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教育:如何幫助孩子樹立理想?
張女士的兒子今年上初二,成績不好,其他方面也表現平平,他貪圖享樂,雖然也覺得看電視玩遊戲會玩物喪志,可是總抵擋不了誘惑。經常流露出對未來的迷茫,沒有同齡人應有的朝氣和活力。有一次,老師讓寫作文《我的理想》,他竟然不知道怎麼寫。為此,張女士很苦惱。理想,就是人生道路上的奮鬥目標。科學、崇高的人生理想,揭示出人生奮鬥的正確目標和方向,它是人們不斷進取的動力,是人生的指明燈。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不知道航行旅程的終點,那麼任何方向的風對你來說都是逆風。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科學地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又不被孩子嫌「落伍」呢?
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孩子上初二了,居然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啥東東。這似乎有點不可思議,然社會不乏此現象存在。這不僅僅是孩子個人成長的問題而是一個重要的的社會問題。不少家長苦惱於孩子對未來的茫然,根本原因在於家長沒有真正了解孩子。沒有理想的人,就沒有目標,沒有奮起直追的持久動力。很多家長一心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走人生之路,完全忽視孩子自己的想法,這是很不可取的。我認為,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理想,首先要真正了解孩子。家長平時應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了解孩子真正感興趣的是什麼,儘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
認真觀察因勢利導
作為家長要對孩子的理想的特點有所了解。第一、目標明確。不少孩子會以身邊或媒體宣傳的自己敬重的人作為理想。第二、與興趣、愛好、特長相關。比如愛好唱歌的希望將來當歌唱家,喜歡跳舞的希望當舞蹈家,喜歡畫畫的希望自己成為畫家;愛好踢足球的,希望將來能成為馬拉度納或者羅納爾多。第三、不穩定性。孩子們年少思想不夠成熟,所以追求的目標往往不夠穩定,今天喜歡唱歌,明天喜歡跳舞,今天喜歡畫畫,明天喜歡足球……正所謂「少年多志,理想多變」。
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對於孩子興趣愛好,只要是正當的都應該予以鼓勵和支持。並且要善於因勢利導,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和特長,有意識的激發孩子的理想的火花。當興趣愛好和志向一致時就會形成孩子的終身奮鬥目標——理想。這裡家長們切忌人云亦云走入一手包辦,什麼熱門就把孩子往那條路上趕的誤區。另外,孩子們由於涉世未深,一方面憧憬著美好的理想,另一方面對於在實現理想過程中可能遭受的困難估計不足,對於為實現理想要付出的努力,付出的代價,認識是不足的,思想準備是不充分的。(勵志名言 )這一點家長們要進行很好的引導。首先家長們要告訴孩子,理想不是空想,是需要經過努力的奮鬥,持之以恆的學習才能實現。家長要告訴孩子,為實現理想的努力應腳踏實地,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不肯做小事的人,難以成就大事業。其次,要告訴孩子,理想的實現不會一帆風順,會遇到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困難和挫折,只有以一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去面對困難和挫折,以頑強的毅力去衝破艱難和險阻,才會達到理想的彼岸。成功,往往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作為父母,應在日常生活中認真觀察孩子的興趣所在,因勢利導,及時為孩子播下理想的種子,並將孩子的理想目標細分為若干個小目標。孩子每達到一個小目標,或者每天取得一點進步,父母都應及時鼓勵。