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優秀讀後感(一)
讀完《魯班學藝》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魯班那刻苦學習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所感動。這篇文章通過記敘魯班辭別父母,千里迢迢,歷盡艱難困苦,到終南山拜師學藝的經過,來教育我們只有勤奮好學、吃苦耐勞、不怕困難,才能學到真正的本領。
我覺得魯班有兩點值得學習:一方面是魯班學藝的時候,非常刻苦。當師傅收他作徒弟以後,他全神貫注、廢寢忘食地去學。我們是小學生,即將升入國中,只有現在打好基礎,將來才能在祖國的建設事業中貢獻出更多的力量。在學習中,我就是要學習魯班這種精神。學習,只能是一心一意地學,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以為自己有點小聰明,就不勤奮學習。
另一方面是要學習魯班那種不怕困難,決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我們班的羅怡城與鍾文越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他倆先後去書法室練毛筆字,在眾多的學生中,他倆也不算個著名人物,羅怡城本來練得很好。但他自以為是,書法老師罵了幾次,就灰溜溜走了,從此不再踏入書法室半步。鍾文越,不明事理,見朋友離去,自己也收拾筆墨,告老還鄉。唉,我真為他倆感到慚愧啊!
同時,我又想到了自己的學習。如果再碰到困難,我不能像他倆那樣自暴自棄,應該要迎難而上!困難像彈簧,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要學習魯班,遇到困難,想辦法克服。
中學生優秀讀後感(二)
在這個假期里,我讀了一個叫做《深刻的教育》的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基礎不好的作者在六年級遇到了黃老師。一次黃老師給他一本陳舊的基礎習題讓他做,他無心做,後來黃老師檢查他便空空上交,老師怒了批評了他,從此老師嚴厲教育他,他的成績稍好了老師又轉為鼓勵他,作者感謝老師的故事。
讀後,我思緒萬千,作者之前對於老師給的習題態度是不對的,但是,後來在老師的嚴厲之下做了習題,對於作者不及格的題也是耐心讓作者重做,等待他。從這裡我感受到了老師無私的愛,對於這種愛,作者也是對自己之前的做法心有愧疚的,這種師生之間的默契是令人感動的。可是再一細想我們生活中對於老師罰我們做作業、抄卷子、做習題,哪一次不是多有抱怨?可成績下來自己進步了往往不是感謝老師。不說別人,我有一次做作業不認真結果被罰重做,心中也是不甘的,可那次考試成績一下來,那個之前我在本子上粗心做錯的題在試卷上卻對了,我往往覺得那是理所應當,誰又會去想到我們的老師呢?
讀了這篇文章,我們再想想自己之前的心思,自己之前的抱怨,老師罰我們多做多讀是因為想幫我們補上自己不足的方面,或許我們每一次考試中的一分或者更多都是從老師的這種方式里無意中得到的。我們不但不感謝老師反而反之抱怨。再細想,老師為什麼讓我們做?為了他們自己多改一份作業?為他們自己多一份操勞?答案肯定不是的,唯一的答案便是為了我們好,為了我們的學習,我們怎麼能以敷衍了之的心情來「回報」老師呢?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人出此句不僅是要表達學生對老師的尊敬,更是表現出了老師對自己的學生父母般的愛啊!不要在老師對我們費盡心血的同時傷了老師的心,少恨習題一點,多愛老師一分!
中學生優秀讀後感(三)
每讀完這篇文章,心中總要憧憬好一會兒,時間也似乎是停留了,停留在了那美好的童年時光……
這是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寫的是魯迅童年的生活和學習,回憶中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並不是簡單的勾勒,卻也沒有濃濃的筆墨,而是流露著童年的快樂,甚是打動人心。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這些景色,不僅讓魯迅回味,更讓我心動。我想魯迅的童年,是多麼快樂,多麼幸福,甚至有點懷疑魯迅童心未泯。而當魯迅上學後,也並非不快樂,而讓人覺得是另一種趣味。「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這是魯迅的話,讓人看了,先是一笑。並不是笑魯迅的無知,而是對他求知的肯定和讚賞吧,再者是一思,那就是對「怪哉」的思慮了。能讓人深入其境地去感受這篇文章,我覺得是最大的成功。()
魯迅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是年過半百,可其中流露的感情,是那麼真摯,仿佛就在眼前,看在眼裡,刻在心裡。我想,這不只是因為實有其事,更重的是魯迅對童年的懷戀和憧憬。
撲蝴蝶、捉鳴蟬、采荷蓮……這是誰沒有的童年?課堂開小差、收藏愛書、問一些無厘頭的問題……又有誰的童年沒經歷過呢?可是,又有多少童年留在心底?又有多少童年被遺忘?童年,留不住,最後只灑落在記憶的長河上。
人生固然是美好的,可怎樣去感受,怎麼去理解這些美好呢?文章雖然沒有提到任何的觀念,可是卻不禁讓人深思,對童年的深思,對人生的深思。或是記憶,或是懷戀,總是美好的,就算是曾經瑕疵。悠悠童年,承載著太多的美好和思念,我們真應當去好好感受。
我再次拿起了《朝花夕拾》,讀起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像是走進了百草園,走進了三味書屋,走進了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