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讀完《草房子》和《青銅葵花》,我久久回不過神來,被書中的情節震撼著。
《草房子》一書講了校長的兒子桑桑到油痲地國小學習知識時發生的一個個平常而又動人的故事。在學校里,秦大奶奶本不喜歡孩子,不喜歡國小,但她還是無怨無悔地以差點犧牲生命為代價救了一個孩子。第二次,她又永遠躺在水中,只是為了救一個南瓜。作者也許遇到過像她這樣的好人才寫出來的。
這本書中的語言幽默風趣,書中有一個比喻是:桑桑仿佛是一枚棗子,被人有滋有味地吃了肉,現在成了一枚無用的棗核被人唾棄在地上。這句話淋漓盡致地表示出當時的情景和桑桑失望的心情,一箭雙鵰!
《青銅葵花》講了女孩葵花先喪母后喪父,又被青銅家——一個貧苦家庭收養,大家十分善良,但那只是一個小村裡的小人家,有了葵花後日子更苦了。大家遇到了許多苦難,但都樂觀應對,都挺了過去。
書中的比喻十分精妙,例如,把青銅家比作一輛破馬車——雖破,走得慢,但也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真是唯妙唯肖!
如果說書是精神食糧,曹文軒的作品就是精神麵包,讓人有無限的聯想……
名家名作的讀後感(二)魯迅散文《雪》讀後感
魯迅的作品,磅礴大氣,讀來令人回味不盡。關於雪的文章,本人也讀過一些,卻唯獨魯迅先生的這篇文章,令我難忘。
在《雪》中,魯迅先生為我們描繪了一副孩子堆雪人的圖畫,親切、逼真,富有情趣,充滿了詩情畫意和浪漫情調。感覺冬天又已來臨,但又不是冬天,分明是春天,不然怎麼會有蜜蜂,甚至蝴蝶·雪——既然是開在冬天裡的花,——應該有蜜蜂和蝴蝶前來光顧的。
作者讚美江南的雪,用了六個字,「滋潤美艷之至」,我沒去過江南,沒見過江南的雪,總覺得這是在讚美江南的女子吧?暖國的雨向來就變不成雪,而江南的雪,美則美矣,轉瞬即逝,令人悵然若失。獨有北國的雪,受到詩人的推崇和青睞。她冰冷,堅硬,孤傲,美麗,寫盡了雪的神韻。魯迅先生筆下的北國之雪,本是象徵著北方無數革命先烈和英雄,他們「永遠如粉、如沙,包藏著火焰,在太空裡旋轉,升騰,閃爍」,給人以力量,催人奮進。意在喚醒人們心底深處的那種不屈的精神和鬥志,自強不息,努力進取!
不錯,北國的雪,冰冷,堅硬,孤傲,美麗,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名家名作的讀後感(三)《名人傳》讀後感
《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義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裡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
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
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麼還能成功呢?為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
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最後,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夠記住貝多芬,並像貝多芬那樣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