制定個人計畫的時候必須尊重孩子的選擇得到孩子的同意,不可盲目的全憑自己的喜好一股腦兒的交給孩子。父母和孩子一起擬定一個大的計畫,然後具體到年度到季度甚至到周。結合實際,主次分明的選擇學習項目,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父母可以參照教師的教案方法幫助孩子逐步完成整個計畫,教育上操之過急和緩慢滯後,都會摧殘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唯有循序漸進才能達到自己的理想。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適時提供幫助,幫孩子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這樣,即使孩子最終沒有達到理想目標,也體驗到了為理想奮鬥的樂趣,他的人生也會因此而豐富多彩。
引導孩子多讀名人傳記
為了幫孩子樹立理想,家長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引導孩子多讀一些名人傳記,並撰寫心得體會,讓孩子汲取名人的精神力量,漸漸樹立自己的理想,並為之奮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給你一座高山,自己去攀登,而你要做的就是堅持下去。」是的,永遠有一個堅定的目標並且持之以恆的努力下去,成功就不會太遙遠。
幫孩子尋找生活的真諦
上初二的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要清晰地闡述自己的理想絕非易事。曾看過一個報導,說國外有一個關於孩子理想的調查,一個小女孩說長大了要生一群孩子,一個小男孩說要有一個農場。在我們看來,這兩個孩子實在沒什麼遠大理想。然而,小女孩的家長告訴她,要做個好媽媽,就應該從現在開始學習什麼,怎樣為自己的孩子做榜樣;小男孩的家長則帶著他到了農場,熟悉農場的作物,了解農作物的特徵……這種看似尋常卻頗含深意的引導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我認為,對於家長來說,首要問題並非是去幫助孩子樹立理想,而是幫助孩子認識社會、感受生活。孩子對社會的認識深刻了、對生活的感受豐富了,自然就會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目標。等孩子有了獨立的思維,他就會發現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並會為之而奮鬥。對父母而言,幫孩子尋找生活的真諦,就是教給孩子如何樹立理想。至於孩子的具體理想,相信孩子會給我們一個驚喜。
首先,父母必須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多讓孩子參加社會團體的益智活動,公益活動,讓孩子適應社會生活。經濟上適當的制約,激發孩子可望不可求的奮鬥意志,從而樹立奮發向上,矢志不移達到目標的理想。
其次,正確引導孩子培養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大教育家皮亞傑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因此在學習上,我們不可以用父母的權威強迫孩子去學習這個或者那個。要知道強迫學習的東西是不會保存在心裡的,顯而易見達不到所要的效果。既如此我們應該循循誘導孩子,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是最終成功的核心。孩子需要管教和指導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們無時無刻和處處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導,是不大可能學會自制和自我指導的。為此父母需採用些小技巧,培養孩子的自我學習習慣,和自我管理的生活習慣。
再其次,父母根據孩子的個人情況為孩子「量身」定製個人計畫和完成計畫的方法。
最後,父母在幫助孩子樹立理想的同時,不可一味的追求結果,忽略過程。應從德、智、體、美全方面去培養孩子。
胸懷千萬里一步一腳印
張女士反映的問題,確是一個大問題,也是人們對80後、90後人群最擔憂的問題。如果沒有理想,就會迷失人生方向,面對學習、生活、工作,都會十分慵懶,沒有動力甚至厭世。
那麼,在價值觀如此多元的現代社會,家長在幫助孩子樹立遠大理想方面,應做哪些努力呢?
