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梵谷傳讀後感1000字

梵谷傳讀後感1000字(一)

看到最後「提奧,我現在能死就好了。」,頃刻間的悲傷撲面而來,淚水已無法表達我的哀傷。我一頁頁地翻閱,隨著臨近尾聲,我也仿佛跟隨著梵谷一起走完他的生命

那麼多的情感挫折,世人的鄙夷,長時間地勞作導致了他最後的精神爆發,用自殺來給他無上的人格魅力增添了最後一道完美的光芒!!我是那麼地熱愛梵谷,他所追求的真實不是莫奈、希斯萊的捕捉真正的自然,也不同於毛威、倫勃朗那樣的寫實畫面,就好像他所仰慕的米勒的《播種者》中所呈現的那樣:那是真正的農民啊,那片廣闊土地的真正主人,艱苦的勞作與緊張的經濟令這些卑微的下層人更加的美麗動人!我覺得梵谷這樣的想法相較於蒙克的表現主義更多了一分真實與可觸感,比之米勒的畫面更渲染出令人無法抗拒的感情潮流。正如他有限的繪畫生涯中的最後一位知音伽賽醫生說的那樣,我看著這幅畫,仿佛這位阿爾的女人在慢慢從畫面中走出來一樣,令我的情緒無法平靜。去畫葡萄,就應該畫出果肉鮮美多汁仿佛就要破皮四濺;畫山泉,就應該感受到泉水在潺潺地將人們圍繞;畫人體,就要表現出肚皮覆蓋著的是那一道道的腸子與肝臟。但是梵谷卻並沒有局限這些他所要表達的美感之中,那樣狂熱那樣速度的創作已將那種種的一切全部擁有,讓觀者如此得感動與嘆息。

梵谷的一生簡直就是為繪畫而生,為繪畫而死,為繪畫而畫。那樣一個連續幾天只靠咖啡、菸草、苦艾酒就能支撐著在阿爾那樣灼熱的金色陽光下不斷創作的男人,卻在奧維爾的安靜時光里走向了生命的盡頭。因為他已經將最好的東西畫光,胸腔中火山般的熱情已經被燃燒殆盡,那時那樣的溫森特已然一具空殼。難道只是不再拖累提奧,為了不再忍受畫作賣不出去的煎熬?狗屁!這些全不是重要的。多少苦難走過來了啊!他只是因為無法再畫畫,不法再用他所狂野的熱情去描繪他不願安息的靈魂,所以他只能選擇死去。

寫到這裡我的思緒還是混沌一片。如此美麗動人的天才,如此悲慘卻令我羨慕迷戀的一生,這個荷蘭男人令今夜的我無法入眠。亂七八糟說了這麼多,致敬溫森特先生,晚安。

梵谷傳讀後感1000字(二)

孟子說:「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樣的話用在梵谷身上,再也合適不過了。讀梵谷的傳記以前,我對他的印象一直都是一個擁有繪畫天分的瘋子,可是讀過之後,才發現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心思縝密的,才華斐然的,悲天憫人的天才。

梵谷是個悲劇英雄。27歲以前從事各種各樣的事業,當過畫商,做過牧師,但都和他敏感的性格相牴觸,最終以失敗告終,然後他窮困潦倒,被人嘲笑,家人也不了解他,他鬱鬱寡歡,常常在鬱悶致死或者餓死的邊緣掙扎。他失敗的生活還以及有點醜的外形,使得愛情也總是受阻,生活的每一步都將他推向深淵。不過還好,他有一個一生的知己,就是他的弟弟提奧,提奧不但在精神支持梵谷的繪畫事業,並且每月按時支付給梵谷生活費,讓他無憂的創作。可是,這也沒能阻擋梵谷最後的精神崩潰,僅僅37歲的梵谷,在一個聖誕前夜,開槍自殺。

梵谷的一生,用在繪畫上的時間只不過七八年而已,生前繪畫帶給他的是一貧如洗,是別人的指指點點,是巨大的不幸,但是梵谷死後,他的畫被世界瘋搶,拍賣價格高的驚人,可是,這一切都跟梵谷沒有任何關係了。對死者再高的榮譽,也只是能給生者帶來慰籍。有時候我想,梵谷根本不該去畫畫,可是其中的得失,旁觀者看到的只是浮光掠影,即便再苦再難,梵谷對繪畫的熱愛也是至死不渝的。這個,從他的畫中也能窺探一些。

梵谷的畫總是濃墨重彩,感情強烈。他()並不是一個瘋子,他用赤子之心熱愛著這個世界,就算這個世界不給他一點點的回應。他的畫裡滿是熱情。就梵谷活著的一生里,他並不是一個成功者,在他二十七八歲的年紀,肯定也是充滿了迷茫,到底是屈從世間的利益,還是跟隨內心的聲音,哪怕這是一條不歸路……

我覺得,比梵谷的畫更加珍貴的是梵谷的生活抉擇,要麼庸碌一生,違心的生活,要麼瘋狂的跟隨自己的內心,結果不是成了天才就是成了瘋子。選擇,遠比生活本身更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