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特種兵讀後感(一)
去年,我在鄰居哥哥家看到了一部小說——《少年特種兵》。隨手拿來看看,就愛不釋手了,我被主人公的奇特經歷深深吸引。
《少年特種兵》是作者以第一人稱方式寫的軍事題材的特種兵成長的故事。主人公張知漁自幼接受爺爺的殘酷訓練,練就一身本領。長大後,他參加少年特種兵,和其他學員共113人開始了長達9個月的「地獄式軍訓」。在軍訓中,他們首先進行了15公里的考驗跑,三分之一的人沒挺過來。接著的體能訓練才真正讓人叫苦不迭。早晨跑三公里,吃完早餐後做一千個伏地挺身、一千個舉槍跳蹲、一千個仰臥起坐,晚飯前再跑四公里。然後是射擊訓練,翻越三百米障礙……最後學習叢林生存技能:捕殺蛇鼠,在雨林靜臥5小時。訓練結束時,原來的113名學員變成了31名。張知漁還在嗎?當然還在。他憑什麼還在呢?憑爺爺給他打下的基礎,憑他的堅持不懈。張知漁不只還在,還小有成就,成了一名特種兵中尉。這真應了一句古話:堅持就是勝利!
張知漁雖然離我的生活很遠,可他堅持不懈的精神,卻深深地印入我的腦海。其實,這種堅持,從來都不陌生。《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里的父親和兒子,在美國洛杉磯的大地震里,就是因為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和永不放棄的力量才最終獲救的。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的血液里就流淌著堅持不懈的美德。「水滴石穿」是堅持不懈的結果,「鐵杵磨成針」也是堅持不懈的結果。
回想自己,我不禁為自己做事的不能堅持而感到汗顏。比如科學觀察日記,總是只有三分鐘熱度。剛開始幾天寫得又具體又仔細,慢慢地就變得越來越簡短,越來越粗糙,寫了多次也沒有成功。《少年特種兵》中張知漁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勇氣,讓我無地自容, 如今,當我對科學觀察日記產生厭惡之情時,我就想到了張知漁的堅持;當我練習唱歌練到疲憊不堪時,我也會想到張知漁的堅持;當我遇到數學難題解不出來想放棄時,我更是想到張知漁的堅持……漸漸地,我不再害怕科學觀察日記;漸漸地,我喜歡上了唱歌;漸漸地,我碰到數學難題解不出來死不罷休……就這樣,各種各樣優異的成績也來到了我的生活里。
少年張知漁,讓我懂得了堅持就是勝利,更是給我的生活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我想,只要學會堅持,我也會成為生活中的特種兵!
少年特種兵讀後感(二)
書,是人的精神食糧。讀到一本能讓自己感觸頗深的書,那就是一件再好不過的事情。今天,我有幸讀到一本叫《少年特種兵》的書,它讓我懂得了團結的重要性。《少年特種兵》寫的是特種兵小隊D小隊的隊員們與其它小隊,在長達半年的艱苦訓練里所發生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非《紅藍對抗》莫屬了。故事是講D小隊代表的藍軍與其它8個小隊所代表的紅軍進行軍事演習。
D小隊在一比八的明顯劣勢下,在一周的時間內,全殲了紅軍。他們除了指揮官的神機妙算外,還有一個取勝的原因,那就是團結。讀了這本書,我終於懂得了團結的重要性。1937年,日本的法西斯軍隊發動了7。7盧溝橋事變,開始了大規模的侵華戰爭。在此國難當頭的危急時刻,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經過8年的艱苦抗戰,終於把日本軍隊打回東洋老家了。如果沒有昔日的團結,哪會有我們的今天幸福生活?前秦苻堅野心勃勃,於公元383年,親率80萬大軍揮師南下,攻打東晉,一路所向披靡。由於自大,吃了一個小敗仗,苻堅很生氣,要在護城河畔與晉軍決一死戰。
晉軍大將謝石派使者說,讓秦軍退幾里,在護城河外交戰。苻堅一聽,打算在晉軍上岸未站穩陣腳時突襲,就同意了。本來戰略是對的,但是手下們剛打了敗仗,誤以為要撤軍,就顧著自己逃命,也不團結了,終於,軍心不穩的秦軍被僅有8萬的晉軍給打敗了。可見,團結一致在軍事上也是很重要的。
「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每人也要做一根柴火,雖然只能燒一點點,但要是我們能團結起來,燒起來的便是熊熊烈火。要學習特種兵們團結的精神。團結起來吧!團結的力量是無堅不摧的。
少年特種兵讀後感(三)
特種兵在人們看來都是強大威武,機智勇敢的年輕叔叔,但在《少年特種兵》這本書中我看到的是跟我們年齡相仿的特種兵對敵的場面。
《少年特種兵》是本少年軍事類的懸疑小說。這本書主要講了007號影子雨帶領著d小隊跟神密隊伍交手的過程,最後凱旋而歸。
《少年特種兵》人物眾多,我最敬佩的是007號影子魚因為他機智,勇敢,身手矯健,最可貴的是他擁有臨危不亂的品質。在迷路時,他通過種種方法為d小隊脫困;他在面臨死亡時依舊機智反抗;他在彈盡糧絕時,沉穩冷靜地帶領d小隊返回基地。他是如此的臨危不亂。()
影子魚是小說中的人物,他的品質令我崇拜,在生活中都有許多面對緊急情況毫不畏懼的例子。法國一孕婦在一天晚上,她的肚子傳來一陣劇痛,是新生兒迫不及待地要來到這個世上,她在不停地哀嚎,五歲的兒子並沒有慌張,而是來到母親身邊,在母親的指揮下把弟弟接生了。
影子魚和五歲小男孩遇到緊急情況都沒有慌張。相比之下,我相差甚遠,我一遇到緊急情況就會驚慌失措,不但浪費時間,而且對事情的處理沒起到任何幫助。現在我明白了,只有那些鎮定的人,才能熬過黑暗,迎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