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親職教育

寧可教子猛如狼,不可教子綿如羊

因工作關係,每年都有那麼幾個月需要與土豪們交流,為了緩解工作的嚴肅氣氛,大家偶爾會在茶歇時隨意閒聊幾句,如小孩的教育問題。

有次採訪無錫一位做貿易的老闆,他本人帶個黑邊眼鏡,穿著色彩鮮艷的運動服,人白白胖胖的,看起來像個很nice的「大白」,他與太太都笑容可掬,給人的感覺十分明朗。與大部分土豪都愛把孩子送到貴族學校不同,他的教育理念很獨特:我想要我的孩子做一個平凡的人,希望他有普通人的快樂,過平靜的生活,有讓自己幸福的能力。

遵循這個理念,他把孩子送到了當地普通的學校,在學習上對孩子沒有要求,只注重培養孩子「人好」,即與人為善,懂禮貌,尊老愛幼。一切看似完美!

孩子越來越大,漸漸地國小畢業,上國中,上高中了。漸漸地,「大白」發現了一個很嚴重問題:這個孩子沒有理想!他太「淡泊」了!

問他將來想做什麼,他說不知道,問他對什麼有興趣,他說不清楚。孩子對錢沒有感覺,對權力,對地位,對身份,對榮耀… …統統沒有感覺!如考大學,他不認為考上清華北大有什麼用;出門買東西,無論買貴重物品還是便宜商品,他都表現得無所謂;對賺錢?那就更沒興趣了,他家的錢幾輩子也花不完吶!

「我也說不好,就是感覺他懦懦的,綿綿的,沒有活力,像只綿羊。」大白嘆了口氣。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追逐個性的年代。當精英們希望孩子做一個「平凡的人」,而不是都像曹操一樣企盼「生子當如孫仲謀」時,教育已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那些希望孩子永遠幸福快樂的父母,或許是在地球絕大部分森林已經消失多年後全都忘記了叢林競爭法則,認為這世界上沒有洪水,沒有惡獸,錢就像陽光,可以讓孩子永遠做一隻在太陽底下的小兔兔,萌萌噠就好。

殊不知,叢林永遠不會消失,即使沒有了樹木,只要有人,一個虛擬的叢林便悄然建立。

孩子在學校,學校就是叢林。在這個叢林中,孩子們不僅在激烈比拼學習成績,還在比性格,比人緣,比誰更能適應並熟練運用這個叢林的規則。有些家長說不喜歡中國的教育環境,太黑暗,太殘酷,有錢把孩子送國外陽光的淨土… …

當然,你完全可以這麼做,但前提是,有沒有告訴過孩子無論你在太陽溫暖的照耀中還是月下淒冷的風雨中,都要努力適應環境,並具備勇於競爭的意識?

當孩子走向社會,社會更是叢林。商界、政界、文藝界… …哪個不是明規則潛規則暗流涌動?稍不小心就馬失前蹄。惡獸不在人群中,而在人心裡。如果一個孩子在學校讀書時已然不會爭強好勝,當他面對更加殘酷的社會,面對更加冷漠的人際,他將如何打拚?又將如何自處?別說在競爭中捕捉先機了,也許連被淘汰的機會都沒有。

一直相信,無論時代價值觀如何更迭,有一點要毫不猶疑地堅持下去,那就是教育孩子——「追求卓越」!人類要發展進步,家族要傳承革新,我們就要始終不渝地堅持把下一代變成更優秀的人,讓他們更強壯,更聰慧,更有力!

父母不能讓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也不能讓他們「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學識的積累、性格的養成、智商的啟蒙、情商的培育,還要幫助他樹立理想、激發興趣、制定規則,保持活力… …一切都需要平衡。

有次在上海聽台大呂世浩教授的課,恰好講到清代皇子們的教育問題。他說清代皇子們的教育是歷朝歷代最成功的,即使嘉慶中衰,清末覆國,但該朝從未出現過漢靈帝、唐武宗、明萬曆等不學無術的荒唐皇帝。清代國運衰退不可避免,但清皇帝個個「勤政」,與皇子教育完善不無關係,清無論設立「上書房」,還是繼位制度的「立賢不以嫡長」,都嚴格在皇子們中間建立了一套培養及選拔制度。

清代皇子們的教育怎一個「苦」字了得?清人趙翼在《檐曝雜記》中曾有生動的描述:「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余內直時,屆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時都院百官未有至者,唯內府蘇拉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依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

能想像嗎?每天早上天還不亮,大臣都沒來上朝,小太監們都倚在柱子上假睡呢,小皇子們就已經起床去上書房學習了。清朝規定,皇子6歲(虛歲)開始讀書,學習內容不僅有滿漢蒙三種語言,更有文史典籍,騎射武藝等等,皇子讀書的時間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點至下午3點,沒有午休,全年只放五天假!

康熙皇帝自己回憶說,他五歲開始讀書從不間斷,累得咳血,仍然堅持。每日老師給指定這一段要念120遍,之後再背誦一段新的內容,直至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完全背下來。一世盛名,豈是輕易能夠獲得?

呂教授總結了一句清皇族教育理念——寧可教子猛如狼,不可教子綿如羊。這並非真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兇狠殘暴的人,而是希望後輩能有魄力手挽狂瀾,超越前人,安邦定國。

望子成龍是全天下父母最真摯的願望。(公眾號/也食煙火也似仙)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