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情書讀後感(一)
看罷《百年情書》,這亂世之中的愛情、親情與革命所演繹而成的紀念辛亥革命的一部電影,總是無法忘懷,「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人都成眷屬」,然,「今日吾與汝幸雙健,天下人之不當死而死與不願離而離者,不可計數,鍾情如我輩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這是怎樣的一種大情大愛,因為明白自己對妻子的深愛,所以理解「天下人」生離死別的苦難,所以願意犧牲自己去成全更多後來人的幸福……
「吾愛汝至,所以為汝謀者惟恐未盡。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其身。」
亂世中的愛情,終是不忍獨善其身,也方顯其愛之深,思之切,然終是無法兩全,國家不幸,個人之安逸又來自於何方?這是必然,但又是無奈的,如斯亂世,身為一名中國人,你又能如何,為了革命大業,縱使煩亂又怎樣,傾吾所有又何妨?相貌如玉,然肝腸如鉄,心底光明如雪,為了自己心中的光明,願意為之而赴湯蹈火,萬死不辭,還記得黃興說的:「我們就是要用我們的血去澆灌自由之花」。覺民也曾言:「吾輩此舉,事必敗,身必死,然吾輩身死之日,距光復起義,必不遠矣。」於是廣州起義,於是武昌起義,於是辛亥革命。
明明就還在用文言,明明還在清廷的壓迫下,本是書生一輩,卻能扛起國家大任。
還記得你說「死有何懼,我等莽撞書生,奮起一擊,喚醒億萬炎黃胄裔,雖頭斷血流,暴屍街頭,但華夏大地少了一乾英傑,黃泉路上多了一群鬼雄,我等一死,死得其所,血灑神州,快哉,快哉」家與國之間,你選擇了國;筆耕與槍戰之間,你選擇了為國而槍戰,而犧牲,只因一句,良心未泯,國事不平,何以為家?是的,死有何懼?當林文喊「新軍兄弟們,當同我們戮力同心,推翻清……」廷字都還沒說出就被打死的時候,你們就應該已經真正無畏了,當新婚的聲洞執意要參加敢死隊時,當驍超與元棟雙雙就義,元棟的眼鏡被踩碎,珺瑛在城門外留下了傷心的眼淚,同生共死的誓言,得到了熱血的回應。
還記得你們兩人,意映與你在院中跳舞,放著sakura的音樂盒;海邊放紙鳶,意映說你是高高於天的鳶,但你卻把舵放入其手中;還記得你們一起相擁於竹林;你給她梳頭,看京劇,意映等著你,從初為人婦,到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從齊劉海到頭髮長長,不梳劉海。
還記得待你如親生的父親,雖然氣你在考試中寫下「少年不望萬戶侯」,但其實心裡何其慶幸你不愧於祖宗社稷,雖然打你打在手上,但卻也痛在心裡,雖有些迂腐,希望你好好念書,但在我看來,卻有更多的開明,願意放你走……
百年情書讀後感(二)
《百年情書》,從字面上理解,可以說是一封歷史久遠的愛情信件,但就其中的內涵而言,《百年情書》無疑是一封讚揚一代革命勇士的篇章。這部電影以林覺民和陳意映的愛情悲劇為主線,襯託了一群廣大青年為了廣州起義的勝利,為了反抗封建桎梏,為了追求真理而表現出的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馬關條約》的簽訂,國家國土的割讓,使一群熱血青年憤憤不平,忍無可忍,為了洗清國恥,為了與清廷政府對抗,一群英雄志士萬死不辭。1911年,溫生財刺殺廣州將軍孚琦事件的成功,更是引起了清廷的警惕。再加上林覺民等一群愛國青年的多次出擊,清廷政府更是嚴加警戒。為了乾一番大事業,林覺民毅然離開妻子和父親,留學日本。在日本,他們始終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信念而堅持不懈地奮鬥著,始終銘記「勿忘國恥」的教誨。最終,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壯烈犧牲,更是令人慘不忍睹,尤其當超驤,元棟被一箭雙鵰而打死時,林覺民悲痛欲絕,革命者們看著同伴依次慘死,更加拚命地攻擊敵人。雖然他們犧牲了,但這種萬死不辭,為國捐軀的精神卻深深地影響著後人,使更多的中國人開始覺醒。
《百年情書》,可以說它既是一封情書,又是一封遺書,在細細地咀嚼其中的內涵之後才發現,這其中蘊含的哲理涉及面非常廣。無論從愛情的角度或是親情的角度亦或是友情的角度這三方面來說,都是塑造的非常成功並值得稱讚的。
