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韓寒的青春讀後感

讀韓寒的青春讀後感(一)

讀了韓寒同志的《青春》,對韓寒有了全新的認識。還記得在青春懵懂的歲月里,「韓寒」對於我來說,是我們80後那一代人中一個特立獨行的符號。

我所知道的他因考試不及格留級而最終主動退學;也是他,中學時代發表了個人小說《三重門》……這樣的一個「神人」在我們這代人中口耳相傳,對於他的作品也是頂禮膜拜。在這個一切以標準化制度為模板的教育體制中,他理所當然地被視為「異類」,是標準化流水線以外的產品。

在我模糊的記憶中似乎讀過他的《三重門》,但是對於這部作品印象不深。而如今當捧起他的雜文《青春》時,不禁被他文章中不拘一格的文筆與富有想像力的表達所感染。他的雜文比小說更佳,或許是雜文這種形式使得他的觀點更易表達,情感更易釋放。

我想這就是雜文的魅力,它使得人們在一個沒有太多藩籬的空間中可以以「自我」為本體進行較為自由的表達。但是在自由的表達中如何把自我的觀點進行透徹的闡釋這是不容易的,韓寒無疑做到了這點。

讀韓寒的青春讀後感(二)

人們常常將韓寒文字裡的諷刺與魯迅先生放在一起,這不禁使人聯想到「戰鬥士」的形象。但是他的諷刺里多了一絲幽默,多了一些看客的心態。他在記錄,他在體驗,只是在看客的記錄中發了一些無傷大雅的牢騷。這些牢騷或動人,或詼諧,或激昂,就這樣一路前行,一路記載,最終結集成冊。

《青春》這一冊中,他的特有表達可謂發揮到淋漓盡致。這一冊是一系列小雜文的集合,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他自然不用去考慮完整的情節布置,故事的人物設計,整個故事的張力等等。他的插科打諢,詼諧反諷遍地皆是,讀起來還真如一支前行的部隊一路高歌,坦蕩而行。就一個字形容「爽」!

對於國人抵制家樂福的舉動,他用到了「愛國難耐」、「義憤填膺」;對於兒童行乞,他用到了「兒女繞膝」,這些詞語使人發笑,但是笑過後又有些許沉重。因為初始你會覺得這些詞語用的貼切生動,而後又會覺得與其說貼切還不如說是赤裸裸的表達。

這樣的表達就如同裹在棉裡的針,如果你對事件本身看的透徹,你會覺得好笑,但更覺悲慟。是諷刺幽默嗎?我覺得更多的也是一種沉痛之感,一種無力之感,以及一種衝破天際的吶喊不得而堵塞在喉部的嗚呼聲。

在他整本文集中,這種嗚呼聲時常環繞左右。他在表述「通貨膨脹」時是這樣表達:「不過通過乞討者,我知道最近的確通貨膨脹了,幾年前給一塊錢和現在給一塊錢,得到的回饋眼神都不同了。」犀利透徹如此,可謂筆鋒尖銳,一針見血。

讀韓寒的青春讀後感(三)

看著一路走來的韓寒,發現他正在一路長大。從一初的所謂的冷眼看世界,到現在責任的社會青年,不難看出,韓寒真的長大了。

《青春》,或正是他長大的一個代表吧。書中記錄了韓寒一年多在部落格上寫的雜文,那是一直走路的辛苦和對現實醜惡面淋漓盡致的批判。書中寫了許多對於當時時事的感想與看法。首篇「青春」便是當年鬧的沸沸揚揚的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誰說韓寒冷眼,這是一種對於社會莫大的關心與責任。有時候,這個世界就這樣:你想說,有人不讓你說,你說多了,有人卻說你是假的。

「這些年輕人是無解的,多麼可悲的事情,本應該在心中的熱血,它卻塗在了地上。」

從開始單純的關注學校、教育,到現在的社會,韓寒一路走著,一直在路上。青春,多麼美好可愛的人生階段,只憑聽也能讓人平添幾分遐想,可是,有些人卻把它浪費在了成長的路上。韓寒以青春命名或許也是紀念自己已逝的青春時代吧。畢竟當年的韓少慢慢的變為了韓老,而今也是而立之年,是個做了父親的人了。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一個人輕狂的青春或許也該有個結束了,讓自己成長的腳步歇一歇,有些累了。

「所以我們在文學作品和歌詞裡經常看見一句話,那就是讓心去流浪,當然身體還在城市裡交房貸。」

現實與理想總是隔著許多讓人躊躇的東西,()青春的我們經常做著現實不了卻又不捨得放棄的夢。夢裡的自己是孤傲寂寞的,至少心靈上總不願讓別人參與。那是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夢,夢很美就像青春。漸漸的現實越來越的逼近,把自己的夢映襯的那麼廉價,甚至一文不值,那時的我們是否還會如當初般執拗的追尋自己的夢呢?有時候,現實的殘酷不是讓你一無所有,而是讓你直接死在了想擁有的路上。

「這裡你沒有末路,你從不孤獨。」其實青春也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孤獨,就算我們不可一世的不願靠近這個世界,但我們還是有很多同路人,他們陪我們哭,陪我們笑,陪我們寫著自己內心的文字,陪我們叛逆的做著膚淺的掙扎,陪我們自以為的反抗著這個世界---,這就是青春,有著很多很多的同路人走在一同長大的路上。

韓寒走了過來,他以自己的實際探著未知的路,他說,「我從來就不覺得理想是救贖青春的一種方式。」他執著的叛逆著,做老師眼中不可一世的孩子,任憑唾沫亂飛也從未曾改變韓寒心中堅定的決心,這樣的韓寒才是真正的韓寒,才是我們眼中熟悉韓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