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恩來讀後感(一)
1976年1月8日9時57分這時一個令人難忘而又窒息的時刻。就在這一天我們偉大的總理周恩來同志與世長辭了。從此世界失去了一位偉人,國家失去了一個好總理,人民失去了一個親人。
看過《百年恩來》之後,使我更加了解了這位人民的好總理。他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啊!他和人民 ,工人一起生活,一起吃飯,幫助大家儘快富起來,可謂是用心良苦啊!這一幕幕時時迴蕩在我的腦海,久久不能消失。我為中國人民能擁有這樣的總理而自豪。它能讓中國人民幾十年來如一日的思念他,可見他在人民心中的分量啊!思無涯,因為愛無涯,他愛我們無涯,我們思念他也無涯 。百年恩來,百年不了情。人們對他的愛與思念榮無盡頭。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黨,國家和人民。在延安,大慶等地無處不留下他 的腳印。他不怕吃苦,勇挑重擔,始終心繫群眾,為人民服務。
靈車在長安街上緩緩的前進,街道兩旁的人行道上早已擠滿了男女老少,他們哀聲痛哭,淚灑衣衫用哭聲和淚水來送總理。當時看到這裡我哭了。心想這麼好的人為什麼要把他帶走,難道是上帝不疼愛人們了嗎?我知道我問了一個很愚蠢的問題,但這是真心的。生死兩相送,萬物亦真情 兩車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都牽動著億萬人的心 ,百年恩來世紀情愫。百年不了情,世紀不了情,天地不了情,歲月不了情。人們對總理的思念是永恆的,達到了一種魚水情誼深,永遠不能分的境界。
周總理在身負重病時,卻依然堅持工作和提前與人們告別,位的不讓人民為他難過。他始終為別人著想卻從不為自己考慮。拖著並重的身體來到人民大會堂 與同志們話別,來到長安街與這個曾經經常穿梭的接到話別。到了這個時候還是那麼細心周到讓人震驚。臨終前特別交代把自己的骨灰灑向不與他的江河,灑向生長他的大地。他要世世代代與中國人民在一起,與中華民族在一起。
靈車繼續緩緩的向西,向西。刑事在深冬的路上 ,更讓人心寒。人民得分好總理,國家的好領導,山山因你而脈搏跳動,水水因你而波濤洶湧。你的去世給中國人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中國只有一個周恩來,我們永遠思念你。
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懷念你。我們又是會埋怨老天,為什麼要把你帶走。或許是老天太疼愛你了才不願留你在人間繼續操勞吧。我有時會覺著是不是我們太自私了。上天把你的身體帶走了,但它無法將你的靈魂從我們心中帶走。敵人怕你,我們愛你。我們會把你的精神發揚光大 ,彰顯中華人民的傲骨和靈魂。
百年恩來讀後感(二)
我讀了一本名叫《百年恩來》的書。雖說,這本書是隨著一部電視專題藝術片《百年恩來》而誕生的,但是,相對於電視來說,它又是具有不同審美價值的一部作品。作為一本書,它不僅僅是一部電視片的解說詞,是電視節目的附屬品,同時它也有很大的可讀性和欣賞性。打開這本書,靜下心來,可以更充分地獲得對於開國總理的感受。最近,我又重讀了這本曾經令我愛不釋手的書,依然有口角余香的感覺。
《百年恩來》包括十二個章節,通過歷史回顧、名人專訪、詩歌創作等形式,全面、詳細地介紹了周恩來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心。而它的內容上所具有的幾個特點,也使我覺得這本書與以往讀過的描寫周恩來的書籍有很大的不同,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值得思索,值得回味。
特點之一是它的散文體裁和貫穿於文章之中的大量詩詞、歌曲。《百年恩來》的文字之優美、感情之細膩、辭藻之豐富,讓讀者在了解周恩來的同時,還有一種文學上和藝術上美的享受。許多段落,許多章節,許多詩歌,朗朗上口,銘記於心。我記得其中有一段這樣寫道:「他不會離開我們,因為他是周恩來;我們也不會離開他,也因為他是周恩來。世界上只有一個周恩來,卻是一個讓我們對這個世界,可以感到美好與愛的周恩來。」從歷史觀點來說,這句話未免誇張,但從文學角度來看,它的字裡行間,蘊含的是一種真摯的情感和美好的願望。書讀至此,令人怦然心動,感觸良多。這些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表述拉近了歷史人物周恩來與讀者之間的距離。類似這樣的句子在書中還有很多,而它的主題曲《你是這樣的人》,磅礴大氣,深沉凝重,在今天也已經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了。
這本書的特點之二是每一個章節都有一個象徵意義的主題。這個主題有的是一件物品,有的是一段話,有的僅僅是一個字。例如《肝膽耀古今》這一章,文章的自始至終貫穿了雄鷹和鴿子的形象,周恩來鷹的機警與鴿的平和的性格躍然紙上;又如《摯愛感蒼穹》,通篇講述著一個「愛」字,周恩來對人民的愛、對親人的愛、對普通百姓的愛、對烈士子女的愛……不勝枚舉。這一個個主題各有特色,綜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周恩來。同時,又因為這一個個主題都取材於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以小見大,寓偉大於平凡之中,又讓讀者覺得作者所抓住的主題距離自己的生活並不遙遠,《百年恩來》中的周恩來不是一個讓人頂禮膜拜的「神」的形象。相反,周恩來是一個人,是一個為中國人民做出了豐功偉績的人,一個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人,一個可敬、可親又可愛的人。()
《百年恩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一直在尋找機會爭取完整地看一次這部電視片。2002年,我終於看到了《百年恩來》的VCD光碟。不出所料,電視片拍攝得也十分精彩。它是第一部讓我為周恩來這個人流淚的作品。
這本書是對描寫周恩來方式的一次突破,是一次新的嘗試。它不同於過去的那種政論式講述歷史的書籍,而是將周恩來的形象很親切、很抒情地娓娓道來,既充滿了文學性的美感,又不脫離歷史和現實的真實性、嚴肅性。以史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可以說,《百年恩來》讓我看到了一個全新的周恩來紀實方式:原來像他這樣一位歷史人物,也能如此藝術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可以說,這本書對我後來編寫周鄧館基本陳列面向國中生的講解詞是有很大影響和啟發的。在寫講解詞的過程中,我運用了這本書的某些表達方式和寫作手法,把講解詞儘量寫成散文體,運用敘事、抒情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周恩來、鄧穎超一個個平凡的小事樹立兩位偉人的形象。例如在寫西花廳模型和總理辦公室復原場景這一段中,我就描寫了西花廳中的海棠花,這一段文字本來沒有實際的歷史意義,也並不是對周恩來、鄧穎超個人的史實介紹,但我覺得這段對海棠花的抒情描寫,會增加講解詞美的內涵,會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讓他們在了解歷史的同時,陶冶情操,放鬆心情,得到美的享受,讓我館的講解詞不僅有教育意義,而且有欣賞價值。
總之,無論從歷史角度還是文學角度來衡量,《百年恩來》都是對傳統模式的一次大膽突破,是一本讓人愛不釋手、百看不厭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