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梵谷傳讀後感1500字

梵谷傳讀後感1500字(一)

「也許在我們的靈魂中有一團烈火,但沒有一個人前來取暖。過路人只看見煙囪中冒出來的一縷青煙,便接著走自己的路去了。」那麼,如果可以選擇,你願否經歷梵谷的生命?不過不管你願不願意,梵谷的影子不需要偷,他一直就在我們身邊,他一生放蕩不羈所渴望的生活與你我年歲相似,你我都是千千萬萬個梵谷之一。一周的日日夜夜讀完這位偉人37年的故事--《渴望生活·梵谷傳》,為這位瘋狂的藝術家折服。歸結以下幾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者,上帝也瘋狂的價值觀

年少的梵谷面對繼承父業當一名受敬的牧師,還是接受叔叔們的幫助成為一名富有的畫商時,他也跟無數年輕人一樣徘徊:如何知道自己的抉擇是否正確?如果花盡一生當一名福音傳道士,到頭卻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這種工作,該怎麼辦?他被周遭告知鼓起勇氣和力量去做認為正確的事,然後任憑上帝對它的價值做出最終的判斷。他是相信上帝的,於是他成為一名博里納日的傳道牧師。在那,他目睹的卻是上帝的棄子們沒日沒夜勞作,結果還得殘酷無奈地餓腹受飢場面,他開始質疑上帝為何要讓他的子民如此般折苦受難。一番絞盡思索後,他作為一名「上帝的布道者」得出這樣的結論:有關上帝的那些話,其實全是孩子氣的藉口和推託,是一個嚇壞了的孤獨的人在寒冷、漫長的黑夜中,由於絕望而編造、散布的謊言。世上壓根兒就沒有什麼上帝,只有混亂--悲慘的、痛苦的、殘酷的、莫名其妙的、無盡無休的混亂。這足足影響了梵谷後半生的價值觀念,從生活來,到生活去,忍受痛苦卻不抱怨,由此他還是半個社會主義者。

此外,面對世俗在成功、財富、強權、短視功利、及時行樂、功成名就的信仰上,家境很好的梵谷面對誘惑隨時可以退回體制內,做個無憂無慮的畫商繼承豐富的遺產,抑或成為一個備受尊崇的傳道牧師,穩定而體面得生活。然而,退路儘管如此寬敞明亮,他拋切束縛,依舊自顧埋頭苦畫,在巴黎畫,在阿爾畫,在聖雷米畫,在奧維爾畫,在貧困覆痛中畫,在寂寥星空下畫,然後死去。然而,不死無以追名,死後11年,梵谷的著作才盛名遠播,成就一代印象大家。可惜依照體制邏輯,遲來的成就永遠敵不過現世的得意。如此,沒有人願意重複梵谷的人生,世上沒有如果,也沒有第二個梵谷。

二者,事故般的感情

都說愛情是人生的鹽,藉助它,人們才能體味得出人世間的情趣百態。可惜梵谷一生的愛情卻是充滿淒涼的悲劇灰,這鹽於他,只是如覆割掉耳朵傷口上的鹽。他先後追求過房東太太的女兒烏蘇拉被無情拒絕,追求過寡人表姐凱被世人唾棄,與妓女克里斯蒂娜結為夫妻受盡取笑,卻迫於生活離異,好不容易與樹林白衣女孩瑪高特熱愛,卻因為女孩家教差點自殺……儘管事故如此,他只說了一句,只有被愛者的回報才是困難的。他也是個凡人,他也想施愛,也幻想要一個完整的其樂融融的家庭。然而,愛與被愛,幸與不幸,他卻是慨然遇之,不強求,不造作,面對平淡無味三餐,感覺來了,就著顏料,與繪畫談戀愛。觀照現實,董明珠30歲時丈夫去世,隻身一人與格力談了大半輩子感情,回過頭看感情這勺鹽,有它似乎很美好很幸運,但沒有它,或許你才會更關注你的廚藝。

三者,如嗜黃連的苦艾酒

晝夜遞嬗,時光荏苒。我們的梵谷在經受生活各種摧殘後,儘管身體日益脆弱如冰,他卻從朋友那裡學到一門非常重要的生活課程,也是他領悟創作的根基--學會痛苦不抱怨,正如火車和馬車是載著我們從地球的一端要另一端的旅行工具一樣,傷寒和肺結核也只是載送我們從一個世界要另一個世界的旅行工具。「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就沒有東西可畫,幸福痳痺的感官,它只對牲畜和那些買賣人有益。藝術家靠痛苦滋養,所以,如果你挨餓、沮喪而又十分不幸,你應當高興。那是上帝在對你發善心!」也就是說,如果飢餓和痛苦能輕易把一個人扼殺,那麼這個是不值一救的。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無論上帝(如果有上帝的話)還是魔鬼都無法摧毀他們,除非他們已經創作出他們想要創作的一切作品。生活的瑣碎磨滅不了梵谷,於是他只能一天天的畫下去,直到光輝歲盡。書籍命名為《渴望生活》,其實應該是蘊意梵谷面對艱苦生活,他的一種渴望創作、渴望尋覓生活真諦人生意義,並付諸畫作之中的力量。可以說,梵谷的一切輝煌並非因為他的天賦,而是他的勇敢堅韌、蚌病成珠造就他痛楚生活的結晶。

