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茉莉香片讀後感

茉莉香片讀後感(一)

《茉莉香片》就像張愛玲開頭描述的,讓人感到苦澀。整個基調讓人感到非常的沉鬱。聶傳慶內心的扭曲與變態,是在過度壓抑的環境中生活太久造成的。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多以女子做為闡述的主線,但在《茉莉香片》中卻著重的刻畫了聶傳慶一個帶有女性氣質的男子形象。

聶傳慶是一個孤傲的形象,他不招人喜歡,別人不喜歡他。但他同樣也不喜歡別人。他耳朵有點聾,最討厭在公車上遇到熟人,但在公車上偏偏遇到了言教授的女兒丹朱。丹朱是一個開朗熱心的「善」女人。他和聶傳慶的性格是截然相反的兩類人。但朱丹卻很願意去找聶傳慶和他交談。因為她覺得自己應該幫聶傳慶。讓聶傳慶從孤獨中走出來,但她卻不知她的舉動卻在不輕易間「誘惑」了聶傳慶,雖說她不是有意的。

聶傳慶對丹朱內心充滿著茅盾,他一面對丹朱及其的憎厭,只因為丹朱是言教授的女兒,他變態的認為是丹朱搶走了他的一切,搶走了他的幸福。但另一面他又知道丹朱是一個好女人,他自己也不得不被她吸引。但丹朱一直把聶傳慶當做朋友,甚至是個「女人」。就是因為聶傳慶的懦弱與孤僻。使丹朱不把他當做一般男子來看,甚至對他沒有一點的防備。在寂靜的夜裡和聶傳慶單獨走在一起也不會有一點害怕。對於這些聶傳慶內心是知道的。每想到這些他就更加的憎恨丹朱。因為他覺得自己一切不幸都是丹朱造成的。甚至認為丹朱就不應該存在這個世界。享有丹朱一切的應該是自己。包括丹朱的積極,進取以及她的朋友。

聶傳慶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在沒有父愛的環境裡,造就了他扭曲的性格。他確實活得很不幸,活的很壓抑。但他對丹朱的憎恨是無知,對丹朱父親的傾慕是變態的,他為何不把自己的不幸怪罪於言教授呢?只因為他和他的母親一樣「愛上」了同樣一個人。對於他的「精神偶像」他又怎麼恨得起來呢?對言教授的傾慕讓他無法安心讀書,言教授的責罵會讓他感到心痛難過。父親再怎樣罵,罵他狗豬他也不會有一點難過,因為他對他的父親除了憎恨外,更加的是看不起。他把與丹朱結婚當做自己可以逃出地獄的救命稻草。變態的認為只要和言家有關係,哪怕是婚姻自己也能得到幸福。甚至認為只要和丹朱結婚,便可以支配她,他可以從精神施虐她,從中得到滿足。聶傳慶不僅自己是無能的,他的想法更是可恥的。

在故事的結尾,聶傳慶積累在心中的怨氣火山似的爆發,他無情的用腳摧殘著丹朱,流露的是殘忍與邪惡。和他懦弱的性格完全不符合。這種轉變只因為性格的扭曲與壓抑,無法發洩所導致的惡果。

《茉莉香片》確實苦的讓人心寒。

茉莉香片讀後感(二)

《茉莉香片》講述了從小沒有得到父愛的聶傳慶與本能成為其父親的言子夜的女兒言丹朱之間發生的一些尋常且又有與眾不同的故事,從中體現了「生之艱難、愛之淒涼」的風格。

就如文章開篇所說一樣: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我將要說給您聽的一段香港傳奇,恐怕也是一樣的苦。沒錯,聶傳慶與言丹朱的故事就像一壺茉莉香片,在蕩漾著華美的茶色和氤氳著華美的茶香的夢幻里,你以為你將要享受一份華美的甘醇,然而當你抿一口,其中的苦味卻滲透著太多太多的悲哀。

聶傳慶是苦的,他生在聶家,沒有選擇的權利,沒有愛的滋養,因生父把對他生母的憎恨遷怒於他,他跟著父親過了20年憂鬱磨人的生活,變成了如今精神殘廢的聶傳慶,這種父母間的憎恨轉移到了聶傳慶,他憎恨母親,當初沒有狠下心來選擇言子夜,他憎恨言子夜沒有堅持對母親的愛,甚至憎恨言丹朱,憎恨她擁有本屬於他的一切……他始終相信,如果自己是碧落和言子夜的孩子,他一定生活得比現在要好。可是命運弄人,母親所愛之人成了他人之夫、他人之父。聶傳慶的苦不只來自他對別人的憎恨,還來源於他的矛盾,他在憎恨言子夜的同時,卻又渴望得到言子夜般的父愛,填補內心深處對父親的那份空虛;聶傳慶同樣憎恨言丹朱,只因為丹朱是言子夜的孩子,變態地認為是丹朱搶走了他的一切,搶走了她的幸福,但另一方面,他又知道丹朱是個好女人,自己不得不被她吸引。這種矛盾讓早已精神殘廢的他,在心理上更加扭曲。

古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倘若他的身邊多一個積極向上樂於進取的長輩或朋友關愛他,提醒他,他是否會以另一種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倘若他可以從缺少愛的環境中去賦予他的愛,讓別人感受他帶給的溫暖,他也可以從中感受人生的價值。有句話說得好「你可以盡一切努力去幫助別人,但不要渴望別人同樣對待你」,在人們面前處處碰壁的他倘若能感悟到自己不是愛的擁有者,但自己可以是愛的賦予者,他可以把帶給別人愛作為人生的目標,讓自己去溫暖別人,當別人痳木不仁的心豁然開朗時,他會感受那一份甜蜜湧上心頭,他也不致於淪落到鬱鬱寡歡而對人生一籌英展的地步了。

