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真正開始閱讀這本書之前,我深入細緻地了解了本書的作者,法國著名作家,世界級文學巨匠——雨果。在閱讀之前,這本書的創作背景已經深深地打動了我,並發自內心的認為,這必是一本世界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因此,我覺得很有必要在感悟這本小說之前,深入細緻地了解一下它背後的故事。
《悲慘世界》是繼《巴黎聖母院》之後,在法國小說乃至世界小說創作史上的又一座豐碑,而且可以說是更加巍然聳立的豐碑。雨果作為世界傑出小說家的聲譽從此穩固確立了。說它較之《巴黎聖母院》更為重要,是基於這樣的事實:《巴黎聖母院》以中世紀末期為故事背景,通過曲折的手法反映當時的法國社會,而《悲慘世界》則直接描繪了十九世紀初期,即復辟王朝時期和七月王朝初期的法國社會,因此更具有現實感。《悲慘世界》寫作時間很長,畢竟是雨果嘔心瀝血之作!從十九世紀二十年代開始,雨果便對社會問題產生濃厚興趣。他為死刑所困擾,參觀了一些監獄和苦役場:一八二七年參觀了比塞特爾的監獄,一八三四年參觀了布列斯特的苦役監,一八三九年參觀了土倫的躉船。而他創作這部小說的直接動機來自於這樣一件事實:1801年,一個名叫比埃爾·莫得窮苦農民,因飢餓而偷了一塊麵包,被判5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找活乾又處處碰壁。到了1828年,他又著手收集有關米奧里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這樣,他就掌握了這部小說的原始素材,開始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到一位聖徒式的主教的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到了1832年,這部小說的構思已相當明確,然而,作者還遲遲未動,繼續收集素材,在此基礎上還發表了幾部小說,目睹了大量的社會現實。到了1845年11月17日,雨果才開始創作,直到1862年,這部巨著終於問世。而從小說的構思到出版,期間延宕三十餘年。在這三十年間,物是人非,發生了很多,也經歷了很多。他從一位文壇領袖、一名政壇顯赫變成了一名一文不名的流亡者,生活與社會地位的巨變使這位文學巨匠以一種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反思一切,重新審視這個社會,洗禮自己的思想與靈魂。
正是經過了如此多的艱苦與磨難的洗禮,收集了大量的社會現實資料以後,雨果才寫出了《悲慘世界》這部人類歷史上永恆的瑰寶,而這寫作的過程與經曆本身就是一部悲慘史,這也印證了一句話「好的文學作品總是取自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的」。
討論了令人感動的寫作經歷與背景之後,讓我們領略一下這高於生活的文學作品帶給我們的感悟與思考吧。
《悲慘世界》一書中,雨果用其卓越的藝術手法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尖銳矛盾和貧富懸殊,描寫了下層人民的痛苦命運,提出了當時社會的三個迫切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猛烈抨擊了資產階級法律的虛偽。全面反映了19世紀前半期法國的社會政治生活。
書中的主人公,冉阿讓由於被逼無奈為其外甥偷了一塊麵包,殘酷的社會與法律判處他苦役十九年。出獄後,他處處碰壁,沒有一個人感收留他,哪怕是個吃飯的地反也沒有,他已經徹底地被這個社會所拋棄。當他如此無助的時候,一個主教改變了他的命運,使他放棄了邪惡的念頭,樹立起了重新做人的信心。後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於他的仁慈與善良,又成為馬德蘭市的市長。天真純潔的少女芳汀,被惡濁的社會玷污後,受到了眾人的嘲弄,她的女兒珂賽特也被別人當作奴隸,遭受百般折磨。最後還是被越獄的冉阿讓所救……
作者以冉阿讓坎坷不凡的一生作為線索,為讀者揭露了當時社會大量的現實,我使我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感悟一:
當時的冉阿讓,這麼一位身強體壯的年輕人,既然會為了給自己的外甥填飽肚子而去偷竊一塊麵包,難道社會連一個小孩也養不活嗎?難道這麼一位年輕人連養活自己和一個小孩的機會都沒有嗎?難道這就是當時所有窮人要面對的現實嗎?可想而知,當時的法國社會窮苦潦倒到了什麼程度,當時的資本主義社會腐敗到了什麼程度。再者當冉阿讓被捕後,居然被判了19年的苦役,這樣的量刑不是太重了嗎?而且他的動機是情有可源,難道不該從輕發落嗎?這個社會的同情心在哪裡?它司法制度的合理性在哪裡?這難道不是對當時社會最強有力的控訴嗎?
