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讀過村上春樹的作品了,大約是在國中的時候,買過他的一本合集,記憶最深的是《再襲麵包店》。
那時候讀不太懂村上的文字,只覺得寫得很深奧、費解。
後來再讀過他的什麼書,現在已經忘記了,只知道他是一個特別厲害的作家,經典必讀的《挪威的森林》就是他寫的。
直到今年春天的時候,終於靜下心來讀完《挪威的森林》,感慨於作者獨特的寫作手法,以及靈動的文字,直擊人心的表達。
最近無意中發現一本村上春樹的隨筆,剛讀完第一章便不忍停下,於是把吳軍的《大學之路》暫停讀完上冊,就開始利用每一個空閒時間讀村上的這本書。
這是一本講「跑步」的書,在我看來,是一本很好地講述「自律」的書。
說到「自律」這個詞語,真的讓人很想抓住擁有,但卻並不是那麼容易地就能獲得的一個詞啊。
最近我也在嘗試有意識地培養「自律」精神,說白了,就是培養「習慣」,當你慢慢適應並習慣了一件事,日復一日,自律便產生了。
我的目標是少上網,而作者村上,是每天堅持長跑,十幾年如一日地堅持寫作。
這本隨筆我看來並不是簡單的散文,有小說的影子,故事高潮是作者參加紐約馬拉松比賽,前後穿插一些回憶的、當下發生的、在世界各地參加馬拉松比賽,以及每日堅持跑步的故事。
村上是突然地在某一天,看著棒球比賽喝著啤酒的時候,腦海里閃過一個念頭,要寫一篇小說,於是處女作《且聽風吟》便發表了,並獲得新人獎,從此決意專職寫小說,便把酒店關閉,搬家,一心一意寫故事。
他的成功必有天賦的成分。不過,正如作者做的,天賦有時候是會枯竭的,或者並不是你想有靈感的時候,就能跟自來水似的,就來靈感。
而要以寫作為生,做一個職業小說家,就需要堅持不懈,每天寫,每天寫,自然也能在靈感消失的時候,靠勤奮來補拙,於是,便能持續不斷地有新的作品發表出來,並且通過每天的堅持,積累的經驗和寫作技巧,對於本身的能力都會大幅度提升,自然在沒有天賦的時候,也能寫出來高質量的作品。
「勤勉、耐勞、不惜體力」這是村上身上最值得學習的東西。
他說寫作是一個體力活,或許是吧,僅用一支筆,就能勾勒出一個精彩絕倫的世界,需要想像力,也需要日復一日地坐在書桌前奮筆疾書、筆耕不輟。(我還記得去年我寫第一個十萬字小說的時候,每天在電腦前坐三五個小時,只有手和腦子在動,更新完一天的字數後,總是累的腰酸背痛,還好有金錢的鼓勵,得以支撐下去。)
這樣看來,寫作是需要體力支撐的,那麼堅持運動鍛鍊身體,也就是必不可少的。
或許因此,村上的這種自律精神,不只是用到了寫作上,還堅持用到了跑步上。
村上是一個長跑者,每年必定參加一次馬拉松比賽,也是財務自由的緣故,外加小說家的身份,世界各地可以想去哪裡居住就去哪裡住上三五個月,到世界各地的大學講座訪學。
這樣的經歷,不但增加了寫作的素材,還可以參加世界各地的馬拉松比賽,多好的事啊。
在美國痲薩諸塞州居住的那一段時間,也是村上整理寫這本隨筆的時候,看著村上的文字,體會他臨近比賽的心情,更多地是對他的敬佩,十幾年如一日地堅持跑步,鍛鍊了強壯的身體素質,也改變了一個人的性格品行。
正如他說的,如果不是堅持跑長跑,他不會是現在的他,是的,如果不是堅持跑步,或許村上也不是現在是村上,不會有那麼多的優秀作品問世吧。
說到底,還是要有興趣,緣起興趣,進而通過堅持,培養習慣,最後,即使是一件不起眼的事情,都會收穫很多東西。
最近我也在思考,一生那麼長,既然價值觀已經成熟,未來已經明確,是時候以一個小興趣為支點,堅持下去,作為一輩子值得驕傲的事情。
比如跑步、畫畫、寫文章、閱讀、攝影、學技能……
隨便一個,堅持就好。
再也不能過「三天打網兩天曬魚」的日子了。
看完書詳細查了一下作者生平(這是我的一個習慣)。最後發現村上和妻子一直沒有生小孩,他們屬於「丁克一族」。
不清楚為什麼,得知他不要小孩的原因後,我久久不能平靜,說不上來原因,甚至說不出心裡的感受,只是覺得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或許是吧,真正偉大的作家,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都是特立獨行。想自殺就自殺(比如海明威、海子),想不要小孩就不生小孩,不會在乎外界對自己的看法。
還有一點,最讓我震驚的是,我發現我跟村上的性格很像,看著他寫他自己的文字,簡直就是在說我自己啊。
不知道這就是偉大作家的厲害之處?——寫的文字能引起讀者共鳴。
還是本來寫的就是真實的村上春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