背包行走過的一個個安靜的小鎮和村落,了解那些在島嶼上不善談政治的一些人,以及陪伴自己的成長地方。

少年流浪的旅行,那是歷史思緒里的記憶。十年的心血,今天蔣勛先生頭以花白,但那年少時光里走過的痕跡,依舊如昨,依舊如今。雖然寫的是過去,但是也迎合了此時的心境。

馮驥才作品讀後感(二)

前幾日,我從一位朋友處借得《馮驥才散文》一書,挑燈夜讀,感慨良多。以前,我唯讀過馮先生的《珍珠鳥》,看過改編自馮先生《神鞭》、《三寸金蓮》小說的電影及連環畫,卻還是第一次如此詳盡地領略先生在散文上的造詣。馮先生不但是當代的文學大家,且在繪畫方面也是博大精深的。雖然我沒有機會欣賞到先生的文人畫,但在這些散文中,我卻能時時刻刻感受到文中有畫。先生說:「畫中的線全是一種心跡,因為,唯有線條才是直抒心意的。」那麼,他的文字應如同他畫中的線條了,千姿百態,飽含充沛的情感。閱讀先生的文章,又似乎不僅僅只有畫,還有先生對音樂,對收藏,對民間文藝等諸多藝術、文化的深刻見解和描述。也許正是先生對各類藝術的糅合、融匯,才成為一代大家的吧。

有人說散文是心文,是一個人的心靈軌跡,一個人人生的真實寫照。看了先生的散文就是這種感覺。有時先生娓娓而談,童年舊事、人情世故盡在其中;有時在匆匆一瞥的懵懂青春里幽幽地惆悵;有時在那場毀滅美、掃蕩真誠的運動中反思、憂慮、憤怒;而更多的是在為已逝去和正在逝去的民間文化呼喚吶喊。讀著先生的文字猶如見先生其人,喜怒哀樂,躍然紙上。

既然散文就是寫自己的人生,那麼從先生的文字中便可窺見先生的為人處世及細膩的情感。無論是對一年四季如詩如歌地描繪,還是對身邊事物細緻入微地刻畫,無論是在異國的藝術殿堂里流連忘返,還是對故鄉的眷戀、對師長的追思、對小人物的同情,無不滲透著先生悲天憫人的博大情懷,處處留下了先生對歷史精神的探究,對生命對人生的深深思索。我想先生定是一個大愛之人,愛親人,愛友人,愛對藝術孜孜以求的民間藝人,愛所有為藝術獻身的人們,愛人間一切的美。

洋洋幾十萬言,字字珠璣,最震撼我心的卻是這樣一句:「活著就是創造每一天。」這是先生的肺腑之言,也是他對人生的總結,於我更是一種鞭策和激勵了。這部散文集是插圖珍藏版,其中收錄了有關先生的十八張彌足珍貴的照片:從不諳世事的孩童到意氣勃發的少年、躊躇滿志的青年再到一對伉儷相伴情深;有畫寫交融的生活方式,有為民間文化的奔走。照片與文章互為照應,相得益彰。先生一生的生命軌跡便與斯文斯照一起留存在我的心中了。

馮驥才作品讀後感(三)

讀馮驥才的《花的勇氣》這篇文章之後,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對一切風風雨雨,無論你遇到什麼挫折,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

回想作者初次看到的只是綠色連著綠色的維也納,顯得非常單調。「沒有花的綠地是寂寞的!下次再來,非躲開四月不可!」作者為眼前看到的景色而感到失望。同行的小呂聽到這番話,把他帶到一片非常開闊的草地上,讓他扒開草好好看看,此時作者又非常吃驚,因為他看到的是青草下面藏著密密的小花,它們純潔、嬌孝鮮亮,只比青草矮几厘米,好象只要一使勁,就會齊刷刷地冒出來。

看到這裡,我已經被觸動了。因為這些花兒不是為外面的風吹雨打而膽怯,而是被草壓在下面。但是終有一天頑強的花兒會衝出草叢,特別引人注目。

時間過得飛快,作者馬上就要離開維也納去義大利了,但還未看到這些花兒從草叢中冒出來,此時作者又感到非常遺憾。沒想到,就在作者走的那天,外面濛濛細雨把車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紗簾。隔著車窗,看不清外面,但窗外的顏色明顯變了:一片綠色的維也納此刻變得五彩繽紛,白色、黃色、紫色,在車窗上流動。作者下了車,看到了一片段預告的原野,這正是前幾天那片千萬朵花兒藏身的草地。這景色與前幾天的相比,簡直是改天換地。此刻作者心中感慨萬千。

小小的花兒居然有如此的氣魄,使作者心頭怦然一震,讓他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勇氣。

花都有這樣的勇氣,何況是人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