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被狐狸騙一次讀後感(一)
讀過《再被狐狸騙一次》後,我徹底改變了對狐狸的看法,反而,對狐狸產生了由衷的佩服和欣賞:我敬佩它們的勇氣,敬佩它們心底那種與生俱來的愛;我欣賞它們聰慧的頭腦,欣賞它們遇到困難永不放棄的精神。
有一天,作者買了一隻雞準備晚上熬雞湯,突然他看見一隻公狐正在垂死掙扎:它口吐白沫,狐毛恣張,肩胛抽搐,似乎中了毒。不管誰看到一隻苟延殘喘的狐狸,都會想要前去擒捉,作者沈石溪也是同樣。所以他將手中的雞擱放在身旁的一棵芭蕉樹下,為了防止雞跑掉,就用細痲繩綁著雞的腿和翅膀。然後作者便向那隻奄奄一息的狐狸走去,到亂石灘時,他舉起褲帶圈剛要往狐狸的脖頸套去,狐狸就痲利的從作者的眼皮底下竄出去,這簡直就是驚屍還魂,下了他一大跳,也同時嚇了我一大跳,就在這時,作者回頭望去,目瞪口呆:一隻母狐狸正在啃咬著他的雞,而雞卻喪失了反抗和逃跑的能力,對母狐狸來說,簡直就是瓮中捉鱉,容易極了。就這樣作者被這兩隻狐狸聲東擊西的把戲玩得團團轉,也「丟」了一隻雞。
過了幾個月後,作者去古河道砍柴,又看到了那兩隻狐狸。那隻公狐看到作者就逃,但重重的跌了一跤,剛走了一步,就大聲哀嚎起來,看來是崴了後腿,身體東倒西歪站不穩,只要他提著柴刀走過去,很容易也很輕鬆地就能剁掉它的腦袋。但作者以為它是故伎重演,要引誘他去捉它,他偏不去。過了一會兒,作者才明白公狐狸的真正目的:公狐是想把他注意力吸引到它的身上去,好讓母狐狸把一隻只小狐狸轉移到安全的灌木叢去。雖然作者識破了狐狸的詭計,卻甘願再次受騙,陪著狐狸把戲演到最後。公狐狸聽到從灌木叢中傳來母狐的叫聲後,公狐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仿佛做了一件非常偉大的事,它突然栽倒在地,再也沒有起來。它死了――因為血流得太多。
母愛偉大,父愛也同樣偉大!即使是動物,它們也會為了家人的安危而不惜失去性命,這是多麼偉大的真情啊!在這份真情面前,竟讓我們人類覺得卑微與渺小!
再被狐狸騙一次讀後感(二)
那天,我和媽媽從圖書館借來了這本書,第一章就令我十分感動。
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個年輕人被一對狡猾的狐狸夫妻,騙去了一隻,剛從集市上買來的雞。可過了幾天,年輕人上山砍柴時,又遇見了那對狐狸夫妻。公狐狸為了讓母狐狸能帶著小狐狸安全轉移,竟然不惜咬斷自己的腿,想把年輕人引開。看著鮮血淋漓的公狐狸,年輕人雖然識破了他的詭計,卻甘願再次受騙……
這本書在說年親人善良的同時,向我們展現了狐狸的狡猾,可也讓我們可到了,狐狸的另一面,對家人的呵護,寧願犧牲自己,也要保證家人的生命安全。
在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吶。在汶川地震時,爸爸媽媽用身體擋住塌下來的牆,卻為孩子的生存撐起「一片天空」。我深深地感受了父愛與母愛,孩子受到傷害或危險最著急的也是父母。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
再被狐狸騙一次讀後感(三)
近幾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再被狐狸騙一次》。這本書是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本書主要講了沈石溪出去打獵,反而被狐狸捉弄了一回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瞎眼狐清窩」。紅狐都有清窩的習慣。所謂清窩,就是成年狐將滿一歲半的小狐用暴力從窩巢驅趕出去,強迫它們離開家。一歲半的小狐獨立生活的能力還不高強,一夜之間由父母疼愛的寵兒變成無依無靠漂泊天涯的流浪兒,有的找不到能遮風擋雨躲避天敵的合適的窩,有的沒本事獵到足夠維持生計的食物,饑寒交迫,很快就夭折了。有一隻瞎眼的母紅狐,靠家裡的僅僅一個孩子找食吃,我和沈石溪的想法一樣,這隻母狐不會清窩的。但出乎預料的是這隻母狐還是忍痛將小狐趕出窩去,小狐被清窩後,也知道母親捕不了獵,捉了四隻小倉鼠給母親,可母親到死都不吃,像是有毒的誘餌。後來,一位著名動物學家最新出版的一本研究紅狐生態習性的專著,裡面寫道:狐清窩,是因為不讓小狐成為廢物,統計數字表明:倘若一歲半的小狐繼續留在母狐身邊,就會造成永遠無法補救的性格缺陷。讀到這裡我懂了,原來那隻母狐是為了她的孩子不變成一個無用之人才這樣。這不由地讓我想到現在有許多人很懶惰,常常什麼事都依靠父母;而有些父母也為了孩子能更好的學習,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做,使孩子地動手能力大大下降。以致成年之後,都不知道該怎樣洗衣服、怎樣燒飯……我想這些父母真應該向母狐好好學習才是。()
好一隻讓人敬佩的母狐,好一個偉大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