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馬明哲,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產業「三巨頭」之一,馬明哲具有敢為人先的勇氣和銳意進取的精神,締造了6萬億的平安帝國。
高中畢業後,馬明哲下鄉當知青,學會了抽水煙和開拖拉機。後來,他輾轉進入招商局蛇口工業區社會保險公司擔任經理助理。
有一次社保經理請假,馬明哲代之出席工業區的會議。當時,蛇口的工人經常發生工傷事故,馬明哲大膽建議成立一支基金做保障,得到了袁庚(原蛇口工業區黨委書記)的認可。
之後,袁庚委派馬明哲研究工傷基金的方案。馬明哲請教業內人士,得知工傷保險屬於商業保險,要做得成立新公司、申請牌照。
於是,他開始潛心研究商業保險公司的「門道」。
1986年,開始「懂行」的馬明哲向袁庚建議成立一家商業保險公司。獲得袁庚的批准後,他帶著信件只身前往北京「走審批」。
兩年後,平安保險正式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家股份制、地方性保險公司。
公司創立之初,規模很小,一共只有12名員工、3台電腦和一輛腳踏車,用最原始的鉛字打字機列印保單。
馬明哲卻很樂觀,「生於抗美援朝,長身體時自然災害,讀書時是『文革』,參加工作遇到上山下鄉,經歷過這四部曲的磨練,現在的辛苦不算什麼」。
早期,平安保險是國資控股,工行持股51%,招商局持股49%。工行給了平安不少保險業務的單子,招商局能為平安員工解決戶口問題,因此平安的業務很有保障。
成立的第一年,平安的年營收418萬元,利潤190萬。
但是,馬明哲的雄心不止於此,他不想「靠體制給單子」緩慢發展。
那段時間,他經常外出考察學習。在台灣,他發現壽險的發展空間比商業保險大。在香港,他發現銀行不僅能做存貸、信用卡,還能代銷證券、保險,於是產生了做綜合金融的想法。
可是身在體制內,很多事情馬明哲做不了主,人事上,他得遵從招商局的安排,新的商業計畫,要經過層層審批,而且中間隨時可能「被斃」,企業要轉型並不容易。
辦法是想出來的,馬明哲做了兩手工作,一方面,發展容易通過的壽險業務,率先在全國開展個人壽險行銷;另一方面,進行股份制改革,採取員工合股基金持股模式。
後來,由於國家政策變化,平安於1992年以該基金註冊職工合股基金公司,而馬明哲順理成章地開始作為職工合股基金派出的董事擔任平安董事長。
股權變更後,馬明哲掌握大權,開始全力發展綜合金融。
在員工大會上,馬明哲明確了平安的發展戰略:一定要朝金融控股這條路走下去。
「平安的唯一選擇是順應客戶的需要,順應市場變化。人們的時間越來越寶貴,他們需要一種能省時省力,多元化、個性化、一站式的服務。這些,只有綜合金融能夠做到。」
但是確定這個戰略之初,業內對馬明哲褒貶不一。監管部門的一次會議上,一位領導公開嘲諷他做綜合金融不是時候,他卻不以為然。
對於監管部門,馬明哲的應對策略之一是「拖」:只要沒有紅頭檔案明確馬上撤掉、撤出,就先幹著。
然而「拖」是很難的,馬明哲一度內外交困。為了見監管部門領導一面,他在街道上站了幾個小時,從晚上到深夜。
馬明哲的「頑固」讓平安逐步成為「金融全牌照」(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基金、信託、租賃)企業。2017年半年報顯示,中國平安的資產規模逼近6萬億。
在平安這艘巨輪上,馬明哲已經掌舵了30年,這離不開他敢為人先、銳意進取的精神,就像他說的,「去年的馬明哲,領導不了今年的平安。」
來源:南財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