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街角社會讀後感

街角社會讀後感(一)

《街角社會》是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威廉·富特·懷特的成名之作,是作者以四年的時間對波士頓市的一個義大利貧民區科納維爾進行參與式觀察調研寫出的一部社會學經典著作。作者從一個學者的角度解析了科納維爾的社會結構和行動模式,釐清了整個社會對該區域和人群的混亂認識,給社會改革提供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參考資料

西方學者對於科學研究——即便是人文學科的研究——的認真和嚴謹讓人尊敬。雖然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對於社會科學的研究更多的是採用定性分析方法,近年來以統計分析為主要手段的定量分析法逐漸成為主流,然而無論是定性或是定量,沒有親身參與的調查,它們都不能得到科學的結論。

參與觀察法,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態度。一個出身上層社會的人,卻要委身於貧窮、混亂、暴力的社區里居住四年,學習他們的語言,接觸並接受他們的生活習慣,這本身就是一個偉大的成績。不僅在人文科學研究的社區,探究猛獸生活習性的叢林,戰爭火線的最前沿陣地,都經常出現西方人的身影和鏡頭。親臨一線,深入探究,我們才知道多克作為社團領袖在諾頓幫中如何發揮重要作用,義大利人社區俱樂部的大學生如何走入更高的社會階層。僅僅是在辦公室里擺弄一些數字和曲線,學者就永遠是學者,甚至還有可能會將菠菜的含鐵量點錯一位小數點。

作為一名共青團幹部,《街角社會》首先讓我學習的就是它以人為本的為政哲學、關注基層民生的人文情懷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

胡錦濤總書記在同團中央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和團十六大代表座談時提出,共青團「要大力加強自身建設,堅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力爭使團的基層組織網路覆蓋全體青年,使團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影響全體青年。」近一時期,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和基層工作得到高度重視和大力加強,團中央、團省委通過團幹部駐點、青春燎原計畫等工作平台大力推動基層團工作的開展。雖然對於全團來講,農村、社區、非公企業、青年自組織等基層工作是團工作的薄弱之處,高校團工作橫向來講處於相對領先地位,但這並不意味著高校團工作就不用加強基層工作,相反,現階段高校團工作的薄弱之處同樣在基層,「聯繫青年、服務青年、引領青年、凝聚青年」的團工作宗旨仍然要在基層實現。

我院團的工作開展既要有創新、做品牌,更要打基礎、搭平台,團的活動和工作開展要「凝聚全體學生,服務全體學生,鍛鍊全體學生」,提高工作的覆蓋面和活動的參與率。

我們的基層在團支部,在團員青年,團支部工作開展存在經費不足、力量不足、載體不足、陣地不足等方面的困難,團支部工作影響力往往要弱於班委會,引領青年、凝聚青年的工作職責不能得到很好執行。團員青年在自身成長方面也日益提出更高的要求,他們需要更豐富的學生活動、更高雅的校園文化、更寬廣的創業平台和更自由的成長環境。團委和各分團委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通過參與式調研,將思考的重點放在基層、調研的身影留在基層、工作的效果落在基層,認真了解基層訴求,探索推動團支部工作開展的新載體、新手段。領導喜好不是工作的切入點,「形象工程」不能成為工作的重點,問題和困難不應造成工作的盲點,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將學生的需求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街角社會》之所以能解析清楚科納維爾的社會結構和行動模式,關鍵在於懷特找到了在社區中發揮重要作用的非正式組織諾頓幫,其後的社會改革也必然不能繞開諾頓幫和首領多克,當然更不能一味打壓以求屈服,相反要做好引導和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社會文化的繁榮,青年大學生以情感喜好、興趣愛好、專業偏好等為基礎組建的社團越來越多,開展的活動越來越豐富,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社團,已成為加強基層團工作的重要抓手。

我院的社團數量不是太多,而是偏少;層次不是太高,而是較低;結構不是已完整,而是有待健全。「百團大戰」的盛況還未在我院出現,省級品牌社團還未建成,現階段最活躍的仍是文娛體育類社團,社團僅僅解決了學生的文化「溫飽」需要。無須擔心社團發展影響了學習主業,不必焦慮於社團活動存在安全隱患,初級階段的發展更多的是需要支持,而不是懷疑和打壓。

我院現有社團35個,與名校相比我們差距較大,復旦大學有160多個,北京大學270多個。但與國外高校相比,即便北大也遠遠不及。美國哈佛大學的學生社團有800多家,耶魯大學700多家。國外大學生自主創新能力、溝通實踐能力較強自有其出處。

大力推動社團發展,我們需要增加對社團的政策扶持、資金支持和導師配備,需要指導建立更多的專業社團和公益社團,需要加強對網路社團等自組織的引導,需要調動分院和專任教師更高的積極性,需要爭取學院上下更大的支持。

作為民間色彩更重的實際為半官方的社團,他們與學生的距離更近,對學生的需求更了解,對學生的服務更到位、凝聚更有力,抓住社團,也就抓住了和學生的聯繫。

走進街角社會,我們才能了解街角社會人們的真實想法,了解了它的具體形態我們才知道如何讓它繼續存在或者加以改造。懷特作為一名學者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改造街角社會,但我們應該把這個義務扛在肩上,負重前行。

街角社會讀後感(二)

剛開始選擇《街角社會》這本書,是被它的書名所吸引的,因為我喜歡看的書的類型,比較偏向故事性的、有趣的,而理論性的東西對於我而言比較缺乏吸引力,因此,我決定選擇這本書。《街角社會》這本書主要是對閒蕩於街頭巷尾的義裔青年的生活狀況、非正式組織的內部結構及活動方式,以及他們與周圍社會(主要是非法團伙成員和政治組織)的關係加以觀察,並對這一觀察過程、所獲資料及結論的翔實而生動的記述。

