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者生存讀後感(一)
今天我閱讀了《適者生存》這篇文章。文章雖以「適者生存」為題,但內容和主題都與之相反,十分獨特。全文主要寫了兩個事例,分別描寫了大自然間兩個十分有趣的動物間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過程,緊緊扣住「合作」這個主題,讓我有頗多感悟。
我先為大家粗略介紹一下兩個事例:
一、英國有一種叫做「歐洲藍蝶」的美麗蝴蝶,特別愛和兩種小螞蟻交朋友,簡直就是生死之交。藍蝶在它們的幼蟲階段,腹部分泌出一種小螞蟻非常愛吃的物質,並將螞蟻們請來作為座上賓盡情享受。當然,螞蟻們也知道「禮尚往來」。它們會保護藍蝶在草地上產下的卵塊,並為幼蟲提供充足的食物,冬天還將它們搬入蟻穴禦寒。
二、每到春暖花開的時節,薜荔榕樹的雌花便讓薜荔榕蜂們在其子房產卵,並以其豐盛的汁液和豐腴的養料讓蜂蟲胚胎在花房裡茁壯成長。蜂們當然也不白吃白拿,到了該出手時,縱然拖著滿腹孕卵的臃腫之身,也要為雌株上的雌花傳授花粉,擠死累死也無怨無悔。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樂此不疲。
文章開頭這樣寫道:「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實,不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除了競爭,還有合作,更符合自然規律,更能適應外界環境,更有利於自身的生存與發展。
是啊,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但同時也是一個更加需要合作的社會。作為一個現代人,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競爭與合作是構成人類和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兩股力量,社會生活中有競爭,更有合作。孫中山先生說:「物種以競爭為原則,人類以合作為原則,人類順此原則則昌,不順此原則則亡。」可見,合作是多麼的重要。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人多智慧多,只要善於合作,去發揮合作和整體的力量,就能想出辦法,取得成功。成功的人善於合作,因為誰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島。日本人流行這樣一句話:一個中國人可以幹得過一個日本人,但三個中國人卻乾不過三個日本人。這句話雖然是說中國人有個人競爭和成功的能力,但是不善於集體協作。就拿國家男排、男籃、男足等隊來說:論高度,我們比日韓隊員高得多;論集訓時間,我們也在他們之上。為什麼在一些關鍵的比賽上,我們卻往往輸給日韓呢?重要原因之一是他們發揮了合作精神,至少合作得比我們好。可見,無論做什麼事,對於善於合作的人來說,都可以在雙方共同的努力下取得成功。
大江南北流行的一句話:眾人划槳開大船。大家不會忘記1998年的那場特大洪災吧!事實證明,這場特殊戰役的勝利,需要全體抗洪官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終在我們民族的脊樑上築起一道不倒的抗洪長城。
大家更不會忘記2003年「非典」肆虐的時候吧?正是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眾志成城,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所以,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證明了「合作更能促進文明進步」嗎?
讓我們回到文章中來,倘若藍蝶幼蟲不能慷慨地為螞蟻提供蜜露,這種小螞蟻就不可能生存;同時,沒有螞蟻對藍蝶卵塊及其幼蟲的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藍蝶的翩翩倩影也很難出現在暖春的晴空裡。薜荔榕樹的雄株盡一切努力為蜂們提供培育後代的優良場所;而蜂們也不惜一切代價,哪怕付出一部分種群的生命也要讓荔枝榕樹「續上香火」。
再想想我們,在平日裡,在生活中不是處處有合作嗎。比如體育競技中的拔河比賽,只要我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團結合作,眾志成城,就會取得勝利。可見團結合作多麼重要。
合作,即融洽,即和諧。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相互鬥爭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則總是互惠互利,共勝雙贏。
讓我們團結起來,相互合作,相信勝利是屬於我們的!
