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人物

王珞丹:奮鬥著的青春最綺麗

王珞丹:奮鬥著的青春最綺麗

【編者按】有人說,年輕就是青春。也有人說,年輕就是資本。我們應該在年輕時勇敢去詮釋屬於自己的青春,靠自己的青春贏得更多的資本。要知道,年輕時,就該出去闖闖,尋找屬於自己的正真舞台。

有一個姑娘,有一些任性和囂張,還有一些叛逆和瘋狂;有一個姑娘,眼神清澈,笑容無翳,纖腰長腿,小麥膚色,行處靈動如流水,說話噼啪似炒豆。她健康,她個性,她的青春像一樹一樹的繁花,粉白黛綠,燦爛得令人妒忌。這姑娘,是米萊,又是錢小樣,但歸根結底是王珞丹,獨一無二的王珞丹。這位新晉80後甚至90後代言人,人氣已衝到了火星上,她的爆紅,原因無他,正是青春的勝利,青春的酣暢淋漓。

我的青春我做主

冬粉「丹磁」們最初愛上王珞丹,是因為《奮鬥》裡的「米萊」。雖不是女一號,但這角色實在太討巧:美貌和財富齊備,善良與風趣兼具,偏還痴情得九頭牛拉不回,這樣的女孩,人間煙火中怕是難覓芳蹤。相比之下,《我的青春誰做主》裡的「活寶」錢小樣更草根,更現實,深得80後的歡心。

談起錢小樣,王珞丹用八字評價:「亦正亦邪,亦動亦靜」。錢小樣是誰?是王珞丹,也是你,是我。她有我們全部的缺點:自以為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別人碰過的不算壁,自己不栽過的不算跟頭」。她滿腦袋理想,滿肚子主意,為自己做主不惜離家出走,擎著中專文憑就敢從銀川殺進北京,由著個性一頓瞎撲騰,然後被現實嗆得七葷八素。

然而這個一根筋姑娘的可喜可貴,正在於她的百折不撓、樂觀無敵,無論生活如何打擊她,始終「傻笑」著蹦不息;在於她有一個大路通天的幸福彼岸不去,偏要向長輩禁止的陰溝里踽踽獨行,當她學會背起責任,俯下身軀,卻永遠學不會放棄愛情;在於她的知足常樂,螞蟻有螞蟻的幸福,別人吃一碗還吃不飽,咱有一粒就樂半年。

王珞丹上躥下跳地奔向了錢小樣,她演得太投入太忘我,以至於電視劇殺青那天,她悲傷地在部落格上寫道:「我就這麼被錢小樣拋棄了。」但,看她簡約而不簡單的人生履歷,不由人不感慨:王珞丹簡直被錢小樣附體了。

跟錢小樣一樣,王珞丹生性叛逆、不羈,爬樹上牆的像個男孩,而且打小就愛自作主張。中學時,因不甘心被老師冤枉,竟當眾跟老師掐起來,險些被學校開除。父母見這孩子如此叛逆,生怕她惹事,只好嚴加看管。母親更從不準她和男同學結伴出去玩,男生打來的電話也一律扼殺在搖籃里。

進了師範後,王珞丹的酷勁兒愈發張揚,單薄得像紙片似的姑娘竟學起了激爆的架子鼓,還加入了校樂隊。這個被帥氣的文藝男青年壟斷的特長,成了王珞丹的看家秘籍。當時全校只有她一人會打架子鼓,風頭可想而知,「人人都認識我,那時候我走路不看地,看天,比現在還牛。」

跟《我的青春誰做主》中苦口婆心的家長一樣,王珞丹的父母也為她規劃了一條「不出錯」的道路:考北京師範大學的本科,將來進入穩妥而踏實的教育行業。王珞丹卻臨時變卦,要考北京電影學院,「我特自信地跟他們說,今年考不上,我明年再考,還是考不上,第三年再來。如果連續三年考不上,我就服了,絕對安安心心回老家當老師去」。她的這份執著和勇氣到底打動了父母。

從家鄉內蒙古赤峰到北京,隔著兩座山峰。那個多風的春天,王珞丹住在北京郵電大學旁邊的一個招待所里,白天風塵僕僕地去上表演輔導班,晚上就關起門來練歌,或舉著報紙練習朗誦和背台詞。回想那段時日,王珞丹感慨萬千:「大多數父母都要替孩子的青春和前途做主,希望把孩子拴在褲腰帶上,這樣的年輕人出不了大錯,但也成不了大事。感謝我父母在我追求夢想時沒有阻攔……」

憑著在師範習得的文藝功底,和一首令師生至今印象深刻的搖滾歌曲《無地自容》,2001年9月,王珞丹如願成了北影表演系的學生。

「其實剛入校那會兒挺受打擊的。第一次在食堂遇見我們班男生,他從別人那聽說我跟他一個班的,他都驚了,和我擦肩而過的時候特大聲說:『我們班女生怎麼這麼難看啊!』」這事讓她深感困惑,比她漂亮、聰明的人比比皆是,自己是不是選錯了路?

開始,王珞丹總覺得班主任對她比對別人嚴厲,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才知道,當初許多老師不看好她,「以前招過一個我這類型的女孩,沒『出來』,大家覺得這類型不適合在演藝圈待,這不浪費名額嗎?」是班主任頂著巨大壓力招了她,並告訴她,因為她是一張白紙,只有白紙,才有可能在上面畫出美麗的圖案。(  )為了不負師望,大學四年,「這張白紙」一心撲在了學習上,像海綿一樣瘋狂汲取知識,常在排練室待到凌晨才走,光經典電影台詞就手抄了好幾大本……做喜歡的事,怎肯虛度光陰?