每個繁華或者經濟迅速發展的大城市一角,必然有一片灰色地帶——貧民區。作者就是這樣描述他眼中的科納維爾:神秘、危險、令人憂慮。之前的研究一直把貧民區當做問題區看待,認為這裡是從來都是無序的、鬆散無組織的狀態。然而,《街角社會》透過把貧民區作為一個有組織的社會系統的社區來看待的視角,成功地揭示了貧民區內的非正式組織的內部結構以及活動方式等。同時,這本書最獨特之處是作者懷特是以被研究群體一一街角幫「一員的身分,置身於觀察對象的環境和活動中來進行他的研究的,即實地研究,而且懷特採取的是典型的參與觀察法,就是通過親身與被研究者接觸,從而拿到最真實第一手數據。

當我讀完了這本人類社會學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我覺得作者也很細心,比如作者給他所深入的社區起名科那維爾,就是cornerville音譯過來的,這個單詞是」街角「和」小鎮「的合成詞,正好對應了書名《街角社會》,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細心與努力。書中懷特寫的是有關社會結構和社會人際活動的內容,但是我覺得我從中得到了許多方面的收穫,有的是學習方面,有的是生活方面,受益匪淺。

我很欣賞作者的研究方法——參與觀察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使得作者能夠真正的了解他所要研究的街角的各類人的內心的真實想法。因為不管是誰,要想真正認識真實的科納維爾,都必須對它的社會結構和行動模式有所把握,而想要了解這些,如果採用傳統的調查方法的話,則很可能只是得到一系列數字信息而很難獲得細微而深入的信息;如果採用非參與的觀察,()則很難獲取社區中人們的信任,畢竟很少有人會對一個局外人敞開心扉。所以參與觀察法將是懷特最好的選擇,正因為他與領袖多克的特殊關係,使得多克能夠像作者敞開心扉的介紹有關於街角的一切。正如他自己在書中所說的:」一個人的態度是無法被觀察的,而必須從他的行為來推斷。由於行動可以直接被觀察,並可以像其他科學數據一樣被記錄下來,所以通過研究一個人的行動來了解這個人,是再好不過的辦法了。這種方法不僅提供了有關非正式群體關係的情況,而且為理解個人如何適應其所在的社會提供了一個框架。「所以我覺得這本書的成功首先在於作者選擇了一種正確的研究方法並且全身心的投入到這種研究中。

我覺得懷特的參與觀察法取得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因為他找到了實施這個方法的關鍵,那就是多克。對於任何一個陌生人來說,想要融入到一個社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懷特選擇了多克。因為多克是諾頓幫的領袖,同時他也認識很多其他團體的領袖,由於作者與多克的特殊關係,使得作者很快就得到諾頓幫的成員的認可,並且通過多克還認識了好多其他的人,豐富了作者的研究,所以懷特成功的原因還在於他找到了一座最佳的通往」街角人「心中的橋樑。

書中另一個特點是作者介紹了兩個性質不同的團體,諾頓幫和義大利人社區俱樂部。諾頓幫的主要成員是街角青年,而義大利人社區俱樂部的主要成員是男大學生。在這裡作者從核心的形成標準、決策形成、目標等方面揭示了兩個幫派之間的不同結構。諾頓幫的核心是群體中的行為能力,而義大利人社區俱樂部的核心是大學生們在學校里的學習成績;諾頓幫的決策形成是非正式聯合,大學生群體是議會制度(對此議會制度多克解釋說當通過表決來決定問題是最容易看出誰支持你,誰反對你,想法在舉行表決通過前就爭得大家的意見,獲得結論將表決只當做一種形式,這樣做是一種民主的表現);諾頓幫的目標是改善科納維爾的狀況,大學生們則較為關注個人的發展狀況。

作者還著重的描寫了兩個不同的團體裡成員之間、成員與領袖之間的不同的關係。在諾頓幫里,雖然上至領袖下至基層成員的文化程度都不高,而且每天混在街角,但是他們之間卻有一種相互幫助與理解的感情,對於多克的命令,成員也會幾乎完全遵守,而在義大利人社區俱樂部里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在群體會議中對奇克(大學生社區俱樂部領袖)主張的一些反對、成員們對奇克的抱怨,奇克也總是想控制群體的意見。諾頓幫之間更加注重領導與隨從者之間的相互的兄弟情誼,他們會認為他們之間的關係是平等的,並不認為存在一定的社會階級。相反,在大學生俱樂部里成員對奇克的領導都各有意見,並不像諾頓幫都統一從內心意願上趨向領導,所以我不得不佩服多克的領導力。在大學生俱樂部奇克和其他成員之間會藉助別人往上爬,為了達到自己的利益有時候也會犧牲別人的利益,而在諾頓幫所有的成員都將團體之間的關係看做最重要的東西。從這裡,我也不禁感嘆道,當今社會上像諾頓幫這種以成員關係為重而輕視利益的團體已經很少了,越來越多的人都是注重利益的,而各種的團體也是由利益聯繫起來的。

最後,我覺得給我最大震撼的其實還是作者在書的後面所附的《街角社會》的成書過程,懷特的《街角社會》是他利用三年半的時間運用參與式觀察法寫成的,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作者寫作此書的艱辛歷程。因此,對於我個人來說,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除了書籍本身所記錄的東西外,還有就是作者的研究精神,是何等的偉大。我很慶幸選擇了這本書,正是因為這樣的選擇讓我有了非常多的收穫。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