現實的我們無法如梵谷那樣的生活,也無需如梵谷那樣的生活。但可以胸懷一顆謙卑的心,擁抱一種自在的姿態,不浪費生活饋贈的苦艾顏料,尋繪屬於自己的一番《星空》。

四者,大國重器般的工匠精神

亞里斯多德說,「但凡優秀的人都免不了是個半瘋」。梵谷在阿爾創作頂峰的時候每天是這樣繪畫的:清晨步行三四小時到田野間尋覓大自然的物語,然後一整天頂著炎炎烈日以及狂癲的西北風聚焦創作,日落而歸,十年一日,成就他藝術的巔峰,也因為在阿爾狂熱的太陽暴曬,使他的後半生進入了顛瘋狀態,最後割耳及自殺。藝術創作的生活具有破壞性,梵谷一開始就知道了,但他堅持燃燒內心的真知灼見,將自己的愛、自己的才華以及非凡的美融進色彩,無私點彩這個世界。梵谷的創作是艱苦也是快樂忘我的,正如他的精神病醫生評價的:「你這些向日葵花,她們將解除人們心靈的痛苦,她們將帶來歡樂,世世代代,這就是為什麼你的一生是成功的,這就是為什麼你應該是個快樂的人。」

有句話說,對於偉大的藝術家,生活只是播種的季節,而收穫不在這裡。梵谷一生只賣出去一幅價值三百法郎的畫,可能連購買種子的費用都不及。然而今天看來,天價拍賣的收益者誰?這或許也是我們不會選擇開頭那個如果的原因吧。

書中有句話:「水手明知在船上會遇到種種危險,可是上了岸還是像思念家鄉似的思念海洋。」居安思危,無數的你我皆是生活中的水手,儘管家鄉的避風港溫暖舒適,但我們依舊不忘波濤環生的徜徉,因為我們希望成為如林默般的水手,不管是為自己負責也好,還是為船客也好,砥礪前行,不忘初心!

梵谷傳讀後感1500字(二)

孟子說:「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這樣的話用在梵谷身上,再也合適不過了。讀梵谷的傳記以前,我對他的印象一直都是一個擁有繪畫天分的瘋子,可是讀過之後,才發現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心思縝密的,才華斐然的,悲天憫人的天才。

梵谷是個悲劇英雄。27歲以前從事各種各樣的事業,當過畫商,做過牧師,但都和他敏感的性格相牴觸,最終以失敗告終,然後他窮困潦倒,被人嘲笑,家人也不了解他,他鬱鬱寡歡,常常在鬱悶致死或者餓死的邊緣掙扎。他失敗的生活還以及有點醜的外形,使得愛情也總是受阻,生活的每一步都將他推向深淵。不過還好,他有一個一生的知己,就是他的弟弟提奧,提奧不但在精神支持梵谷的繪畫事業,並且每月按時支付給梵谷生活費,讓他無憂的創作。可是,這也沒能阻擋梵谷最後的精神崩潰,僅僅37歲的梵谷,在一個聖誕前夜,開槍自殺。

梵谷的一生,用在繪畫上的時間只不過七八年而已,生前繪畫帶給他的是一貧如洗,是別人的指指點點,是巨大的不幸,但是梵谷死後,他的畫被世界瘋搶,拍賣價格高的驚人,可是,這一切都跟梵谷沒有任何關係了。對死者再高的榮譽,也只是能給生者帶來慰籍。有時候我想,梵谷根本()不該去畫畫,可是其中的得失,旁觀者看到的只是浮光掠影,即便再苦再難,梵谷對繪畫的熱愛也是至死不渝的。這個,從他的畫中也能窺探一些。

梵谷的畫總是濃墨重彩,感情強烈。他並不是一個瘋子,他用赤子之心熱愛著這個世界,就算這個世界不給他一點點的回應。他的畫裡滿是熱情。就梵谷活著的一生里,他並不是一個成功者,在他二十七八歲的年紀,肯定也是充滿了迷茫,到底是屈從世間的利益,還是跟隨內心的聲音,哪怕這是一條不歸路……

我覺得,比梵谷的畫更加珍貴的是梵谷的生活抉擇,要麼庸碌一生,違心的生活,要麼瘋狂的跟隨自己的內心,結果不是成了天才就是成了瘋子。選擇,遠比生活本身更難。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