言丹朱是苦的,她是好女孩,一心想要幫助聶傳慶,關心聶傳慶,可聶傳慶根本不領她的情,聶傳慶視她為奪走一切的仇視對象,將那不滿的情緒宣洩到言丹朱身上,他將她往死里打,一腳接一腳狠狠的踢在她身上,她只是聶傳慶眼中本本不該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只是聶傳慶不滿情緒的宣洩物,報復的對象。

除此之外,故事中並未細細寫到的聶傳慶的母親碧落也是苦的,她的苦是因為在傳統的時代,作為一個女子,並不敢主動爭取與言子夜相守相愛的機會,最後離自己一生最敬仰的男人越走越遠。

《茉莉香片》中的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苦,就如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苦一樣,只是有多少之分,這些苦是生活中太多不公不好的因素積澱下來的味道,於這種味道中人們品出了生活得那份厚重、甘醇,那份無可奈何。在讀完《茉莉香片》後,有人認為聶傳慶這樣一個病態男子讓人厭惡,厭惡他的懦弱,厭惡他將本不該由丹朱承擔的情感轉移至丹朱身上,並折磨她;但也有人為他心痛,我也是有這樣的感受,他是可憐的,承受了本不該他承受的恩怨與情緒,父親與後母的冷漠讓他沒有擁有快樂的童年,壓抑的生活環境養成了他懦弱的性格,沉澱了他心中的不滿進而讓他扭曲、變態,視丹朱的幫助為一種嘲諷與炫耀。我有時在想,如果他沒有承受這些,擁有良好的成長環境,他是否也會死幸福的。他是無奈的,他無力反抗,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而丹朱不幸的成為了他的宣洩工具。

《茉莉香片》中的一個人就是一壺茉莉香片,品到的是苦澀,滲透的是悲哀,無奈卻又無助。

茉莉香片讀後感(三)

有人說:「只有張愛珍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有人說:「她要的就是沒有一朵花,沒有一瓣眼淚送她退場,一個世紀的喧囂華麗風流雲散的寓言」。

張愛玲出身貴族,才華非凡,性情怪僻,兩次成功的出走,兩次無論如何都算不得成功的婚姻,一個傳奇的女人,無數的人甚至說不清是為她的文字所折服,還是為她的傳奇所吸引。

我想正是因為她這一生的蒼涼傳奇,才寫出了如此苦的《茉莉香片》,正如一壺茉莉香片,太苦了。

這個故事是發生在香港——一個華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主人公聶傳慶的出生和張愛玲差不多,他的家令他厭惡,父親的蔑視,繼母的譏刺,都令他抬不起頭,再加上言丹朱的身世,他覺得自己是這世界上最倒霉的一個人。他幻想著自己如果是言子夜的兒子,那他現在的生活一定很幸福,所以他恨言丹朱,認為有了她才沒有自己。以至到最後傳慶有了要丹朱死的念頭,。當我讀到「他用一隻手臂緊扶住她的雙肩,另一隻手工勞動和就將她的頭拚命地向地按,似乎要她的頭縮回到腔子裡去」。我感受到當時傳慶多年的怨恨發了。身世的卑微,命運的坎坷,生活的不如。一下子全湧出了這個未曾了解世事的少年的心,他內心的惡恨終於在這一時刻徹底釋放。他忽視了那夜滿天眨眼的星星,看不到他眼前那個美麗善良的姑娘,心中濃烈的怨氣讓他透不過氣,忽視了一切只知道報仇。他把怨氣全部出在了言丹朱身上,言丹朱成為這一切悲劇的替罪羔羊,悲哀!

塵世有多麼繁華熱鬧,張愛玲隨手輕輕一揭,卻讓我們看見繁華似錦的幕布後哀涼的人生荒漠,在一般的感覺里,蒼涼就應該是灰濛濛的那種,有些恍惚;有些謎離;而她的蒼涼偏不如此,五光十色的,溫暖的,舒適的,但後來總歸讓你沉下去,沉下去,成了朵雲軒信箋上的一滴淚珠。成了朵雲軒箋軒上的一滴淚球也不要緊,好歹仍是一個紅黃的濕暈。

張愛玲筆下的蒼涼總是濕潤的,才分外的動人。

寫那篇文章,並不是因為香片擅棋,就只是感覺棋道和茶道一樣,裡面也蘊涵很深厚的禪意,令人去懷想人生,人生如棋---但是不是所有的棋都是以勝負論英雄的,圍棋中有一種無法消解的連環劫、長生劫,因為無法終局,只能以無勝負告終,是棋局中的珍局。有的棋手會因為巧遇到這樣()的棋局而欣喜莫名,其實想來也是和人生一樣,棋逢對手的人生進退才是最有味道的,可是是否能尋到這樣的對手留一局珍局,那可是機緣造化的際遇了呢。

下棋,當棋盤上無子的時候,那樣空曠的廣闊,就象人一生的起始,對於未來是茫茫無知的疑惑,長路漫漫,有平坦的大道,也有曲折的小徑,並不清楚該往何處,從第一顆棋子落下,就開始了長長的選擇的路,空曠的院落里有了足音,夢一樣的旅程開始了,人在局內,又在局外,生死的演繹,世事的糾葛,自己演出自己的故事,用黑白的棋子在棋盤上描畫著自己的影子,得失功過都黑白分明。其實,棋沒有什麼輸贏對錯的分別,只有境界的高下。棋盤上顯示著一個人運籌帷幄的心胸,是否在做自己想做的人。當最後一字落下,生命就象那些被收起的散亂的棋子一樣的時候,棋盤又空了,轉眼過了一生。

都說棋逢對手,那個和你真心對弈的人在哪兒 卻是個要用一生來解的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