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六年級五單元讀後感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有的人寧願做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每一次讀臧克家的《有的人》,我腦海中都會浮現出那張帶著傲氣與智慧的面孔——魯迅先生。

不知何時起,我對魯迅先生便始終充滿著敬仰之情,也許是他那始終如一的愛國之心,也許是他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絕唱。

年少的他在日本求醫時,起初懷著「醫治國民被疾病占據的軀體」的志向,努力鑽研。然而當他看到同行的國人竟然對電影中的中國人被殺而歡呼高喊「萬歲」時,他突然清醒了,他清醒地認識到「醫治國民的精神思想更比醫治國民的痛苦軀體重要」,於是,他帶著失望、悲憤和責任告別了那個正直嚴格、平等博愛的藤野先生。從此,原本在他手中應是一把鋒銳的手術刀卻變成了一枝蒼勁有力鐫刻山河的筆。

魯迅從為國求醫輾轉到棄醫從文,無一不呈現出他強烈的愛國之心,他的解剖學無一不為後來的他進行思想上的高度解剖。他敢於寫出被世人輿論的文字,他敢於為了苦難深重的民眾與反動政府作激烈的交鋒,他敢於拍案而起嚴厲控訴幾千年來封建統治的罪惡……他所做的一切,無一不是為當時的人民支撐起一片思想上的蔚藍天空!

他的一支筆,一個信念,對當時的人民、社會乃至全中國都有著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後來,無數個「我」讀到這個人物時都倍感衝動,他在「我」心中形成了一種堅不可摧的力量。也許我永遠無法把這個影響時代的偉人讀透,但對他的信仰尊崇卻始終不會動搖。

我堅信先生的文字能永遠敲震世人的靈魂,我堅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絕唱能流芳百世!

六年級五單元讀後感(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後感

魯迅先生,一位優秀的作家,不久前,我讀了周曄寫的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其中,魯迅先生教育作者讀書要的嚴謹認真,這一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作者與魯迅先生談《水滸傳》,由於作者沒有認真讀書中的內容,被伯父用這句話批評了。他說:「哈哈,還是我的認性好!」經過這件事以後,作者讀書變得認真多了。

看到這,我不禁想起了我親身經歷過的一件事。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在讀書的時候總是把字讀顛倒過來。比如,我會把「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讀成「夕陽無限好,是只近黃昏」,等等。那天,媽媽讓我給她講一講《呼蘭河傳》,我胸有成竹地拿出書,大聲地讀了起來,「《呼蘭傳河》是中國近代著名女作家蕭紅的代表作……」還沒我等讀完,媽媽笑著說:「樂樂,你可真是一位大『做詞家呀』!連喜歡的蕭紅也不放過,她如果知道你把她嘔心歷血寫成的書改了名,一定會被你氣得活過來了。」聽了這話,我的臉一下子就紅了,恨不得找條地縫鑽進去,因為這話實在是太難以入耳了。

從那以後,我暗下決心,讀字時一定仔細,再也沒丟字、落字,將字讀顛倒了。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我終於做到了。

六年級五單元讀後感(三)《少年閏土讀後感

今天,我學了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與閏土相識了,閏土向我講起自己在海邊的經歷,讓「我」很是欽佩,可是後來,閏土要回到自己的家鄉去,我們兩個難捨難分。「我」與閏土在以後的幾次互相托帶禮物中,彼此的友誼在這裡得到延續。()

讀罷本文,我對魯迅和閏土之間的美好情感深深感動。同時,魯迅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閏土農村生活的嚮往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文也明確的告訴我們:既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也要像閏土一樣投身自然,獲得更多的切身體驗。在這篇文章中,多次體現了魯迅的這種感受:「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裡高牆上四角的天空…」這句話充分寫出了魯迅的感慨。同樣,也寫出了我的心聲。同學們整天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每天只來往於學校和家庭之間,生活天地如此狹小,與見多識廣的閏土比起來,我們簡直如井底之蛙。也許,當閏土正在雪地捕鳥時,而我卻埋頭無盡的作業中;也許,當閏土在看瓜刺猹時,我卻早已進入夢鄉;也許,當閏土在海邊看跳魚時,應該和夥伴玩耍的我卻有在舞文弄墨……由此可見,我們的生活是何等單調、乏味。文中魯迅還寫道,「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這些事魯迅都不曾遇見,讓他感到無比新鮮,但在閏土眼中,確實何等平常。所有這些趣事,都使魯迅和閏土的情誼愈加深厚,並使他們不願分離。

少年閏土,你聰明、純真、樸實,給了少年魯迅無數的知識和樂趣,我也要像你那樣珍惜友情,親身實踐,投身自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迎接挑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