適者生存讀後感(二)
「試問誰能在百萬大軍被砍到只剩四五千人時還能笑得出來?」——引自《適者生存》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個簡單的道理早已在數百年前就被寫進各類書籍,而西方的學者達爾文在中世紀正式把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著書立作,將一切的鮮血與生命埋沒在了理性的思維之中。
說到這,就不得不說一說《物種起源》對中國的影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新文化運動中的改名熱潮了。
胡適先生的名就出自這裡,為什麼先生選擇「適」字呢?因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八個文字中與人類自身有關的,可以用行動去改變的就是這個「適」字了。
於是國外有了基督教,有了資本主義,國內有了道教、佛教,厚黑學等。國外的事與我們聯繫不大,暫且不提,單說國內。
上至三皇五帝之前及到盤古開天地,任何一種學說、假設皆是以天道命運之說為主,孔子的儒學強調天道倫常,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大儒,老子一篇《道德經》引發了人們對於仙界的幻想,從此,煉丹、煉器,講究逆天而行的修道士、修魔士層出不窮,至今仍是人們的無限悵往。佛門密宗和顯宗顯然更是固執,強調先世今生,因果輪迴。
其實,從這些神話傳說乃至當時著書成冊,從中都可以找出一些人們的思想,而《適者生存》這本書顯然是已得其精髓了。
簡而言之,對待人生,你就要做到笑、戒、義。
何謂笑,言明便是一種樂觀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個人認為,三國時的曹操是其中做的最出色的。莫要提什麼所謂的厚黑學,臉皮厚就天下無敵了,心腸黑就萬事大吉了,那是做夢,俗話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厚他更厚,你黑他更黑,所以關鍵還是要從提高自身的素質做起,看人家曹操,袁紹二十萬大軍步步緊逼,不是還能微笑著和關羽在山坡上打賭,赤壁那兒一把火把自己百萬大軍燒得只余幾千不還是三次大笑,全身而退,青山不改,綠水常流嘛,相比之下劉備劉皇叔就差點了,雖說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但出並非沒有日後東山再起的機會,可他就抗不住,在白帝城吐血倒地,一病不起,嗚呼哀哉了。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有抱負,胸懷大志之士,樂觀的心態是必不可少的。
戒,什麼是戒?佛教的密顯兩宗都有提過人有三大戒,不過是說法不同罷了。人有哪三大戒呢?一戒痴,二戒貪,三戒嗔。一個成功的人背後都有一個強大的動力支撐,而人類的動力就是欲望,沒有欲望就沒有前進,但是一旦人陷入這貪、嗔、痴三大欲望之中,那麼成功就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了。
義,分大義和小義,當兩者有衝突時,取大義而舍小義。人的一生中一定會有朋友,無論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你自己的力量總是弱小的,這時候,就需要別人的幫助了,當你陷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時,不妨把後背靠在可以信任的朋友身上,專心應對眼前的危機。義,可以說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信,忠等等一切的品質都脫胎於義,而一個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品德就是義。
愛因斯坦晚年時有許多人去拜會他,祝賀他發現了核能,他卻苦著臉說:「這也包括核武器。」一個人縱使是個奇才,一個不可多得的超級人才,如果在外敵入侵面前,他沒有民族大義,在歷史上也只會是一個更壞的漢奸,能力越大,反言之危險也就越大。
《適者生存》一書舉出的種種事例生動的詮釋了這一真理,並且提出了一些寶貴的意見供人們參考,細讀之下,回味無窮,發人深省……
適者生存讀後感(三)
今天,我讀了一片叫適者生存的文章,它主要是講,有一種長嘴鳥和一種短嘴鳥。他們靠吃一種叫蒺藜果的食物為生,可是這種食物很快被吃完了,有一些鳥被餓死了。短嘴鳥為了生存只好去海里捕魚,慢慢的習慣了,短嘴鳥便活了下來。而那些長嘴鳥因為蒺藜果的消失,也消失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適者生存,永遠是自然進化的規律。如果你不去適應環境,而讓環境去適應你。那麼,你就像那些長嘴鳥一樣被自然界淘汰。所以,我們要向那些短嘴鳥,它讓自己變成了適應環境的「鷹」。由此我想起了個故事,一個富翁因為破產帶著他的家人去了鄉下,他們住慣了豪宅,嫌棄鄉下人老土,髒……實在受不了苦,在吃完最後一口糧食全家便服毒自殺了,正如那個不去適應的長嘴鳥,如果他去適應環境現在也可能過得很好呢!
適者生存,只有適應得了環境得人,才能更好的生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