我覺得首先決定於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以及家長自己的理想狀態。前者會影響你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後者會直接成為孩子的樣子。有關調查和我個人的感受表明,當前許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短視、片面地局限在「考上好的大學」。對孩子只有學業期望,而缺乏人格期望,開口閉口總是「我們什麼都不要你做,你把書讀好就行了」,這必然給孩子的發展埋下一枚不定時炸彈。
有些家長,自己喜歡吃喝玩樂,混混沌沌地過日子,潛移默化的結果,孩子就容易成為如此父母的鏡子。為人父母,要孩子有遠大理想,自己就該是個有理想、敢奮鬥的人,這是最簡單不過的道理了。同時,一定要把對孩子的期望調整到首先培養孩子的優良人格上。徐特立說過:「教育的作用,就是按照一定的社會形式,培養一定的人格,為一定的社會服務。」
其次,家長需要了解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理想發展特點不同。幼兒期的孩子,還談不到職業理想,但人格培養必須起步了。我的家教經驗是堅信「縱是幼兒也有志」。培養幼兒的志向水平,決不是具體的長大要當什麼家,而是指讓他們充滿自信,相信同年齡的小朋友能做到的事,自己一定也能做到,而且可以比別人做得更好。這樣的教育,越早開始越好。
小學生的理想常常飄忽不定,多而不穩定,時過境遷後有很大變化,那是因為他們的理想太易受外界客觀事物的影響。所以,家長除了要規範自己的言行,還應適當控制進入他們頭腦和心靈的事物,幫助他們在面臨複雜的現實環境時,學會選擇。
中學生的理想雖然逐漸穩定,但獨二代的理想往往富於幻想卻缺乏科學性,特別是行動大大落後于思想,受家長思想影響,理想更有重腦輕體和重實惠的特點。
家長了解兒童理想發展的基本特點後,可以抓住孩子產生積極情緒的有利時機,如進入新學校、新學期開始、月經初潮或首次遺精、考出好成績、在學校受到表揚、看了一本好書或好電影好電視之後。家長要及時與孩子交流,強化他們把積極感受轉化成目標理想。人格和理想的養成,是需要依靠文化的薰陶的,時代在日新月異,提供孩子文化素養,要注意時代特點。需要提醒的是,切忌總用挑剔的眼光指出孩子的不足,打擊孩子想從頭開始、改變形象的決心。同時,不論對哪個年齡段的孩子,都不能忽視孩子對祖國的感情教育,引導孩子關心國家的發展、知曉重大的積極事件,增強做箇中國人的自豪感,對保證孩子理想的大氣與高度很重要。現在很多無理想,甚至覺得做人沒意思的孩子,一個很主要的原因,是太多的社會陰暗面進入了他們的頭腦和心靈,讓思辨能力較差的他們覺得沒了希望。當然,這對家長素質也是一個挑戰。
第三,為孩子提供向理想接近的實踐機會。許多孩子的理想很遠大,如「我要當偉大的科學家」、「我要成為世界級的歌手」等,但問其如何實現時,他們往往默然,最多說「努力學習」。再美好的理想,如若不付諸行動,也如痴人說夢。
前面講過與理想密切相關的人格培養,它應該落實到生活的細節上,比如雖然家庭富裕,也對孩子的生活條件進行限制;凡是孩子的年齡應該做的事情,一般不包辦代替;當孩子遇到困難挫折時,鼓勵他,並教給具體的方法;經常講些由於人格良好而人生非常成功的個案,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最好是近期的,與孩子的某種興趣有關,如剛獲得英國達人亞軍的蘇珊大嬸的故事就不錯)等。理想的實現與否,重在追求的過程。在心理學界,人們談理想時,常會提及「夢想」這個詞,指的是經由人的意識活動而產生的想法。在追求理想實現的過程中,一個個「夢想」就是一個個目標。家長要懂得引導孩子確定一個時期內的系統目標,一個目標達到了,鼓勵他們為下個目標努力。當然,在追求過程中,也要幫助孩子按照自己的發展實際及時修正目標。
最後,我想引用美國成功心理學家拿破崙·希爾的名言:「人類最神奇的遺傳因子,就是那善於夢想的力量」。真正沒有夢想的孩子少之又少。比如,有許多比張女士的兒子更糟糕的孩子,然而,我讓他們做「生命線」練習時,卻發現他們對自己的未來也是有夢想的,如「有權有勢」、「做個大老闆」、「最好中500萬大獎」等,可惜他們的夢想是他們貪圖享樂欲望的膨脹或無知的表現罷了。鑒於此,我懷疑張女士的兒子並非沒有理想,可能是因為她和他的溝通短路了。
家庭理想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但又十分複雜的事情,抓早,抓得自然很重要。到少年期後,家長的權威會受到孩子的挑戰,影響力也會相對減弱。只要家長、社會、學校合力,讓每個孩子都踏踏實實走好每個「今天」,他們一定可以接近或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們的生命也會快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