感悟二:
當冉阿讓刑滿出獄以後,這個社會對他的態度令人不可思議,似乎這樣的人就沒有生存的這個社會上的權利了,飯館容不下他,百姓害怕他。這樣的待遇使他沮喪痛苦到了極點,他內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想要報復這個社會,他不該受到這樣的待遇。在這樣的時刻,我想可能只有上帝能夠拯救他了。在與一位唯一可以接納他的主教接觸後,他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衝擊,找到了真正的自我,那個已經被仇恨所包裹的自我,那個當初願意為一個小生命而去偷竊的自我。這讓我想到了中國儒家學派的大師,孟子說的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是這個社會的醜惡現實使我們自己丑化了,我們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感悟三:
冉阿讓在受到主教的感化以後,他便隱姓埋名並轉型為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打算以德報怨,儘量地用自己賺來的錢去幫助那些窮人,讓他們能夠安居樂業。正是由於這種高尚的德操,他受到了當地人民的愛戴並極力地推薦他當市長,這樣一位勤政愛民的馬德蘭市長出現了。本來當個小商人也就相安無事了,可偏偏又當上了市長,成為了當地真正的風雲人物,這就惹來了很多人的注意。好景不長啊,一位名叫沙威的警探發現了他的密碼,認出了馬德蘭市長正是當年的苦役犯冉阿讓,於是乎他們兩個人之間的較量就從此拉開了序幕。一個無怨無悔依舊老老實實地為社會出錢出力,一個死死地認定這樣的一個苦役犯不可能痛改前非,他一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陰謀。兩個人之間就上演了一出出貓捉老鼠的遊戲。沙威警探絕對是一位盡心盡職的好警察,可他受這個醜惡社會的薰陶太久了,變成了這個社會統治階級的工具,他們養的劊子手,他只對這個社會普遍價值觀服務,似乎怎麼也容不下一位洗心革面的苦役犯。雖然在後來的較量當中他也看到了冉阿讓那令人敬畏的表現,但他始終還是很難相信,因為他見過太多的這種人了,沒有一個會真正變成好人的,他似乎就不覺得這裡會有一個意外。我覺得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沙威警探的錯誤判斷是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以及社會制度的局限。我們不能過多的要求他,要知道他也是社會的犧牲品啊,從他最後的結局中我們就能看出。
感悟四:
晚年的冉阿讓似乎有過那麼一段幸福的時光,他與自己收養的小女孩珂賽特度過了一段相依為命的日子。但是老天似乎還是不太眷顧這位「滿身是傷」的老人,他還是被認識的人發現了,因此他也差點就葬送了女兒的幸福。在這種抉擇的時刻,他再一次選擇犧牲自己,在心愛的女兒和女兒的幸福之間他選擇了後者,他寧願一個人孤獨終老。()直到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的內心還是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女兒,為自己對社會所奉獻的愛無怨無悔……
他這種在愛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無私真的很令人感動,有人說愛是自私的,而我說愛應該是無私的。他活著,儘管命運離奇多磨難;他安息,只因失去天使才合眼。生來死去,是人生自然地規律;晝去夜來,也同樣是這樣道理。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醜惡社會對人性的摧殘,也看到了「愛」對於社會的重要性。我很幸運能生活在這麼一個美好的時代,在這樣一個社會主義的大家庭里,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幸福。當然我們的社會也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公平的問題、貧富差距的問題、道德文化缺失的問題,但我相信只要全社會的成員齊聲為這個社會的進步發展吶喊助威,並給出自己實際的貢獻,那麼更美好的共產主義就離我們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