在愛情方面,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便是以林覺民和陳意映為主線展開的一場戀情。其中對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覺民對意映說的一番話了:「與其讓你先我而死,不如讓我先你而死」,當意映問她為什麼時,他卻說:「因為你太柔弱了,所以我不想留你一個人承受所有的痛苦。」這齣自肺腑的話語,這濃濃的情意,教人如何不感動,他們的相濡以沫,他們的相敬如賓,無不催人淚下,更是我們用言語無法形容出來的。他們的愛可以說是一種簡單,一種清新。
林覺民與陳意映的愛情,產生於亂世中,好似一個童話故事,雖然不真實,但很美,很感人。這部電影雖說不上是一部傳記,而且片段比較零散,但我更願意稱它為一部唯美的愛情片。在那個跌宕起伏,戰火紛飛,為國效命,萬死不辭的年代,這種真情有多難得,可想而知。還記得新婚之夜,當意映嘴唇上粘了一小塊棗子皮時,覺民便溫柔地笑著遞給他一塊手帕,兩人便相視而笑。在以後的日子裡,他們總是相敬如賓。記得意映在覺察到自己的丈夫所做的事業危險性極大時,便常常拜佛求菩薩保佑覺民。在覺民闖禍時,意映處處為覺民隱瞞,並在覺民挨打被罰時偷偷送飯。記得影片中還有一個放風箏的畫面,那是覺民準備偷偷跑去日本,可恰巧船票賣完了,最後意映找到了他,覺民就帶著意映去海邊放風箏,覺民手中握著線,風箏在另一頭飛得很高。意映便說覺民就像這隻風箏,想要飛多高就能飛多高。而覺民不語,默默地將手中的線遞到意映手上,並鄭重地說:「我飛得再高,但風箏的這一頭始終攥在你的手裡,」意映會心地笑了。這溫馨的畫面,只覺得暖暖的,很清新,又很愜意。
在覺民決定參加黃花崗起義的最後階段,回了一趟家,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禮拜,但他明白,自己所剩的時日已經不多了,在這段期間,他常常喝得醉熏熏的來掩蓋自己的罪過,而回家後意映也並沒有抱怨,或許她也能感受到覺民內心的痛苦。看見妻子懷著他的第二個孩子,他何嘗不想親眼看見自己的子女出生,盡一個做父親的責任。而他有更重大的任務在身,他必須舍小家以保大家。儘管有太多的無奈,儘管有太多的不捨,但他還是決絕地離開了。他的這種做法,我們都能理解,因為覺民在我們大家心中永遠是偉大的。
在日本同盟會期間及一系列的活動中,覺民的表現尤為突出,這其中濃濃的兄弟情更是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他們知道,此時,祖國大地正在痛苦的呻吟著,覺民明白,若想洗清國恥,實現夢想,便只有一條道路可選,即只有革命。即使頭斷血流,即使暴屍街頭,他們也無怨無悔。大不了現實生活中少了一群英雄,黃泉路上多了一群鬼雄。在林覺民被捕入獄時,審判官對他的評價是「相貌如玉,肝腸如鐵,心地光明如雪」,看他一表人才,勸他投降,而覺民寧死不屈。「吾等願殺身成仁,喚醒國民覺醒」,在黃花崗起義之前,兄弟們紛紛報名參加敢死隊;在戰鬥中,為了占領制高點,弟兄們一個個英勇犧牲;在最後的衝刺中,已經傷痕累累的覺民和夥伴多次嘗試衝擊。當看到同伴犧牲,他們更是拼了命地戰鬥。這種兄弟情,這種友情,更是令我們欽佩。
覺民在起義前曾說過,「吾輩此舉,事必敗,身必死」,「然吾輩身死之日,距光復期必不遠矣」,他們明明知道這次起義凶多吉少,可他們寧願犧牲自己的生命以換取國家的光復。黃興說:「用我們的血去澆灌自由之花,讓所有人都能夠生活在民族,平等,自由,博愛的世界裡。」這種偉大的理想可歌可泣,敢死隊的英雄們,在告別了自己的親人後,紛紛走上了不歸路。子彈是不長眼睛的,一眨眼的功夫,當覺民再次呼喚新軍里的兄弟們時,林文已經英勇犧牲了,就這樣,他們生在一起,死在一起,在同生死共患難的誓言裡勇往直前。
說起親情,林覺民應該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雖然幼小時喪母,但他有幸過繼給了他的叔叔,叔叔將他視為珍寶,把覺民當作親生兒子來撫養。從他的回憶中可知,覺民小時候就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無論是詩書禮儀還是諸子百家,他總是過目不忘。在全家人一起吃最後一次團圓飯時,覺民的養父說起了一件覺民小時候去參加童子試時發生的事情,那時小小年紀的他就知道「少年不忘萬戶侯」了,可見他的志向有多遠大。
