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其實也無所愛,
只是沉浸在朦朧而飄忽的夏夜夢裡罷了。
——《憶》第三十五首——
人生若真如一場大夢,這個夢倒也很有趣的。在這個大夢裡,一定還有長長短短,深深淺淺,肥肥瘦瘦,甜甜苦苦,無數無數的小夢。有些已經隨著日影飛去;有些還遠著哩。飛去的夢便是飛去的生命,所以常常留下十二分的惋惜,在人們心裡。人們往往從「現在的夢」里走出,追尋舊夢的蹤跡,正如追尋舊日的戀人一樣;他越過了千重山,萬重水,一直地追尋去。這便是「憶的路」。「憶的路」是愈過愈廣闊的,是愈過愈平坦的;曲曲折折的路旁,隱現著幾多的驛站,是行客們休止的地方。最後的驛站,在白板上寫著朱紅的大字:「兒時」。這便是「憶的路」的起點,平伯君所徘徊而不忍去的。
飛去的夢因為飛去的緣故,一律是甜蜜蜜而又酸溜溜的。
①俞平伯的第三本詩集。
這便合成了別一種滋味,就是所謂惆悵。而「兒時的夢」和現在差了一世界,那醞釀著的惆悵的味兒,更其肥腴得可以,真膩得人沒法兒!你想那顆一絲不掛欲又愛著一切的童心,眼見得在那隱約的朝霧裡,憑你怎樣招著你的手兒,總是不回到腔子裡來;這是多麼「缺」呢?於是平伯君覺著悶得慌,便老老實實地,像春日的輕風在綠樹間微語一般,低低地,密密地將他的可憶而不可捉的「兒時」訴給你。他雖然不能長住在那「兒時」里,但若能多招呼幾個伴侶去徘徊幾番,也可略減他的空虛之感,那惆悵的味兒,便不至老在他的舌本上膩著了。這是他的聊以解嘲的法門,我們都多少能默喻的。
在朦朧的他兒時的夢裡,有像紅蠟燭的光一跳一跳的,便是愛。他愛故事講得好的姊姊,他愛唱沙軟而重的眠歌的乳母,他愛流蘇帽兒的她。他也愛翠竹叢里一萬的金點子和小枕頭邊一雙小紅橘子;也愛紅綠色的蠟淚和爸爸的頂大的斗篷;也愛翦啊翦啊的燕子和躲在楊柳里的月亮……他有著純真的,爛漫的心;凡和他接觸的,他都與他們稔熟,親密——他一律地擁抱了他們。所以他是自然(人也在內)的真朋友!①他所愛的還有一件,也得給你提明的,便是黃昏與夜。他說他將像小燕子一樣,沉浸在夏夜夢裡,便是分明的自白。在他的「憶的路」上,在他的「兒時」里,滿布著黃昏與夜的顏色。夏夜是銀白色的,帶著梔子花兒的香;秋夜是鐵灰色的,有青色的油盞火的微芒;春夜最熱鬧的是上燈節,有各色燈的輝煌,小燭的搖盪;冬夜是數除夕了,紅的,綠的,淡黃的顏色,便是年的衣裳。在這些夜裡,他那生活的模樣兒啊,短短兒的身材,肥肥兒的個兒,甜甜兒的面孔,有著淺淺的笑渦;這就是他的夢,也正是多麼可愛的一個孩子!至於那黃昏,都籠罩著銀紅衫兒,流蘇帽兒的她的朦朧影,自然也是可愛的!——但是,他為甚麼愛夜呢?聰明的你得問了。我說夜是渾融的,夜是神秘的,夜張開了她無長不長的兩臂,擁抱著所有的所有的,但你卻瞅不著她的面目,摸不著她的下巴;這便因可驚而覺著十三分的可愛。堂堂的白日,界畫分明的白日,分割了愛的白日,豈能如她的繫著孩子的心呢?夜之國,夢之國,正是孩子的國呀,正是那時的平伯君的國呀!
平伯君說他的憶中所()有的即使是薄薄的影,只要它們歷歷而可畫,他便搖動了那風魔了的眷念。他說「歷歷而可畫」,原是一句綺語;誰知後來真有為他「歷歷畫出」的子愷君呢?他說「薄薄的影」,自是撝謙的話;但這一個「影」字卻是以實道實,確切可靠的。子愷君便在影子上著了顏色——若根據平伯君的話推演起來,子愷君可說是厚其所薄了。影子上著了顏色,確乎格外分明——我們不但能用我們的心眼看見平伯君的夢,更能用我們的肉眼看見那些夢,於是更搖動了平伯君以外的我們的風魔了的眷念了。而夢的顏色加添了夢的滋味;便是平伯君自己,因這一畫啊,只怕也要重落到那悶人的,膩膩的惆悵之中而難以自解了!至於我,我呢,在這雙美之前,只能重複我的那句老話:「我的光榮啊,我若有光榮啊!」
我的兒時現在真只剩下「薄薄的影」。我的「憶的路」幾乎是直如矢的;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驚的程度!這大約因為我的兒時實在太單調了;沙漠般展伸著,自然沒有我的「依戀」迴翔的餘地了。平伯君有他的好時光,而以不能重行占領為恨;我是並沒有好時光,說不上占領,我的空虛之感是兩重的!但人生畢竟是可以相通的;平伯君訴給我們他的「兒時」,子愷君又畫出了它的輪廓,我們深深領受的時候,就當是我們自己所有的好了。「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豈止「感情聊勝無」呢?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在另一意義上,你容我說吧,這本小小的書確已使我充實了!
1924年8月17日,溫州。