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讀後感(一)
在閱讀本書之前,我特別留意了作者伏爾泰的生平。伏爾泰出生於巴黎一個富裕的資產階級家庭,是法國啟蒙運動的導師和精神領袖,青年時期因寫詩諷刺權貴,曾兩次入獄,並被驅逐出境,他曾抱著對「開明君主」的幻想應邀來到柏林,終因失望而同普魯士國王決裂。後在法國與瑞士交界的費爾奈莊園定居下來,積極從事社會活動,與歐洲各界人士保持頻繁的通信聯繫,寫了大量的小冊子揭露宗教迫害和專制政體的黑暗。在反封建專制和同教會勢力的鬥爭中度過了一生。
如此才不難理解《老實人》在閱讀過程中帶給我的「離奇顛簸」——這明顯來自於創作者本身的心路。書中老實人一連串的荒誕遭遇、所見所聞就像一面鏡子,折射了當時腐朽愚昧的社會現實、世態人情。伏爾泰通過他三天即創作完成的故事告訴我們關於「世界盡善盡美」的哲學的錯誤,其宣揚的一切都是維護舊政權、舊社會、舊制度、舊禮教的欺騙人民的一類謊話,一種愚民的政策。從這點來看,我認為《老實人》的小說色彩削弱了不少,反倒更像是一部寓言。
在徐志摩先生(之所以選擇這個版本,是因為語言文白相間有種特殊的趣味)的譯者序言中,有這樣一段話來形容:「不知道伏爾泰,就好比讀《二十四史》不看《史記》,不知道老實人就好比讀《史記》忘了看《項羽本紀》。」並且把它比作西洋來的《鏡花緣》——「時代的尊容在這裡面描著」,倒是十分貼切。書中潘葛洛斯的命運也應證了這樣的一點——被統治階級價值觀所裹挾,所洗腦,迎來的卻絕不是「盡善盡美」的結局。伏爾泰的反抗意識、啟蒙意義在《老實人》中得到了集中的展現。
我在作品中比較關注和感興趣的點在於老實人這個個體在時代的洪流、社會的背景之下究竟從心態上、思想上發生了什麼樣的轉變,我從原文中挑出了不同時期的兩句很有意思的話來展現這種轉變:一句出現在老實人和居內貢萌發情愫之時——「他們的手迷路了」,浪漫而又迷茫。那時候的老實人還相信他的老師潘葛洛斯,相信這個世界的美好與合理,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切將他的幻夢無情地擊碎;另一句則是小說的末尾,老實人歷盡艱辛,終於和大難不死的潘葛洛斯及被生活折磨得奇醜無比的居內貢等人在君士坦丁堡重逢。老實人信守諾言,娶居內貢為妻,併購買了地產和同伴們一起生活。但是,日子過得百無聊賴,老實人從一個土耳其莊稼漢那裡受到啟發而頓悟,告誡同伴「種我們的田地要緊」。從這一刻起,他已經經歷了對「天下十全十美」的哲學的從懷疑到徹底否定。
回頭再看這部作品的「啟蒙」意義,就很明了了。在當時的的法國乃至整個歐洲,下層人民的生活離「十全十美」簡直有萬里之遙,宮廷與教會的雙重欺壓使得窮苦的老實人們猶如生存於狹縫之中,但是教會的謊言還在繼續蠱惑著人心——世界本是光明美好,現時受窮受欺日後可上天堂。在這種情況下,若要使任何思想上的改革有發生的可能,就必須先讓最廣大勞動者意識到自己生活的不幸,以及更重要的,這種不幸是他人強加於其身的。
換言之,「潘葛洛斯」所象徵的虔誠卻備受苦難的人們,必須捨棄掉那份頭腦中虛幻的「十全十美」,()才有可能真正覺醒,拿起工具或武器,創造或扞衛真正的美好。
從《老實人》到《1984》,這種告誡人們認清社會真相的小說,令讀者「開化」的現實意義遠大於使讀者體味真善美的文學意義——稱「啟蒙」也好,「政治寓言」也好,它們的存在跳出了文學史直接影響了歷史的發展。
而且,比較有趣的一點是,這一類型的小說在結構上往往是具有共通性的,主人公先是接受多年來被灌輸的固有觀念(在這裡是潘葛洛斯的說教),然後通過自己的經歷達成一種「蛻變」,即與社會主流的決裂或是個人性質的「革命」。當然,為了能擁有最大量的讀者,伏爾泰筆下老實人的經歷頗有些當時冒險小說流行的怪力亂神的味道。
老實人讀後感(二)
《老實人》的主題是批判盲目樂觀主義哲學,小說的主人公老實人開始相信邦葛羅斯(他的老師)的樂觀主義哲學:在這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完美的,但是殘酷的社會現實粉碎了他的夢想。他是一位男爵收養的私生子,由於他愛上男爵的女兒,結果被趕出了家門,從此他四處漂泊流浪,一路上他遭遇種種的折磨和災難,看到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陷害,迷信,可是他仍然堅信他的完美世界觀。
直到他到了一個黃金國,國內遍地都是黃金、碧玉和寶石,人人過著自由平等,快樂而富裕的生活,他終於慢慢認識到社會的殘酷和冷漠,於是他拋棄了以往的哲學思想,並開始相信人生應該通過勞動來獲得幸福,因為勞動使人們遠離三大痛苦:煩惱、過錯和欲望,這是讓生活輕鬆的唯一辦法。
作品中揭露了封建君主的專制蠻橫,天主教會的虛偽和壓迫愚弄人民的殘暴,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表現了對人民悲慘的命運的同情,同時也揭露了他們的天真無知。作者用第三者的口吻在講述著故事,筆調出奇的冷靜,從容,我們看不到多少作者的評論,一切順其自由的發展,目的在於給我們一種強烈的震撼感。藝術的反差讓我們的內心為之一振,看到作者如此冷峻的語氣,我們也才明白要嚴肅來讀這部作品,而在閱讀中嚴肅的思考關於人生的問題,冷靜的審視著這一切。
「老實人」這個概念在作品中,作者賦予它一個特定的的內涵,除了說他生性溫和,性格率直,思想單純外,作者更多的是把老實人塑造成為一個盲目崇拜完美主義者,行為是愚蠢可笑的。作者是通過對老實人一路上不幸的遭遇,甚至近似於天方夜譚的旅程來表現社會現實的殘酷,以至於老實人幻想破滅的必然性。像黃金國那樣理想的國度,從某個意義上講就是作者的理想,可是這與現實的衝突表明了它們是不會有交集的兩條平行直線。老實人不懂得去反抗,他的一生更多是在別人的掌控下過活,他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任由這世界傷害自己,他也無力甚至沒有意識去抗爭,這樣的老實人其實是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