最終,離別的前夜,意映連夜把平安符縫在了覺民的衣服里,雖然阻止不了他前行的道路,但她只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夠平安歸來。而那封「與妻書」,則是覺民在一個雨夜裡悲痛欲絕地寫下的。窗外的雨嘩嘩地下著,覺民流著熱淚,縱有萬般無奈,萬般不捨,怎奈亂世之中,只能用一封信來了解自己此生的遺憾。
「意映卿卿如唔,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吾充吾愛汝之心……」默默地看著,深深地感觸著,不知不覺,淚水已划過臉頰,百年的情書,情系百年,催人淚下的親情、友情、愛情……
百年情書讀後感(三)
看完《百年情書》這部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下來,曾經的記憶在腦海中再次被喚起。記得在高中時,我們學《與妻書》時,語文老師給我們讀這篇文章時很有感情,讀著讀著她眼睛都泛起了淚珠,我們當時感覺很奇怪,為什麼老師會有這樣的反應呢?直到我那天晚上我在看《百年情書》的時候,看到林覺民寫《與妻書》的畫面,我的眼睛濕潤了,我才明白當時語文老師為什麼會流淚。當時學習《與妻書》時,我們對當時的歷史背景都不是很了解,很難想像當時情景是怎樣的,也就根本體會不了作者當時想要表達的情感,但是《百年情書》這部電影把這封情書完全畫面化在我面前,形成一種不能抗拒的情緒,好像讓我回到了那個時代。
當我看到林覺民含淚給他妻子寫信的那個情景時,我情不自禁的流淚了,明白了信中「吾愛汝至」到底有多深,也明白了為何「淚珠與筆墨齊下,不能竟書而欲擱筆」。林覺民那種「 助天下人愛其所愛」 、「 為天下人謀永福」 ,而置生死於度外,拋卻與愛妻的兒女情長而「 勇於就死」 ,大義凜然、無所畏懼地積極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統治的武裝起義中的革命精神讓我佩服。愛情因為戰爭、動亂、自我犧牲而升華,而犧牲又為愛情添色不少,即使是在夢裡遙望,依然低低切切,無悔無怨。他們的愛情故事實在讓我感動,也讓我明白了什麼是真愛。雖然他們犧牲了自己的個人私愛卻成全了大愛,這正是革命者才有的風範啊。
當我看到新婚的聲洞執意要參加敢死隊時,驍超與元棟雙雙就義時,元棟的眼鏡被踩碎時,珺瑛在城門外留下了傷心的眼淚時,我的心中涌動著一種莫名的情素。他們當時的年齡就和我現在的年齡差不多,他們本可以像我一樣享受這一年紀應該享受的事情:讀書,談戀愛……這些美好的事情,但他們卻把這美好的一切都拋棄了,偷偷地背著自己的父母去做他們父母最不想他們幹的事情,去承擔了不是他們這年齡應該承擔的事情。即使受到當時政府的嚴厲打壓,即使受到生命危險他們都沒有退縮,而是越挫越勇。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們做那樣的決定呢?是什麼能夠讓他們這麼無畏的犧牲呢?是愛國的力量支撐著他們做那樣的決定,他們不想自己的國家任由別國欺負,任由別人蹂躪自己的同胞,所以他們要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打倒與列強同流合污壓榨百姓的清朝統治者,推翻腐朽的封建清朝,建立民主,自由的中華民國。雖然起義失敗了,但是他們的這一舉動卻喚醒了沉睡的國民,影響很大,激起了很多人勇敢的站起來反抗,才有了後來的辛亥革命,才有了後來的中華民國和新中國,()才有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生活。是他們用他們的青春和血液澆灌了我們今天的幸福之花!
今天我們能享受這樣安逸而幸福的生活,我們要感謝那些革命先輩們,是他們用生命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這一切。所我們在享受今天這美好的生活時,我們要不忘歷史,不忘他們。同時我們也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那種大無畏,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我們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我們要關心時事和國情,努力學習,勤奮工作,不斷完善自己,努力成為「四有」公民,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