像我這麼得瑟的人

只做喜歡的事,只說想說的話,口無遮攔,我行我素,這種「得瑟」性格,很讓家人為王珞丹捏一把汗,她卻不以為意。

2004年,王珞丹以配角身份進了一個劇組,沒自己的戲份時,她拉著一個演員回休息處聊天去了。製片主任為此大發雷霆:「那麼大的腕兒都在現場待著,你們有什麼資格待在車上!」王珞丹的犟脾氣一下上來了:「腕兒待在現場因為場場都是她的戲,後面兩場都沒我的戲,我為什麼不能休息一下?」談起往事,王珞丹仍然堅持自我:「可能有人覺得我特別各色,但作為新人,我希望受到的待遇是平等的。也許慢慢地,我會磨掉一些稜角,但本質上絕對不會變。」

她的「得瑟」還表現在接戲非常「挑食」。名演員「挑食」證明自己的身價,那是「范兒」,而她只是個小人物。她的理論是:「一個角色紅不紅只有天知道,既然如此,我幹嗎不挑自己喜歡的?只有演喜歡的角色才有衝動,才能演得好。」為此,她差點與《奮鬥》失之交臂。

當初趙寶剛導演為《奮鬥》選角兒時,找到王珞丹,說看過她演的海岩劇《陽光像花一樣綻放》裡的「單娟」,《奮鬥》有一角色露露是個很酷很拽的女孩,氣質相似。不料被王珞丹一口回絕:「我不想演與之前類似的角色,沒法再超越。」她說想演米萊。趙寶剛問:「是不是不讓你演米萊,你就不演了?」「是。」王珞丹毫不猶豫。

朋友們都問王珞丹是不是「腦袋被門擠壞了」,「那可是趙寶剛啊,和他合作太容易出名了,先合作以後再挑角色啊」。

不料第二天電話就來了,趙寶剛同意她演米萊。為了配合王珞丹的容貌氣質,他還不惜修改了劇本。按當初的構想,米萊該是個白皙豐腴的女孩,以證明家裡闊綽有餘糧,而王珞丹又瘦又黑,全然不像。所以只好把米萊的爸爸從文雅儒商改成了做建材生意的土大款。

看過《奮鬥》的觀眾沒有不喜歡米萊的,趙寶剛也發現了這姑娘的可塑性,便在《我的青春誰做主》籌拍的第一時間聯絡了王珞丹,她「挑食」的老毛病又犯了:「小樣這角色太鬧了,我怕觀眾接受不了。」當時她手上有5個劇本,不知如何選擇,就列了一張表格評分,「好導演加10分,好的演員陣容加10分,好的播出平台加10分,片酬加10分……結果,還是趙導的戲以總分70勝出」。

拍趙寶剛的戲是很有壓力的,「拍戲時趙導幾乎不誇我」,看別人的戲,趙導會樂,看她的戲,則一直很嚴肅,甚至發脾氣。一次,趙導好容易樂了,王珞丹卻哭了,「得到他的肯定,對我來說太難了」。有一場她在車上高唱《北京的金山上》的戲拍了好幾天,唱了上千遍。趙導事後解釋說:「王珞丹像個皮球,壓得越低,彈得越高。」

兩部青春勵志劇的熱播,讓王珞丹成了新一代青春偶像。有一次她跟朋友吃涮鍋,穿得很隨意,素麵朝天的,正蹲在凳子上甩開腮幫子大吃,有人拍她肩膀,一回頭,那人驚呼:「真的是米萊!」當時她特不好意思:「還好這時代崇尚個性,我這麼得瑟的人才有機會施展。」

未來無限大

或許在旁人眼裡,王珞丹顯得自我而叛逆,但在她看來,「雖然大家都說80後叛逆,可趙寶剛導演說他們那代才叫叛逆呢,和人發生矛盾了,板磚直接就拍過去。我們80後再怎麼自我,也還是會有價值判斷標準,局限在一個框架里」。

有人說,80後自負、物質、遊戲人生,與錢小樣對待愛情的態度截然相反。小樣放著成功男士高奇不嫁,非要跟定沒錢沒房沒車負債纍纍還折進大牢的方宇,讓人感覺不現實。王珞丹立馬反駁:「80後一點兒不物質,他們其實特有闖勁,因為還沒失敗過,還沒被算計過,像錢小樣一樣,只管往前衝,堅信自己能闖出一片天。80後同樣是有理想的一代!」

王珞丹形容自己的性格是:紅色與藍色的綜合體。一面,如紅色熱情陽光,笑神經發達,經常自個兒笑得上氣不接下氣,還能玩能鬧,旱冰、攀岩、架子鼓,樣樣精通;另一面,又如藍色安靜平和,沒戲拍時就宅在家裡,看書,彈琴,寫博,遛狗,睡覺,完全自得其樂,愛好廣泛的好處即是,永遠不會悶。

拍戲,她喜歡挑戰不同角色,立志做「千面女郎」,她也愛嘗試新事物、新領域,自己設計過衣服。「也許將來會做服裝設計方面的工作呢,不一定一輩子當演員啊」。她像個孩子,永遠有好奇的眼和蓬勃的心,貪婪抓取著異香的糖果。而世界如一個五光十色、充滿能量的大魔方,不斷誘惑著她去探尋,她的未來不可限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